…
當我們看到大自然中的一幅美景,我們感到欣喜愉悅。很多人都會在當時或者事後想要把這幅美景記錄下來,這對現代人來說簡單,舉起手機,拿起相機,咔嚓一聲就完成了一次絕對精準的記錄。
但假如我們事後才想起來要記錄呢?把它寫下來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有時候詞不達意,很多美景也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那麼把它畫下來呢?
繪畫是更容易讓人望而卻步的一種方式,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回憶起經歷過的場景,記憶中往往是一片模糊的印象。我們無法記得太陽的具體位置、樹或者船的種種細節、甚至某些具體物件的色彩。
《蛙塘》 莫奈1869年畫作
記不清楚,自然也就畫不精準,那就沒辦法畫了嗎?莫奈已經用他的畫作給出了答案:不是的。我們完全可以畫——畫一種印象。
莫奈是印象派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而這幅《印象·日出》正是他的重要代表作。這幅畫,就算放在整個世界美術史上,它也可以達到與達文西的《蒙娜麗莎》比肩的地位。
《印象·日出》 莫奈1872年畫作
它畫的是一個純粹的視覺印象:一個海港的清晨,霧氣還未徹底散去,初升的太陽在一篇霧蒙蒙後面,太陽的光影在海面上影影綽綽地延伸過來,而天上的雲也漸生紅霞。
海面、船、遠處的建築全都成了一個模糊的影子,整個畫面給人一種迷迷糊糊的美感,十分寫意,又十分符合我們腦中的那種印象的感覺。這就是19世紀中期興起的印象派繪畫,注重「感覺」而非「細節」。
莫奈的這幅大作在第一次展出的時候遭受到了評論家們無情的嘲笑,那時候看慣了古典繪畫驚人的細節刻畫,他們說「就算是一張牆紙,也要比這幅海景圖完整得多」。印象派的畫作,被當做是一些稿紙般的鬧劇。
《創造亞當》 1510年前後米開朗基羅壁畫
然而現在,這幅收藏於巴黎瑪摩丹美術館內的《印象·日出》,成了法國國寶級別的重要角色。它為什麼這麼重要,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了傳統古典繪畫的束縛,為後世的繪畫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可能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攝影技術的出現對於畫家的衝擊多麼大。自古以來畫家們苦練技術,追求一代比一代準確的造型技術、色彩表現,然而有一天攝影出現了,按一下快門——沒有一個畫家比得過的寫實作品就完成了。
據說畢卡索就曾經因為攝影技術的日漸普及而夜不能寐,間接導致了他後期研究抽象派繪畫的轉向。然而《印象·日出》這些印象派畫作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們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前解決了畫家的這種困擾。
Girl with a Mandolin (Fanny Tellier) 畢卡索1910年畫
從莫奈的《印象·日出》開始,準確來說是從印象畫派萌芽開始,畫家們不再執著於在畫室里研究靜物與模特,大家一起走向了大自然,繪畫的對象瞬間就豐富了成百上千倍,大家對繪畫藝術的最高追求也不再局限於「更準確」,慢慢開始探討繪畫中更豐富的情感表達。
從古典寫實到印象派的出現,西方人管這個叫藝術史上一次從技藝到觀念上的飛躍。然而當全球化以後,他們才會更驚訝地發現,中國早在明清時期的文人畫,就比印象派,還要「印象派」到了極致。
《貓石圖》 八大山人·朱耷1696年畫
總而言之,繪畫說到底是情感的表達,其實造型準確、色彩正確有時候並沒有那麼重要。所以,當你想要畫的時候,儘管拿起畫筆,按照內心的想法去嘗試就是了。說不定,你就是另一個莫奈呢?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