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磚頭一樣,都沒有了實用價值

2020-01-21     網上新疆

昨天參加了一個的鄉鎮的特色農產品種植動員會,鄉領導希望廣大農戶能夠擴大種植面積,形成產業規模,打出自己的品牌,實現全員增收;而農戶擔心真金白銀和辛勤勞動付出後,產品賣不出去,賠錢了損失還是要自己承擔。這種擔心不無道理,現在農產品產能過剩,且不提病蟲害天災導致減產,即使豐收,還有賣不出去的風險。

動員會邀請了農技專家解決種植技術問題;邀請了種植大戶講事實,讓身邊人現身說法;鄉上書記和鎮長講話,從政策方面提供相對的保障。

我是作為網際網路營銷專業人士的身份參加。農技我不懂,但是營銷略知一二。

對於農產品的銷售來說,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再到網際網路經濟,各個時代,大多數農民的認知變化不大。農民的農產品銷售都是訂單式的:以前生產出來賣給國家,後來賣給大公司,再後來賣給二道販子。沒有定價的話語權,種植品種也沒有多少自主意識,都是跟風種植,以前是看天吃飯靠運氣,現在不但要看天公是否作美,還要看市場的臉色,辛苦種一年的地,秋收的時候更多的是忐忑。

問題在哪兒?在觀念。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任何產品都有替代品,買啥都有無數種選擇,大到飛機輪船小到香煙火柴,消費者都是在做選擇題,無論你是什麼樣的成本,被選中的那個就有了價值,沒被選擇的就沒有價值可言。

以前是供不應求,因為消費者需要,又沒多少選擇,所以價格質量都是賣家說了算。而如今物質極大豐富,只有賣服務,通過服務滿足消費者精神需要,通過展示產品背後的故事,通過情感付出,提高產品被選擇的幾率。直播賣貨是提供最直觀的感受和交流互動,短視頻帶貨是賣慘、賣情感、賣噱頭。


轉變觀念跟上潮流的農民賺大錢了,沒跟上形勢的農民果子都爛在樹上了。大家一邊鄙視那些自媒體賣貨的人,一邊羨慕他們的富足。

對於做營銷的人來說,賣啥產品並不重要,因為任何產品都已經不是必需品,沒有哪一款產品是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所以打動消費者,讓消費買單最重要。

說實在的,現在的消費者也不知道該買啥,因為除了吃飽穿暖以外的需求,都是無所謂的需求,哪怕吃飽穿暖也有無數種的選擇。

對於網紅來說,他們哪怕工地上撿一堆磚頭拿來賣,一塊磚賣100塊錢,一晚上直播也能賣出去上萬塊;對於不懂營銷的農民來說,辛苦一年種的蘋果,可能賠錢他都賣不出去,只能爛在樹上。這是什麼道理?蘋果不如磚頭?其實二者是一回事,都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了。磚頭被網紅賦予了情感價值,買來不是為蓋房子的,只因為老子願意;蘋果吃也可以不吃也可以,消費者既不饞蘋果,更不指望蘋果充飢,所以也沒多大價值,成交的最大原因一是覺得在學雷鋒,二是覺得在占便宜。

對於很多生產者來說,他們不懂現在的消費者到底要啥,其實消費者自己也不懂該買點啥,只是看誰能打動他。

我覺得,無論種地還是做產品,選你在行的,得心應手的,這樣,你的產品品質可控。銷售,跟上形勢,不要守著舊觀念,目前流行的短視頻直播模式,都可以嘗試一下,而且,生產未動,銷售先行。剩下的,交給誠意正心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42M7m8B3uTiws8Kof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