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7歲開始的叛逆,讓父母頭疼。
孩子青春期開始的叛逆,可能讓父母全身疼。
青春期,真是一段美好又深刻的時期,孩子開始進入成熟的衝刺,而父母則倍感焦慮,一方面是孩子的學業和未來,一方面是孩子萌動的意識,怕鑄成大錯。
提心又吊膽。
特別是當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學著頂嘴,家長的神經更加緊繃。
但,那又怎樣?孩子一天天成長,如同迸發的幼苗,該來的始終會來。
之前很喜歡陶虹演的《小歡喜》,其中有一段劇情,曾上過微博熱搜,那是喬英子和陶虹扮演的媽媽吵架。
其中有一幕,既戳痛了媽媽們的艱辛,又揭開了孩子們不得不隱忍的難耐。
喬英子因為學習壓力太大,總是往爸爸那邊跑,兩口子已經離婚,宋倩認為是自己拉扯大的女兒,現在感覺被背叛。
兩人終於因為一碗燕窩,喬英子開始頂嘴,兩人在家裡爭吵了起來。
最後,喬英子不斷給媽媽道歉。
這場風波才慢慢平息。
這個場面,不過是千萬家孩子和父母的對抗的縮影。
當孩子不再是父母的所屬,不再是父母的掛件,而是一個獨立個體的時候,雙方的整頓不可避免的如期而至。
除了學習壓力,還有因為萌發的性別意識,繼而產生的早戀,甚至有些孩子因為好奇,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更是讓父母們把孩子青春期,當做洪水猛獸。
其實,青春期不是洪水猛獸,不過是因為過於熾烈。
對此,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有過詳細的探討,她認為:孩子青春期開始學會頂嘴,家長做3件事,孩子未來才會更懂事。
第一,少嘮叨
或許是李玫瑾教授的工作原因,她的育兒理念,一向帶著一種堅定的態度,不拖泥帶水。所以她認為,孩子青春期來臨時,家長不應該嘮叨,讓原本對父母的尊重,逐漸變成厭煩。
父母只需要在需要時,點兩句即可,所謂響鼓不用重錘,要改變"說教"的方式,以"溝通"也就是"商量"的交流模式為主。
第二,少以自我為中心
父母和子女最大的矛盾在哪裡?其實,許多時候,最大的矛盾在,父母把自己,當做家庭的中心,當做子女的"聖旨"。
就像陶虹演的宋倩,她就覺得,女兒是自己一天天養大的,當然應該聽自己的,頂嘴是不可以的,青春期是可怕的。
但,青春期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他們有了自己的認識和世界觀。尊重孩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少以自我為中心。
第三,少干涉孩子的社交
有的家長,為了杜絕孩子談戀愛,乾脆開始監控孩子的手機,甚至孩子的朋友里,每個異性朋友,都要格外關注。
這哪是防止早戀,這是禁止孩子社交。孩子生活在"囚禁"般的生活里,怎麼才能向父母敞開心扉?
孩子有正常的社交,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社會屬性,強行干涉,只會造成叛逆效果,你說孩子怎麼會不頂嘴?
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禁止,而是向他們灌輸人生更高的追求,以及對"性教育"的科普,讓孩子堅持學習,不要犯錯。
每個從孩子成長為父母的咱們,都會對當時父母或多或少,插手自己的青春期,記憶深刻。
也有很多人,忘記了第一次和父母頂嘴,是什麼時候,什麼樣子,為了什麼。
但總會記得,那時候,自己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現在當父母了,其實不希望孩子把頂嘴,當做成年的標誌,更希望父母子女之間,關係是融洽的,是陽光雨露的。
這就需要占主動方的父母,更細微地觀察青春期,更體貼的對待孩子的頂嘴。
你的孩子青春期頂嘴嗎?你是怎麼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