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聽 | 我們應不應該做個「超級爸媽」?

2021-03-21     中國網教育頻道

原標題:閱聽 | 我們應不應該做個「超級爸媽」?

來源 · 中國網小記者

作者 · [美國] 簡·尼爾森

朗讀者 · 中國網小記者陳墨

我們最先想到的描述老小的特徵就是嬌慣。很多老小不但被父母嬌慣而且被哥哥姐姐嬌慣。這使得他們很容易錯誤地認為,他們必須不斷操縱別人為他們服務,才能顯出自己的重要。

排行最小的孩子常常善於利用自己的魅力來激勵別人為他們做事。他們常常富有創造性,並且愛玩兒。他們大部分的創造性、精力以及智力都會用在通過魅力操縱來得到自己的價值感。

通常,老小會因為身處父母的偏愛與哥哥姐姐的怨恨中而感到困惑。對於受到嬌縱的孩子來說,最大的危險是只要他們沒得到別人的照顧或自己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就往往認為生活不公平他們可能會產生這種想法: 「當別人照顧我時,我才覺得他們愛我。」

既然嬌縱對孩子如此有害,父母們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很多父母確實認為這是他們表達對孩子的愛的最好的方式。我曾經聽到有人解釋說,孩子將來有大量的時間去適應冰冷、嚴酷的世界,那為什麼不讓孩子形成一定的信念、習慣和品格。

我們童年時代形成的信念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就變成了我們的「人生藍圖」,即便是那些信念不再有任何意義。

父母嬌縱孩子的其他原因是,因為嬌縱孩子很容易,這滿足了他們被孩子需要的感覺,他們認為這是「好爸爸好媽媽」應該做的,他們要確保孩子不會經歷自己覺得自己童年時吃過的苦,或者是他們感受到了來自朋友和家人的壓力。

當家長因為自己做會更容易、更快、更好,而無意中剝奪了孩子培養生活技能的機會時,他們沒有真正考慮過這樣做的長期影響。

我們需要明白,「超級媽媽」 對孩子不是件好事。讓父母們明白嬌縱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是很重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德雷克斯說「永遠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會做的事情」的原因。

這並不意味著你永遠不為孩子做任何事。而是意味著,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不被嬌縱時會有多麼能幹,孩子們就太吃虧了。

如果父母花時間訓練孩子的生活技能,並允許他們通過實踐這些技能來培養責任感和自信心,孩子就會掌握有價值的生活技能。 以為孩子長大以後就能學會照顧自己,只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孩子耽誤得越久,就越難以改變他們對於怎樣才能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看法。

有些排行最小的孩子會選擇一種對生活完全不同的信念,並變成「趕超者」。 他們往往錯誤地認定自己必須趕上並超越所有前面的人,以此顯示自己的價值。在成人後,他們會成為那種已經非常卓越卻仍在企圖證明自己價值的人。

《正面管教》

作者:[美國] 簡·尼爾森

出版社:京華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

-作者-

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冶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學、大學心理諮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

-朗讀者-

東北師範大學南湖實驗學校

中國網小記者 | 陳墨

座右銘:莫等閒,

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21天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跟著我們參加「21天打卡」活動,活動期間堅持打卡21天者,都會收到我們送出的小禮物噢!點擊連結了解參與方式~#21天打卡活動#

趙羽涵(實習生) | 編輯

中國網小記者 | 出品

本公眾號轉載的文章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文章版權及插圖屬於原作者。如果在版權上存在爭議,請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vJ8VHgB9wjdwRpvChY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