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曉白
魯迅曾經說過:
「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過去拔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走動了。」
這句年代久遠的話,用在今天,還是那麼恰當。
曾經看到一個調查問卷:中國人最喜歡什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贊回答不是「錢」,而是「面子」。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總有些人,面對生活、感情、事業時,不願追尋實質的舒適、幸福、成功,只抱著不值一文的面子不放。
「死要面子,活受罪」,這「罪」受得值得嗎?
01
有一種狹隘認知,叫「面子就是一切」
《冰點周刊》曾報道過一個名校學生喝酒致死的事故。
大一學生王耀棟跟同學去酒吧消費,這裡的規定是,如果能在3分鐘之內喝下6杯300毫升的雞尾酒,那麼500元以內的消費就可以免單。
在同學的擊掌鼓勵,以及周圍一波蓋過一波的「加油」聲中,他在舞台中央一口氣喝下了5杯酒。
隨後,他走下台階,乾嘔了幾聲,並擺了擺手,以示「到此為止」。
但周圍的叫好聲更大了,還有不少人打開手機,準備拍攝這見證奇蹟的「輝煌一刻」。
隨後,他喝下了第6杯。
然而,以為勝利在握的他,身體卻開始不聽使喚,腳莫名晃動,然後頭一歪,重重地倒了下去,再也沒有醒來。
其實,這種認為「他人的看法等於自己的臉面」的故事,早就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里出現過。
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了在舞會上得到他人的注意和稱讚,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
她在舞會上大放光彩,但隨後卻愁雲密布,因為項鍊弄丟了。
她借錢買了新項鍊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
最後,她才知道,原來朋友借給她的項鍊是假的。
現實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和事?簡單來說,在他們的認知里,「面子」就是一切,排在首要地位,其他的,比如健康、自由、尊嚴等等,都是次要的。
因為別人在應酬場的一句「好厲害」,TA隱匿起自己的缺點,知難而上;
因為想要來一次「物質攀比」,TA升級自己的消費層次,營造出「你有我也有」的虛假繁榮。
可悲可嘆。
正如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曾所說:「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
02
有一種殘酷現實,是「你有多少分量,別人才會賣你多少面子」
黃渤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一個朋友的故事。
當年,兩人都在酒吧駐唱。這個朋友很努力,但唱得很差。
按照規定,一晚上要唱四首歌,但他經常是還在唱第一首歌時,就被台下的觀眾喝倒彩:下去吧,下去吧。
一邊唱,一邊被人轟,這個場面,非常尷尬。
但又不能當場撂挑子不幹。因為作為歌手,既要完成演唱量,又要滿足消費者的一切要求。
所以,這個朋友的處理就是,唱完後走下台,然後緊跟著又走上台,深深地一鞠躬說:「我下去了,再重新上來了,現在,給大家唱一首《喜歡我的人都好運》。」
台下的觀眾,都被他打動了,笑得稀里嘩啦的。就這樣,他完成了剩下三首歌的演唱。
當晚的氣氛非常好,他的收入也很不錯。
黃渤的這個朋友,因為業務水平不夠好,差點把演出搞砸。好在他足夠機智,心理素質也很強大,所以能「化險為夷」。
現實就是這樣,你是什麼「成色」,別人就是什麼「臉色」。
蘇東坡也曾因為「成色」遭遇「臉色」。
他外出遊玩,走累了到寺廟休息。廟裡的接待人員見他衣著簡樸,便冷淡地說:「坐」,並隨手拿起一杯茶,說:「茶」。
蘇東坡坐下來,邊喝邊和接待人員交談,接待人員發現,這人有點才學。
為表尊重,他把蘇東坡引至廂房之中,畢恭畢敬地說:「請坐」,並向底下的人吩咐道:「上茶」。
兩人接著聊。最後,他才得知,原來眼前之人,是鼎鼎大名的蘇東坡。
尷尬之下,他連忙作揖,並邀請蘇東坡進入一間靜雅的客廳中,「請上座」,接著又吩咐道:「上好茶」。
從被隨意對待,到被奉如上賓,蘇東坡以自身才學得到了他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這個世界,從來沒人靠炫耀和標榜贏取認可,你有多少分量,別人才會給你多少面子。
03
有一種可怕後果,是「你想拚命保住面子,結果卻把里子都輸了」
人們為什麼會愛面子?
在我看來,一切的攀比、炫耀、攀附行為,其本質,還是源於自己內心的自卑。
我一個朋友的同學,曾兩次被人「打臉」。
一次是在和一個資深作者合作了幾篇稿子之後,她寫了一篇文章,盡數描摹兩人之間的一些「親昵」細節,坦言和XX大咖是閨蜜,熟悉到可以隨時通電話、聊微信的地步。
不料該大神在圈子裡擁護者非常多,有粉絲出於對TA名聲的愛護,向TA驗證此事真偽。
大神當然是否認了。
另外一次是合影事件。她頻繁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自己和項目負責人的互動照片,以示交情匪淺。
但很快有人實名留言:互動只是工作需要,並不代表什麼
這個人身上有好幾個標籤,但暫時都沒什麼太好的成績。
做新媒體的自由撰稿人,思維還是停留在傳統紙媒時代,選題策劃、語言風格,都不能通過市場的檢驗;
在公司上班,經手的項目,要麼出不了結果,要麼中途被投訴到更換對接人員。
自身不夠硬,沒有實力做依撐,難怪她想要附會別人來凸顯自己,也難怪,別人絲毫不給面子,讓她失了里子。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說:
「中國是個熟人社會,這種面子不僅是可以看的,也是可以用的,是人的資源和身份。就像一個漣漪一樣,一圈一圈的蕩漾開來。這或許是中國人愛面子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像朋友的同學這樣,沒有內在實力背書,只有依附於平台或他人強撐出來的面子,有幾個人願意買帳呢?
04
真正強大的人,從不在乎面子
林語堂在《吾國吾民》中說過,面子是統治中國的「三女神」之一。
「好面子」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這個行為反映的是人們對於「感情」和「尊重」的需要。
丟了面子,就意味著自己被否定,有了面子,就好像榮耀加身。
但其實,真正強大的人,從不在乎面子。
王健林創業初期,為了見一個人,把車停在那人門口,一等就是十天半個月;
馬云為了推銷黃頁,騎著自行車挨家挨戶找客戶,但大部分人連門都不給開。
當年的他們,弱小、無助,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面子」,去死磕到底。
所以後來,王健林有「一個億是小目標」的霸氣,馬雲有和王菲合唱的豪氣。
法國作家尤瑟納爾說過:「世界上最骯髒的,莫過於自尊心。」
李嘉誠曾有一段至理名言:
「當你放下面子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
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
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人物了。
當你還停留在那裡喝酒、吹牛,啥也不懂還裝懂,只愛所謂的面子的時候,說明你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就像電影《霸王別姬》中說的那樣:「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當你能坦然地,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攀比不炫耀不依附,只向內索求,變得自信又強大,自然就能賺得里子,還能讓別人主動奉上面子。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圖/攝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