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國際油價暴跌影響,商品價格跌多漲少,就國內期貨市場而言,漲幅更大的並不是黃金,而是近年表現低迷的大豆。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國產大豆價格節節攀升,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大豆5月期貨價格一掃往年陰霾,價格從3500多元一度飆升至5000元/噸上方,截止本周五收盤,經過換月之後的2009大豆合約期貨價格仍在4500元/噸上方,年度漲幅為19.20%。就在期貨價格上漲期間,大豆現貨價格亦大幅回升,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現貨價格從原先的一塊七左右,也漲到二塊五左右一斤。
和國內價格火爆截然相反的是,國際市場大豆價格走勢卻非常低迷,截止上周末收盤,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主力合約下跌9.6美分/蒲式耳或1.13%,報收837.4美分/蒲式耳;自年初以來,CBOT主力合約期價跌幅超過12%。
今年3月初,我國正式受理美國大豆加征關稅豁免,大豆進口關稅重新按3%計算。4月26日,美國大豆進口成本價為3078.61元,較上一交易日下跌21.05元。而來自南美的大豆進口成本價早已跌破3000元一噸關口,當日,巴西大豆進口成本價回落至2948.04元/噸;阿根廷大豆進口成本價為2861.63元/噸。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不僅價格差距在擴大,而且走勢分化現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或許大家已經有了看似合理的質疑,國內大豆消費七成以上依賴進口,年初的時候內外大豆差價甚至還不能500元,經過不到三個月時間背向運行,目前已擴大到1500元左右。在進口大豆止跌跡象依然不明顯的時候,國產大豆價格繼續上行的動能確實值得質疑。豆一期貨價格再次突破上行預期,是不是應該涼一涼了?但從商品走勢和技術層面來看,國產大豆或許還真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理由主要是:
1、在有些情況下,商品價格漲跌與現實基本面的關係並不大。美國、巴西大豆下跌也並不是近期才出現的事情,當2016年美豆價格超過1200美分/蒲式耳的時候,國產大豆也還是在4000多塊錢一斤,雖然都是大豆,但兩者在價格上的關聯度並不是特別緊密。
2、在另一方面或許也可以這樣說,我們所看到的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走勢分化的現象,已經被吸收到當前大豆價格之中,對表現背離信息的質疑情有可原,但也不能忽視現實價格的客觀存在。
3、國產大豆現貨價格堅挺。雖然期貨價格在K線圖上的上漲,對人們更具有直觀的視覺震撼,但是本輪大豆價格上漲,有著很大的現實基本面成分,這主要體現在現貨價格依然堅挺甚至強於期貨。雖然近期有所回落,現在東北大豆外發裝車價格為2.55-2.60元/斤左右,而黃淮和長江流域主流外發裝車價格達到2.9-2.95元一斤。
雖然也有人說當期交易氛圍並不活躍,或許只能說是有價無市。可是要知道,當前種植戶手中餘糧不足二成,大多數大豆都已進入流通階段,目前距離新作大豆上市至少還有五個月,壓榨用大豆庫存不足,還有庫存高企的美國、巴西大豆用來進口,國產大豆供應端出現緊張狀況,情況就要複雜很多。況且,國產大豆早就有過「逗你玩」的歷史。
4、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給了我們一個警醒,那就是更加堅定一貫堅持的「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理念。中國是大豆原產國,大豆也曾在古代被作為國人的主食,我們有著食用大豆的傳統習慣。提高大豆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早已在政策層面引起高度重視,「大豆振興計劃」在早兩年前就已經提及。疫情後時代,各國將會更加重視糧食安全,從保障種植者收益方面出發,大豆價格或許也可以漲一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雖然當前美國大豆價格依然在歷史低點附近運行,但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走勢分化的狀態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是進口大豆並不是國產大豆的替代物,兩者基本面緊密度連續並不是很大,國產大豆價格或許仍然還有一定的上行空間。
來源:奇點匯;作者:XXX;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