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李剛到鹽源縣的時候,小縣城裡街道只有兩三條,房屋也大多破破爛爛。
「現在的縣城,混凝土結構房屋越來越多,雖然還有一些房屋在修繕維護,但是明顯感覺居住環境變好了。」在蔣李眼中,鹽源縣比之前繁華了許多,「畢竟大家都賺錢了。我決定留在這裡之後,當地工資水平翻了一番,從80元一天漲到160元。」
圖為蔣李
在蔣李的生產基地里,大多是附近村子裡的農民。他的生態果園不僅重新利用當地閒置土地,成立的合作社還關聯了當地81戶居民,解決300餘農民的就業問題。
蔣李(圖左)和當地村民溝通
蘊藏「商機」的「丑蘋果」
2003年,80後蔣李從四川老家到了廣州,從事水果品類運營工作。2013年,做到副總經理的蔣李,萌生了創業念頭。在深思熟慮之後,他打算回四川老家做水果供應商。
做什麼?去哪裡?10年的職業生涯,給蔣李帶來豐富的水果運營經驗和充足的人脈資源。2014年,在朋友的推薦下,蔣李從西昌市開車到鹽源縣,150公里的盤山公路,耗時4個小時。
風朗氣清,碧波蕩漾,是蔣李對鹽源縣的第一印象。「這裡的空氣特別乾淨,瀘沽湖也很怡人。」蔣李給記者介紹,海拔3000米的鹽源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20多個少數民族生活在這片區域。
鹽源縣風光
一番考察後,蔣李看到鹽源蘋果里蘊藏的「商機」,「由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鹽源蘋果其貌不揚,但是甜度極高,營養價值高,生產穩定,上市日期早;然而山路崎嶇,交通不便,農民苦於沒有營銷渠道。如果能解決銷路難的問題,鹽源蘋果就不愁賣出去。」
鹽源縣雨熱同期,夏秋雨水旺盛,泥濘的土路成為水果銷售最大的阻礙。彼時,鹽源縣的通縣石灰路剛修好,蔣李成立果耶種植養殖合作社,在山上種下第一批蘋果樹。
2016年,蔣李帶著家人回到四川。「妻子非常支持我的事業,不僅把兒子教育得懂事聽話,還會幫我打理一些工作的事情。」這也是蔣李能順利從廣州回來種樹的最大原因。
一切都在慢慢變好
蔣李承包的土地,位於鹽源縣白烏鎮柯登村。柯登村村民以彝族和漢族為主,村裡有525戶人家,村民2370人,貧困戶126戶,2018年人均收入每年僅4000元左右。
彝族人潘友林,從小生活在大山里,世代以務農為生。依靠種蕎麥和包穀,一年能賺七八千塊。潘友林的孩子們在縣城裡念初中和高中。微薄的收入,巨大的開銷,讓他家無法維持正常運轉。
2017年,蔣李在柯登村承包萬畝果園,急需當地農民幫忙打理。迫於生計離開家鄉在周邊城市務工五年的潘友林,沒有積蓄,打工收入也不高,只能勉強維持生活。他得到消息便回到村裡,加入蔣李的種植養殖合作社。
在蔣李栽種果園的同時,潘友林學習了果苗和種植技術,於是將自家農田重新開發也種上果樹。「蘋果賣得好的話,可以掙幾萬塊錢。」果園和家田兩個收入來源,讓潘友林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有了積蓄,我的孩子們可以上大學了。」潘友林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圖為則木呷的母親
當地村民則木呷與潘友林有著同樣感觸。與潘友林情況相似,家中的孩子們正在上學,不同的是,他還要贍養80多歲的母親。在合作社工作,讓他終於有機會擺脫現狀,家裡農田搖身一邊成了蘋果園,也指引著他脫貧致富。
電商讓鹽源蘋果走入千家萬戶
種樹只是第一個環節,打開銷路才是致富關鍵。2015年底,蔣李嘗試開始在蘇寧易購上推廣鹽源蘋果。由於只能用小貨車,雖然銷量有所提升,柯登村依然面臨市場供應不足的問題。
得益於國家和政府精準扶貧,2018年,隨著柯登村馬路進一步擴寬,蔣李意識到機會來了。大貨車的暢通,意味著「丑蘋果」變成「金疙瘩」,能持續不斷往外運輸了。經過三年摸索,蔣李對「電商」這個詞有了豐富理解,他認為,與線下商超相比,電商平台有著反應迅速、渠道豐富、產品消化能力強等優勢。
2018年4月,蔣李把自己的品牌「果耶」入駐蘇寧拼購,通過嘗試賣櫻桃和藍莓,取得單日銷量過萬元的好成績,這為鹽源蘋果的未來夯實了基礎。
鹽源蘋果大多在秋天成熟,蔣李回憶起去年,「農民在採摘、打包、裝箱後,把蘋果搬運到一輛輛大貨車上。滿載希望的蘋果,不斷送往我在成都蒲江的分揀和運輸基地。沒過幾天,就在蘇寧拼購平台上,搜到了果耶鹽源蘋果,銷量和評價都不錯。」
圖為潘友林
蔣李對自己的事業非常有信心,「之前,我在廣州做副總經理的時候,一年能有幾十萬的收入。雖然現在凈利潤還不高,但我們的蘋果賣到了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這說明我們的產品,得到了市場認可。」
水果市場競爭激烈,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去拓展市場,鋪開渠道是蔣李當下最重要的事情。蔣李在全國各地跑業務,妻子葉小芹陪著9歲的孩子在老家廣安上學,只有周末的時候才能跟兒子視頻通話。「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不如賣蘋果的時間多。現在鹽源縣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希望鄉親們都能活得精彩。」
從蘋果到花椒和蕎麥
柯登村村委會一直努力幫助村民探尋脫貧致富的道路。通過電商,鹽源蘋果開始遠銷全國。在這個民風淳樸、土地肥沃、景色宜人的小村莊,除了蘋果之外,還盛產花椒、蕎麥等農作物。村致富帶頭人、村委會文書王林虎希望能夠幫助更多村民創造致富機會。
偶然間,蔣李了解到蘇寧拼購「拼購村」扶貧項目。對比遴選標準,蔣李發現他的果園完全符合「拼購村」的標準,於是,他嘗試著聯繫項目負責人,申請把「拼購村」落地到當地,為當地脫貧致富做貢獻。
沉澱下來的蘋果產銷模式,為鹽源農作物「走」出去提供了可借鑑思路。蔣李介紹到,」現在鹽源蘋果的銷售渠道不僅涵蓋了家樂福等線下商超,一部分也流入了批發市場;同時在蘇寧拼購等電商平台,也能買到蘋果;我們還成立了自營店鋪,打造『果耶』品牌效應。」
蘇寧拼購總經理張奎在2019年曾去過鹽源縣為柯登村揭幕,「鹽源『拼購村』是我們開始建設拼購村的一個典型案例,也是我們在全國首批落地的十個拼購村之一,未來我們將會把鹽源的模式複製到更多地區」。
鹽源縣商務經濟合作和外事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通過果耶蘋果生態園的牽線,柯登村已經成為蘇寧的拼購村,蘇寧這種充滿活力的電商模式,正在給當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縣經濟合作和外事局也會給與當地電商發展更多支持和幫助。
如今,直播電商是大趨勢,蔣李組建了直播小團隊,招募感興趣的年輕人加入,希望借著這股浪潮,將鹽源蘋果推向更廣的市場。「對當地年輕人來說,主播是一個不錯的職業選擇。」蔣李表示鹽源縣的未來屬於年輕人,「作為90後、00後的大哥哥,我希望和他們攜手進步創造美好生活。」
來源:新華網;作者:穀雨;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