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潛規則:那些成功實現轉行的人,都懂這2個核心3個步驟

2019-11-13     彪悍貓先生

如果說跳槽是另謀良機,那麼轉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從頭開始。

所以有句話,叫做跳槽窮半年,轉行窮三年,未免絕對正確,但確實有點道理。然而,如果你在一個行業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簡單說也就是「平台期」,你感覺很難有突破了;或者,你乾了三五年,才發現它跟你的長遠規劃不同;又或者,你已經試過多個崗位,但就是無法熱愛自己的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跟繼續熬下去相比,轉行,或許是最不壞的選擇。如果你正在謀求轉行,或者開始產生這種念頭的話,我有幾個建議要給你。

01 避免進入轉行的三大誤區

誤區一,找最賺錢的行業和工作

職業規劃最大的一個誤區:把工作是否熱門當做職業選擇的依據,喜歡從眾,追求短期利益。

熱門隨時會變冷,行業隨時會消失。我們也許知道明年的就業形勢,但是確定不了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整個職業生涯的市場。從眾,追求熱門,往往更容易成為分母,甚至成為炮灰。

誤區二,設定的轉行時間太長。

沒必要把轉行想的那麼沉重,這樣只會讓自己止步不前,害怕試錯成本太高,導致根本不敢邁出第一步。

轉行的規劃期可以三五個月、三五年、十年也可以規劃,大可不必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還有,這個時代早就沒有完全穩定的工作。你可能往前走兩步,甚至往旁邊走兩步,這都不意味著你是錯誤的。所以,要不趕緊邁開腳,走兩步試試?

誤區三,過於依賴別人的經驗

把他人的經驗當決策,忽略了個人情況,這是轉行的最大誤區。

很多人喜歡向周圍的人請教職場經驗。這本來是好事,但是他們把前人經驗當做人生信條開始執行,覺得別人都走過的路,不會出錯。這樣做的人,沒幾年就後悔不迭,懊惱當初沒想好。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社會人。別人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多又怎樣呢?每個人的性格特質、資源積累、能力優劣勢、職業價值觀都是無法複製的。走別人的老路,不針對個人定製職業規劃,走錯的風險極大。

我有個長輩,在大公司一開始就做財務,做得風生水起,順風順水的升到高層管理崗。她一直建議我學財務,工作穩定純粹。我行嗎?我肯定不行,我對密密麻麻的報表和千條萬條的數據怕極了,多看兩眼我就覺得自己要瞎了。

02 要充分考慮行業前景和未來想像力,不要選擇沒有複利的工作

一份工作中,如果個人經驗沒有什麼價值,即使賺得多,這份工作也是危險的:

因為誰都可以替代你,真正讓一個人不可替代的,是在那份工作中的個人經驗。

有不少工作,沒有門檻,你可能在沒錢的時候不得不去做,但你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這只是過渡,你千萬不要乾上癮了、干習慣了、離不開了,那你就玩完了,呆的越久就越離不開,人的思維和行為都是有慣性的。

所以,有幾種工作或者類似的工作,我不建議去轉行,比如報社、雜誌社等紙媒相關行業的工作,還有快遞、外賣、出租司機這類工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

比如,你剛做一個新媒體編輯,月薪4000可能都不可怕,為什麼?因為這個工作有技能複利、時間複利,可能一年後你就月入過萬了,可能三年後你就年薪40萬,甚至更高,只要你願意努力,是有可能的。

這是一份工作的想像力,有很多工作,起薪或許不高,但未來可期。

而比如像「外賣員和出租司機」這類工作,收入的想像力就被鎖死了。為什麼呢?就比如說外賣員這個工作:

第一,外賣員工作幾乎不能挑客人,平台直接給你派單,有時你送個外賣,路程是2公里,但你要跑2.5公里去接單。

第二,現在基本是全程用導航,你對路況的熟悉,對收入增加可以忽略不計。

第三,外賣員接單送貨技術能力的持續提升,對收入增加也可以忽略不計。

第四,外賣員服務質量的提升,主要用來規避投訴、提高接單等,某種程度上可以增加收入,但想像力也是極其有限的。

第五,送外賣的時間無法複製、重複銷售,外賣員牛逼炸了,同一時間也只能服務一單。

我有個同事的弟弟就是外賣員,每天7點出來接單,晚上11點回家,每天工作時間16個小時,有些甚至半夜凌晨都在送,中間有大概三個小時要充電,每天純工作時間也在11個小時左右,每天早上在家吃完東西出來,中午大家休息時他是最忙的,所以午飯每天都拖到下午三四點吃飯,然後下班高峰期一直到晚上都很忙,晚飯都是10點收工回家吃,要不就是路上隨便吃兩個包子,一個月只捨得休息兩三天,每天送10個小時以上,特別困,想抽煙,但不能抽,因為一抽煙就耽誤時間了,送晚了顧客就可能投訴他。

可以這麼說,外賣員這份工作並不會因為你的經驗、技術、服務、勤奮、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有大幅度的提升。



所以,這份工作讓人焦慮的,不是月薪多少的問題,而是收入沒有想像力,也就是不論你如何努力,你只能得到這些,這才是最致命的。這就是所謂的:窮,且不是暫時的窮,而是在可見的未來里都窮。

03 實施轉行的3個具體步驟

第一,找到一個切入點

你想通過哪個職位,來進入這個行業?同一個行業,不同職位之間,可能也是天差地別。

以網際網路為例,運營,推廣,廣告,商務,開發,就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幾個部門,各自的職能、要求都完全不一樣;

選一個崗位,上招聘網站,把你能找到的公司和職位資料,仔仔細細全部看一遍。看完之後,你基本就能了解,這個職位是做什麼的,需要什麼樣的人。

如果有有較強的抗壓能力,那就是要加班;溝通能力強,就一定要對外;細心負責,就是工作非常繁瑣、枯燥,多半是要處理大量的數據,諸如此類。

永遠不要抱著我現在不行,但是我願意學習的心態,因為比你願意學習、又有經驗的人一大把,你要問自己的是:我有什麼理由讓企業選中我?我能夠為企業帶來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在這個職位上,沒有任何長處和突出的地方,那就不要選。因為就算能得到這個職位,你短時間內也做不出亮點,會在上面停留很久。

第二,開始做轉行的準備

如果確定了行業和職位,下一步,就是大量的學習,為進入這個行業做準備。

不要想著騎驢找馬,那是絕無可能的。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專心學習,弄懂這個行業,這樣才有闖過重圍的機會。

所以,在你辭職前,需要做好這幾個準備:

1.先弄清楚你想進入的職業是什麼導向,不同的行業和職位,會有不同的要求。半路換行業,一定要先做好足夠的市場調查,以及你自身的優勢價值是否和行業匹配吻合。再不行,上招聘網站看看職業需求的熱度以及整體的薪資水平。

2.存有足夠的錢,保證離職後的社保續繳,以及三個月到半年的生活費,支撐自己的日常開支;學習的過程中,不要局限於這個職位的相關內容。你要做的,是從點到面,從職位技能,到與其他崗位、部門的協作,再到整個行業的背景,你都必須弄懂。

第三,開始大量的面試練習

這一點可能有些人會反對,但我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你正式去面試心儀的職位之前,不妨多接幾個面試,在面試中主動地跟面試官聊天,學習這個行業,也讓自己儘快進入狀態。

我當初從廣告跳到網際網路的時候,用了兩個月,平均每周跑七八個面試,跟面試官聊天,各種聊。主動提問,問一些自己感興趣的點,不涉及具體的商業機密。

這個過程中,一方面能積累大量的面試經驗,練習多了就熟悉了;另一方面,也對這個行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說之前的準備都是學習,那麼,面試就是對你學習成果的測試。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qGcaG4BMH2_cNUg6g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