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刀的樣式和戰力排名,起源於中國

2019-10-26   最新體察

伊斯蘭諸族(印度、伊朗、阿富汗,布哈拉、土耳其)的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

馬來諸族(新加坡、馬六甲、爪窪、婆羅洲、菲律賓)的糙面焊接花紋刃

日本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

其實亞洲花紋刃起源於銅器早期時代的中國,始祖是幹將、莫邪和歐冶子等。

所謂花紋刃。是指刀身鑄鍛成天然花紋。深入鋼鐵等金屬之中的各種紋理圖形,如《吳越春秋》及《越絕書》記載的龜文、縵理、流水、芙蓉、深淵、高山、大川、流波、冰釋等紋樣,漢代人叫它松紋劍及蟠鋼劍。

這種花紋刃,鋒刃極為堅韌犀利,鋒口具有暗藏鋸齒的作用,而且因鋼及生熟鐵的不同組合,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他種刀劍一與其劈碰,鮮有不斷損的。這是花紋刃優於一般刀劍的主要原因。

秦始皇統六國後,他欲立萬世基業,所以實行「銷兵禁鑄、焚書坑儒」的政策,那些鑄兵器的專家,為了免被殺頭都逃亡四方。逃到東方的把技藝傳到日本;逃往西北方的傳技於匈奴、突厥、回回,大月諸族;向南而下的泄密於馬來諸島。從此,產生了世界三大名刃。

亞洲好利刃,歐洲也瘋狂。在查理曼統治的時代,最簡樸的劍也能值三頭母牛的價錢。查理大帝自己的那把傳奇式的劍「喬依烏斯」據說是半人半神的「韋蘭鐵匠」所造。如何鑑賞古刃 對現代刀劍愛好者來說,一般情況是從一下四點去鑑賞古刃:一是刃身金屬質量;二是整體式樣;�

飾及配件;四是歷史背景。刃身金屬製造工藝是真正刀劍玩家最關心的,因為古代名刃都以極佳的刃身質量而聞名。同時,能鑑賞到達一步的愛好者,必然對各種鍛造工藝特徵有所了解。這是個複雜的學習認識過程,難度極大,往往同一國家的名刃,因年代和鑄造師不同風格也不同。

就中國鋼刃和鐵刃來說,同是花紋刃,但金屬質量不同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劍身運用的是錫銅冶鑄技術,花紋是硫化銅製成,並含有少量的鋁和鎳;而漢代所的鋼刀,由於用上了炒鋼和淬火技術,因此組織更加細密,刃堅鋒利。

瑞典考古學家揚瑟曾對收藏在瑞典京城古物博物館的中國周代戰國銅劍、鐵劍一百多件進行研究,他看到刃身上顯露的如同魚鱗或獸皮形的花紋開始以為是偶然的事情,後經仔細觀察,才認識到這是古代鑄劍者有意為之。

其實,何止揚瑟先生一人,就連當今在中國獲獎的武術名家中有幾人懂得花紋古刃,有幾人看過。因為花紋刃鑄造技術極為複雜而艱難,製造者又極為保密,自古以來也是只有少數人能有幸得到,這使它極為珍貴,世界各國的王室貴族,都以能得到上佳良刃而自豪。

花紋刃的鑄造技術,由於地區不同和持刃者的區別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就拿世界三大名刃來說,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要經過;冶鐵、利刃、淬火、磨礪、裝飾等過程,但具體方法大不相同。 伊斯蘭教部落的大馬士革刀起源於印度,用的是印度出產的烏茲鋼,後來這種鋼在卡赤地方出�

出到其它地方,比如伊朗就用烏茲鋼持刃。大馬士革一稱本身就具有戲劇性,在歐洲人眼裡,大馬士革一詞有三種情形:一是指刃面煅鑄的花紋;二是指手工錯金銀的塹花紋飾;三是指帶紋飾的地毯和絲綢。這些都是因為出大馬士革輸入的緣故,這種將出售地當成產地稱呼的錯誤經常

大馬士革刀以伊朗為代表。伊朗吉代鐵兵極為著名,當時的蒙古、印度、土耳其以及東方各國王室均聘用波斯良匠鑄兵,但是各國的兵器形狀不同,而制刃者又未留銘文,隨著年代的推移,人們已無法辨認這是波斯人造的。現在我們只能享伊朗境內自用兵器為代表。 從比較而言,波�

的熔冶花紋 鋼刃,其脈絡猶如絲綢織紋,光澤奪目;印度出產的花紋鋼刃,其橫行脈絡常呈數十層雲梯形,即所謂穆罕默德梯,奇巧名貴;土耳其刀的花紋呈翻卷形,其脈絡猶如瑪瑙形。

大馬士革刀的著名產地是阿拔斯大帝(1587—1629)時代波斯舊京伊斯法罕和自帖木耳時代至19世紀的呼羅珊。有代表性的鑄刃師是艾塞德。歐萊和克爾曼,他們的刀可一劈歐洲武士鋼盔立成兩半而不捲刃,又可迎劃擲空的絲巾成完整的兩片,大顯良刃之犀利。 馬來克力士(「克力士」 )興盛於13世紀的滿者伯夷王國,其糙面隕鐵焊接花紋刃,精美絕倫,製造極為精細,光反覆錘鍛入火就要500次左右,刃上的夾層鋼有600層之多。隕鐵就是天上落在地球上的隕石鐵,制刃師深知隕鐵堅韌而不碎折,刃上的花紋也非隕鐵不能獲得。

早期人們對馬來克力士並不在意,直到與白人幾次作戰後,馬末克力士才使世人震驚。當時荷蘭槍手的火槍鋼管經常被馬來刀劍一劈而斷,佳刃輕輕推送就可刺入敵身,有的克力士塗有毒液,只要被其劃傷就危及生命。可惜,今天的馬來人大多數不知道馬來克力士的知識,不知道他們

其實,自白種人統治以後,禁止馬來人佩戴克力士,馬來制刃家漸少,鑄刃術漸滅,這也是自然的事。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間雜輸與銅。百全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鑲妖凶。」這是宋代詩人歐陽修的一首《日本刀歌》,證實了日本刀當時在中國的影晌。

《明史》中也有記載說戚繼光部隊兵士的刀劍有很多被日本刀削斷。日本刀創造了世界刀劍史的神話,它的影響波及整個世界。從12世紀起,成千上萬把鋼刀出口遠東市場,在銷售上同素負盛名的大馬士革刀和西班牙托萊多刀相比毫不遜色。日本刀用的是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分

ā夠ā「蛋折職蛋叩讓俊4痰隊梢碧迫小慊鸕裙套槌傘� 冶鐵日本人用自煉鋼料,在熔爐中煉出鋼、生鐵、熟鐵等不同品種。這樣鑄出的鋼材送到刀工手中,還不能直接制刃,還要入爐進行脫碳或滲碳處理,並熔鑄為條形。

制刃將條形鋼加熱進行錘鍛,反覆折迭,將原料中雜物析出,並使鋼質勻稱,花紋也在這時顯出。冶鍛過程中師傅執鉗並觀察火候,另一手用小錘指點應錘打之處,徒弟用大錘奮力錘訂,往往一天揮錘2000次。這種錘法並不是次數多就好,因鋼的合碳量在生熟鐵之間,捶過頭就成熟鐵

淬火刀劍淬火先要加熱,因為日本刃是不同性質鋼鐵組合而成,所以加熱技術極為複雜。須在不同質地上合蓋不同質地的土、這種敷土技術因各家流派不同而呈現不同花紋。在夜色中,鑄刃師凝視炎炎爐火,當刃體燒到所需赤熱度時,他迅速抽出刃體,除去刃上敷土,投入水中振動數

通過以上介紹,朋友們可對刃身質量做工有一定了解,佳刃的鑑賞要看刃身。

在西方國家,刃體形狀和手柄是判斷武器年代的重要方式。

15世紀以前流行寬厚的刀劍;16至17世紀開始流行擊刺用的擊劍,這種劍極輕而細長,劍術獨特,代表西洋擊劍的風格,在電影和小說中經常能看到人們用它決鬥,如電影《佐羅》等。這種劍的護手多樣。

最初是細邊的17世紀出現半圓包成的護手。貴族使用的劍裝飾華麗,士兵用的則比較簡單,護手是直的。當火器盛行時,短劍代替了輕劍。

17至18世紀短劍非常流行,劍把很粗,用鐵、鋼或銀絲來裝飾。在很多情況下,護手部造型越小年代越晚。1770年左右短劍被淘汰了,但作為身份象徵還使用著,如法庭人員、宮廷和軍隊武官等。

德國刀劍享有盛名 花紋刃在西方古代也有,如在公元二世紀,羅馬鐵匠就能製造一種稱為「焊紋劍」的兵器,在西方產生一定影響,但在工藝上與亞洲小有不同,在實用中也不如亞洲出色。8至10世紀的加洛林王朝的刀劍,還有中世紀以來的德國克林根塔爾的刀劍也有花紋工藝。在西

┑厙淙徊皇腔ㄎ迫校埠苡忻鬧平5匾膊簧伲�9世紀的西班牙托萊多城生產的摩爾式劍享有盛名。尤其是19世紀的德國索林根刀劍製造廠和美國的艾姆斯製造廠非常有名。在挪威,瑞典,法國和丹麥都曾發現10世紀名叫英格布雷的鐵匠製造的「焊紋劍」。

刀劍上面的裝飾和配件也是鑑賞的主要內容。大馬土革良刃的裝飾是世界一流的。1798年拿破崙遠征埃及,與土耳其。阿拉伯、埃及聯軍騎兵相遇,一陣槍戰將其擊退。拿破崙一向以制軍嚴明而聞名,但這次卻控制不了局面了,因為法國士兵發現敵軍死士身上均佩有鑲金銀珠主的彎刀

大馬士革良刃上有手工錯主紋飾,嵌滿黃金寶石,印度刀還飾有琺琅彩工藝,真是珠連壁合,精美之極。在一般情況下,判斷刀劍的年代和產地要看它的整體式樣。大馬士革刀是長彎月形狀的。有的長刀竟彎成弓背狀,刀身大體分兩種,一種窄刃平面無血槽,而上寬下銳的居多數。

土耳其人作戰特別喜歡短兵相接,昔日刀劍精銳不亞於伊朗和印度,其刃體有花紋刃的,也有白鋼無花紋的,這種白鋼刀往往加入白銀,所以有白銀光。土耳其刀在占全刃三分之一的近刃尖處刃體突然彎曲並加寬成劍形的尖,其近柄部三分之一是直形,脊背T字母狀,血槽較寬;護手�

,中部如斜長方形;柄用黃牛角片在兩邊夾上,手柄的莖與頭成直角,柄頭是圓形,莖與頭的直角連接處突然變細是土耳其刀最大的特徵。

土耳其還有一種本民族用的刀。手柄頭是馬蹄形,彎刀的刃在內彎面,與大馬士革刀外彎刃正好相反。

印度刀種類較多,以D字形、串字形和土字形手柄居多。這些特徵是鑑賞看所關注的內客之一。 馬來刃 的造型不同於世界其它民族的兵刃,讓人一看便知。

在馬來舊俗中,每人腰插3件克力士劍,一件是家傳的,一件是結婚時妻子所贈。還有一件是自行選購的,其中妻子所贈的一把往往刃紋纖細精絕,即使大馬士革花紋也為之遜色,有的克力士上利用糙面刃紋鑄成凸凹在刃身直接展開浮雕造型,巧妙之極;柄和鞘以象牙、金銀、硬木居�

刻花、鳥。獸形,精細的程度是中國刃和日本刃難以比較的,因為馬來是崇拜諸神的國家,這樣為手柄提供了豐富的雕刻造型式樣,構成獨特風格。

另外,馬來刃還有香刃和霉刃兩種, 19世紀末爪哇尚有香刃可購,其香味極濃烈,常上百年不變味。毒刃是在刃紋上浸人毒液,因馬來刃糙面花紋孔隙很多,所以毒液也是上百年不變。這些內容使馬來刃變得更加神奇。

中華自有絕刃在

筆者曾在《北京青年報》上發表過世界名刃的文章,引起了一位國內藏家的注意,他到西四金倉珠寶店前來觀賞西洋刀劍,並與筆者交流,他對文章中形容三大名刃「冠絕世界」表示不同看法,提出中國花紋刃不次於它們。

說心裡話,我們也希望中國刃好,但沒見過上好的良刃,不能歪曲事實。幾天後,這位先生拿來了自己精心收藏的中國平面花紋刃和糙面花紋刃,筆者觀之,極為震驚。其刃紋如同放大的手指紋。排列有序,精美絕倫,而且劍身脊部到刃鋒的兩面斜坡上並不是平面的,而是帶有幾乎是 這一現象是中外資料未見記載的。這樣在實用當中,會使對手把出劍看成是收劍,把收劍當成出劍,光的運用如此巧妙,真是負武魂千載情,中華自有絕刃在。徵得這位先生的

中國是亞洲花紋刃的發源地,名家及寶劍有幹將、莫邪、歐冶子、胡風子、巨闕、純鉤、龍泉、湛盧,太阿、工布等。花紋刃從銅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都極為著名。清代是晚期生產花紋刃的時期,以腰刀為主,乾隆皇帝曾特製一批御用刀劍極為名貴。文革前中國有大量中外刀劍收藏

隨著中國拍賣公司的興起,一些中外刀劍開始出現在拍賣場上,目前拍賣的以西洋刀劍居多。目前,北京西四羊肉胡同2號金倉珠寶店二樓展廳,展放從國外徵集來的一批18至19世紀的刀劍,吸引了一批刀劍愛好看前往觀賞,面對久違的刀劍,愛好者們有的高談闊論,有的拿在手中揮�

,似乎喚起了童時的興趣,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就選購一件,拿回去賞玩。目前中國拍賣的刀劍價位,一般的軍官佩劍在1千元,有花絞刃的刀劍要幾萬元,上好的佳品須幾十萬元,絕佳的極品上百萬元。西洋刀劍在中國收藏界剛剛興起,蘊藏看極大的收藏潛力,其中的史料價值、文物�

工藝價值,文化價值必將吸引更多的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