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ra:過去50年最大的科學騙局

2023-01-12     煎蛋

原標題:Quora:過去50年最大的科學騙局

Stable Diffusion

James Lawson

我會把Andrew Wakefield的疫苗論斷放在這裡列出的其他一些例子之前。他們中的一些人只是為了錢。Wakefield的雙手滴著血;他的錯誤論斷導致了許多人死亡。有些人聲稱這只是草率的科學研究,但我相信也有大量的欺詐行為。

相關連結:https://www.minnpost.com/second-opinion/2011/01/fraud-alleged-original-study-linking-childhood-vaccines-and-autism/

文章摘要:一篇論文將兒童疫苗與自閉症聯繫起來。論文作者Andrew Wakefield聲稱麻疹疫苗與自閉症和腸道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2010年柳葉刀撤回了這篇論文。

相關連結:https://www.minnpost.com/second-opinion/2011/01/fraud-alleged-original-study-linking-childhood-vaccines-and-autism/

文章摘要:一篇論文將兒童疫苗與自閉症聯繫起來。論文作者Andrew Wakefield聲稱麻疹疫苗與自閉症和腸道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2010年柳葉刀撤回了這篇論文。

Jim Reich

即使在今天,由欺詐引發的疫苗恐懼仍然威脅著我們打敗新冠病毒,並且可能提供足夠的人類儲備,直到我們擁有一種可以逃脫疫苗的變異,將整個世界重新陷入封鎖,造成數萬億美元的損失和數百萬人死亡。

當然,它至少會導致數以萬計的死亡,而Andrew Wakefield就是欺詐之王,他曾欺詐性地將疫苗與自閉症聯繫起來。如今壞人現在就在我們身邊,看起來像著名和過氣演員、政治家、影響者等的兇手。父母殺死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太懶而不去做研究,或者太愚蠢或政治受到影響而不相信家庭醫生或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而是相信他們在Facebook上從前的花花公子或一位因欺詐被吊銷醫師證的醫生那裡看到的東西。

他們正在阻止發展中國家根除脊髓灰質炎和許多其他疾病。即使是富裕國家的受過教育的人口,也會出現可以預防的疾病的爆發。

簡而言之,這種欺詐的危害之處在於,即使它在法庭和科學醫學界都被證明是欺詐,人們仍然會相信它。即使是PT Barnum也會驚訝於此,顯然不只是每分鐘都有一個傻瓜出生,但他們的傻瓜是不朽的,無視任何對其信譽的損害,永遠蹣跚而行的無知的殭屍。

Richard Matthews

我不得不說Jan Hendrik Schön這個特例。

在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Schön是凝聚態物理和納米技術的神童。1997年在康斯坦茨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去了著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研究新型半導體。他的工作圍繞著取代傳統的半導體材料(比如矽),並用晶體有機材料取代它們。現在,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概念,它存在於場效應電晶體中,尤其是(顯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這些電晶體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因為它們開始與無機矽基MOSFETS和類似技術競爭。

2001年《自然》雜誌發表了Schön的一篇論文,他在論文中介紹了一種由有機材料製成的分子電晶體。他使用有機染料材料自我組裝成電晶體。沒有光刻,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他們如何「工作」的。這是在論文的閃電戰期間,他每八天發表一次論文。這是一個危險的出版速度。其中一篇論文是上面提到的《自然》雜誌的文章。

Schön的論文所展示的是真正的革命性。開/關數在超導範圍內,它們可以作為雷射器工作,作為不同類型的門。這可能會改變一切。

這可能意味著矽在電子工程領域的統治地位的結束,以及向有機基板的轉移。它可能會讓摩爾定律擴展到遠遠超出其預計的極限(我們現在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它可以改變這麼多。我們的世界將不再是同一個地方。

唯一的問題是貝爾實驗室的結果很難複製。

其他地方的物理學家們努力複製允許電晶體工作的氧化鋁絕緣層。但是沒有人能複製絕緣層。他們無法讓流程正常工作。

於是懷疑開始了。

貝爾實驗室的其他物理學家和其他人開始關注這些數字。幾幅圖非常相似。幾乎一模一樣。總體數字也是如此,它們太接近,太相似了。然後人們注意到數據過於精確,其中一些甚至違背了物理定律,或者至少違背了當時人們對物理的理解。

最終貝爾實驗室成立了調查委員會,發現了16起經證實的科學不端行為。然後解僱了Jan Hendrik Schö。

這是貝爾實驗室歷史上第一個已知的欺詐案件,超過15篇論文因行為不當而被撤回。2004年,康斯坦茨大學以「不光彩的行為」為由撤銷了Schön的博士學位,物理系發言人Wolfgang Dieterich稱整個醜聞是「過去50年物理學中最大的欺詐」。

(原文太長,有縮略)

Jordan Kaplan

糖業資助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吃脂肪會使你變胖。幾十年來的研究表明,其實是糖讓你變胖。

從攝入碳水化合物/糖到體內儲存脂肪的途徑是直接而明確的,是通過胰島素實現的。當血糖驟升時,胰島素就會被釋放,從血液中抽取葡萄糖,將糖轉化為甘油三酯,並儲存在體內脂肪中,以供潛在的能量儲存。

另一方面,攝入的脂肪沒有直接途徑儲存在體內脂肪中。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是人體的燃料來源,而脂肪是一種更有效的燃料來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儲存它。話雖如此,存儲的脂肪來自攝入的糖,而不是攝入的脂肪。90年代的低脂食品潮流是基於錯誤的結論,即吃脂肪會使你變胖,可能導致更多的死亡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f33bfb7dea78672956dd9617aad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