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論「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新解

2023-03-24     武術人

原標題:太極拳論「立如平準,活似車輪」新解

王宗岳《太極拳論》中講:「立如平準,活似車輪」。這句話很多老師講解過,但均語焉不詳,那到底該怎麼理解這句話呢?練拳中如何做到?

首先說一下「平準」,平準是古代測量水平的器具,後來的一些拳譜抄本也演變出立如枰准,立如秤准等,包括有的解釋為天平,這些表達的本意都是一樣的,都是利用的槓桿原理,是為了保持一種力量的傳導變化和動態平衡。「立如平準」在練拳中是指我們的兩胯,胯是下肢的根節,通過胯來控制下肢力量的構建、傳導和腳的虛實變化。即如何高效的利用下肢的力量,力量如何傳導到腳底,步法的形成變化等都是依賴於胯。

那為什麼胯要「立如平準」呢?這主要是來比喻胯的動態變化控制腳的虛實變化,腳底有了虛實變化,就可以練出既穩重又輕靈的步法了。兩胯就像蹺蹺板(天平,後面皆用蹺蹺板來舉例)的兩端,當力量作用到右胯時,右胯是實的,通過下肢的的「弓形」結構將力量傳到右腳腳底,此時力量積蓄在右腿,可以作為步法啟動的動力;而左胯和左腳是虛的,此時左腿可以在右腿的催動下輕鬆移動和出步,同時在全身整體作用下,重心也跟著移動變化。這樣就出現了力量在右胯和左胯之間不斷的變化,兩胯在練拳過程中就像蹺蹺板一樣既有輕重虛實的變化又在保持著動態的平衡,這就是立如平準了。

那麼誰來控制胯像蹺蹺板一樣產生力量的傳導和動態平衡?這就要靠我們的丹田了。也就是拳論中講的「活似車輪」,實際就是丹田要「活似車輪」。武禹襄先生在拳譜中還講過「氣如車輪,腰如車軸」,眾所周知,丹田是儲存氣的地方,當丹田充滿氣的時候,會像球一樣充實而有力並且可以旋轉起來,在拳勢的練習中反覆運轉丹田,使丹田球越練越靈活,就會達到拳譜說的丹田以腰為軸像車輪一樣的轉動,可以縱向、橫向、斜向等,甚至「氣遍周身似纏球」,就是以丹田為核心的各種運轉變化。(想深入研究丹田系統練法的可以參考學習我的《丹田功秘法》。)當丹田通過聚氣能夠形成球體並靈活運轉後,就可以輕鬆自如的控制胯的力量變化和傳導,我們的兩胯整體像一個平板一樣,丹田球在上面滾動,當滾動到右胯時,右胯變成實的,同時力量通過右腿的「弓形」結構貫通到腳底,而左胯左腿是虛的,隨時可以移動出步;當丹田球滾動到左胯,左胯逐漸變成實的,右胯逐漸變成虛的,此時右腿就可以動了,所以丹田球的不斷滾動,讓左右胯像蹺蹺板一樣,不斷的有輕重虛實變化,但又在保持著動態的平衡。這樣我們練拳的步法也是既有力又輕靈,而且身法在丹田的帶動下也是靈活變化,並產生不同的拳勢。比如雲手是丹田的左右滾動催動兩胯的左右變化。摟膝拗步是丹田的前後滾動催動兩胯前後變化。大家可以延伸開來去思考每個拳勢的丹田內動帶動外動變化。

所以拳論「立如平準,活似車輪」這兩句話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缺一不可。而且拳論後面接著強調了練對了該如何,練錯了該如何的問題。比如「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如果理解了上面我講的那就很好懂了,也就是當丹田從右胯滾動到左胯時,重心如同蹺蹺板一樣也「偏沉」到了左胯,此時左胯變實,右胯變虛,那麼右胯不能虛著不動,這樣就破壞了動態的平衡,而且在技擊應用中體現出的步法也不靈活,所以右胯一虛右腿馬上要跟著動,這就是「隨」,右胯「隨」過去了之後又是保持了動態的平衡,然後丹田繼續滾動變化,繼續出步,這樣練出來的拳如行雲流水一般,內在的丹田則是一個滾動的球,旋轉滾走不停,外在也表現的輕靈圓活。而如果丹田不能靈活運轉或者停留在兩胯這個「蹺蹺板」中間,那麼力量是均勻的分配在兩腿兩腳,這就是雙重了,此時兩腳均不能移動,這就是「滯」,如果要移動,必須重新調整出虛實變化,所以兩胯應該是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而不是定勢保持「雙重」,長期保持這種狀態,則步法不靈,有不少練拳者喜歡保持這種定勢狀態或者定勢發力,其實是不對的。所以拳論又說了「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接著也講出了解決方法「欲避此病,須知陰陽」,如果理解了前面講的兩胯和下肢在丹田的控制下的虛實變化,那這個「雙重」問題就可以輕鬆解決了。

其實在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中,胯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清代武術家萇乃周先生關於胯有首讚歌:「一胯擎起一胯落,起落高低使用多。下體樞紐全在此,莫把此地空蹉跎。」,這裡講到了胯的起落,跟前面講的道理是一樣的。另外太極拳的「襠胯勁」,心意拳、形意拳的「起落二字自身平」,八卦掌的「平起平落」等等......懂了前面講的胯和丹田的道理,都可以輕鬆搞明白。所以想在拳術練習上有所提升的話,一定要重視胯的樞紐作用。而丹田作為胯的指揮者,更不能忽視。

【作者簡介】丁寧,1980年生,山東萊陽人,現居北京。自幼好武,遍訪名師,先從名師學習(李存義傳尚雲祥系)形意拳、(郝為真傳閻志高系)太極拳等內家拳法,後經友人介紹拜于山西祁縣戴家心意拳田如文先生門下,得師耳提面命,傳授心意真功。近年來經恩師授意廣傳心意拳。在傳習的過程中,本著求真的態度去探究拳術的原理和核心。秉承著符合常理,符合拳理的原則,以自身實證與師傳印證,與拳譜拳論印證的方式去研習和傳承。並對心意拳、械等體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傳授中善於用傳統方式、深入淺出的講解和還原內家拳真義。擅長講解丹田功,心意拳譜,易筋經貫氣訣(又名《萇氏武技論》等),內功四經,太極拳論等核心與經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ec481ba4002dd25799a9b98c712bc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