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存款一片降息聲中,居然也有多家銀行傳出加息的好消息。
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會不會引發一輪銀行存款的搬家?
2023年前11個月,人民幣存款累計增加25.6萬億,比去年同期激增近1300億。儘管各大銀行持續降低存款利率,但顯然未影響儲蓄金額的持續走高。
至2022年底,中國住戶存款餘額已達120萬億人民幣。時至今日此數值已突破135.5萬億元,意即僅過去11個月時間,住戶存款便增加了15.5萬億。
全國人口為14.12億,這意味著每位國民的平均銀行存款數額達到了驚人的9.59萬元。
也許這就是銀行不斷降息的底氣。畢竟今年以來,各大銀行已經展開了三輪的存款利率下調,但至少前兩輪的下調之後,居民存款還在不斷的增加。
所以真正有可能給大銀行造成壓力的,反而是一些小銀行的加息行為。
從11月份到現在,陸續有來自廣東,廣西,安徽,河南等地的地方性銀行或者村鎮銀行宣布存款利率上調。
當然大家也要注意,這裡面可能存在一些假消息。比如安徽的一家銀行就公開澄清,不存在網絡上船員的6%的利率,但同時這家銀行又無意中提醒了大家,他們家的定期存款最高利率超過了3%。
毫無疑問,這是很吸引人的一個較高水平利率。
那麼這些加息的銀行會引發存款搬家嗎?
可能性並不大。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沒有跨地域存款的便捷性。
反而另一種存款搬家是經濟學家非常期待的,專家們希望隨著銀行利率的不斷下調,大家會將錢從銀行存款取出來,用於消費。
不過要實現這一個願望也比較難。
近年來,隨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居民家庭財富的快速積累,家庭債務尤其是住房貸款呈現擴大趨勢。與此同時,家庭收入增長相對滯後,高額的房貸成為許多家庭承擔的沉重負擔。
大家都成了負翁,哪裡來的錢消費呢?
面對如此嚴峻的現狀,一些經濟學家呼籲出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鼓勵消費,例如直接向居民發放現金。然而,這種方式無疑會面臨執行上的困難,實際上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相反,增加居民家庭收入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關鍵手段。
對此,我國政府層面已採取多種措施降低個人按揭貸款利率,以期緩解家庭購房負擔。
儘管這些措施取得了部分效果,但進一步提高家庭收入依然是當務之急。近幾個季度以來,我國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加大對於就業崗位的創造力度,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進而拉動內需,提升居民的實際購買力。
當然,提升居民收入並不只是要通過產業升級和轉型這一單一手段,還需要其他配套措施的協同配合。
比如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基礎員工薪酬待遇;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險體系等等。這些都是提高勞動力市場競爭力和生產效率的必要條件,也是保障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石。
由此看來,我們無需再刻意鼓吹刺激消費,而應著眼於根治居民收入增長問題。隨著經濟的發展,員工的薪資水平也將水漲船高,從而確保我國經濟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84c91a5d0b87e7045600f1f41a4a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