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信息「聚銷」人工智慧

2019-07-15     TechECR

作者 | 張戈 (公眾號ID:TechECR)

五年前,我們不相信解決方案可以「分銷」,但現在中建信息已經駕輕就熟於此模式;兩年前,我們認定增值分銷商在公有雲生態中,將失去價值,但現在中建信息證明,此為錯誤結論。這一次,中建信息正在「分銷」人工智慧。更確切地說,其延續了以往「新分銷」思路,「聚銷」人工智慧。

增值分銷的深淺之分

中建信息,國內「生態服務商」的代表企業。從「分」到「聚」,正是中建信息從增值分銷商,到生態服務商演變的方法論。王喬晨,中建信息總經理助理、能力中心總經理。在其觀念中,生態服務商首先要「知道深淺」。

「淺度增值圍繞產品提供服務,所謂解決方案分銷,也是圍繞產品級解決方案,提供的淺度增值服務。深度增值則圍繞業務聚合生態,將行業深層業務邏輯與新興ICT技術進行有效整合,並最終形成數字化解決方案。」王喬晨說。

此即為「生態服務商」的定義,其理論非常簡單,但實錘落地並不容易。在ICT生態中所有共性需求,都應該由「生態服務商」提供;所有ICT生態中的能力空白點,也應該由「生態服務商」進行填補。

舉例說明,傳統增值分銷總代理需要具備的資金、物流、庫存、備件等能力,而「生態服務商」在此基礎上,還需增加行業諮詢能力、解決方案構建能力、運維運營服務能力。同時,針對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生態服務商」也必須提供解決方案孵化能力。上述即為ICT生態中的共性需求和空白點需求,越複雜的生態組合,中間存在的空白點越多,共性需求也越多,這正是「生態服務商」的業務空間。

「生態服務商」的產業定位

回到人工智慧的話題。其實,中建信息「分銷」人工智慧,這是極不正確的表述。更確切的理解,中建信息是正在「聚合」孵化人工智慧。用戶關注人工智慧應用場景,但不會單純為人工智慧算法埋單,IT方案商也關注人工智慧,但要形成端到端解決方案,涉及專家團隊培養、算法模型打磨等,這均是不小的成本負擔。

由此,回歸中建信息的「生態服務商」的定位。為了實現從產品分銷,到應用解決方案銷售的轉型,中建信息持續增加了售前、售後工程師配備。目前,中建信息員工1000餘人,50%以上為技術崗位。

同時,為了增強與IT方案商之間的合作黏性,中建信息每年自掏腰包採購3000餘萬元,採購測試樣機,搭建模擬應用環境;為了幫助生態夥伴從傳統IT架構,到公有雲架構的轉變,中建信息研發推出信雲寶雲管理平台,並逐漸沉澱了MSP能力。

重新找回市場空間

上述即是在不同市場轉折點中,中建信息的選擇,即「新分銷」模式。應該說,每一次市場轉折,每一次新興技術的出現,都是對傳統增值分銷商業務空間的壓縮,也是對傳統增值分銷模式的挑戰。但基於成熟的「新分銷」模式,中建信息以深度增值能力,換取市場空間,從增值分銷商轉型成為生態服務商,重新找回了市場空間。

「生態服務商甚至要具備,比行業合作夥伴更深刻的業務場景認知能力。中建信息必須先於用戶和生態夥伴,理解數字化轉型的思維理念,掌握數字化服務能力。如此才能將上游ICT企業的產品、技術,與生態夥伴的場景理解能力進行整合,並最終形成服務應用的解決方案。」王喬晨說。

聚合算法而不是分銷算法

進一步聚焦人工智慧。其實早在3年前,中建信息就已開始深入行業應用場景,以不同維度,服務生態夥伴和用戶,並完成人工智慧從「分銷」到「聚銷」的轉變。所謂「聚銷」人工智慧,指聚合人工智慧生態中的所有能力,並幫助合作夥伴降低形成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成本。此模式可參考中建信息在公有雲生態中的實踐,只不過人工智慧較公有雲,更貼近應用,生態能力組合也更為複雜。


具體說明,算力、算法、數據是人工智慧三要素。雲計算為人工智慧提供了算力支撐,而這正是中建信息的基礎能力。如前所述,不管是私有雲還是公有雲,中建信息的生態服務模式已經成熟,可提供相應的能力支撐。而另一方面,雖然數據屬於用戶,但中建信息可提供從數據接入、數據融合、數據治理,到數據分析、數據展現的完整數據服務能力。

也就是說,中建信息已經聚合了算力、數據服務方面的能力,而下一塊能力拚圖,必然是聚合「算法服務」,並最終實現「聚銷」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算法企業,不可能讀懂水泥廠的數據、也不可能理解化工企業的數據。中建信息則可將應用場景,翻譯成人工智慧算法企業可以理解的語言。」王喬晨說:「同時,中建信息也將面向生態夥伴,提供測試環境,輔助合作夥伴完成算法模型訓練,迅速提升算法模型精度。」

鎖定製造業為突破口

這就是中建信息在人工智慧生態中的價值,沒有其充當翻譯官,算法企業則只能「一對一」地,與生態夥伴和用戶進行溝通;沒有其提供測試環境、人才支撐,生態夥伴解決方案的研發成本和時間成本,將居高不下。

當然,中建信息的另一身份,也極具產業屬性——隸屬於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材集團)。2018年,中國建材集團營業收入達到3000多億元,集團下屬1500餘家企業,且多數為製造型企業。「智能製造即是中建信息人工智慧戰略的突破口。」王喬晨說。


2018年,中國製造業GDP為26.48萬億元,約占比中國經濟的30%。而人工智慧已經在製造業中的諸多應用場景,展示出其應用價值。例如:產品質量檢測、安全巡檢、OCR標籤檢測、物品分類檢測、智能分揀、計數識別、設備預測性維護等。

「對內,中建信息被定位為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承擔單位,」王喬晨說:「對外,在製造領域,中建信息將成為客戶智慧化轉型的服務商,成為工業網際網路運營商。中建信息將與生態夥伴共同定位行業應用痛點,並將痛點翻譯為人工智慧需求,孵化形成企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TechECR】關注科技企業生態體系建設,這裡有思考、有觀點;有點頭咂嘴,也有會心一笑。創始人:張戈,曾任《商業夥伴》、《電腦商報》副總編,不碼字,不寫稿子、只輸出有質感的文章。以生態合作為視角,研究IT產業18年,常年保持對ICT企業、IT方案商、IT渠道商保持高頻度採訪。同名專欄現已入駐各大主流媒體平台。合作聯繫:[email protected]

目前已同步入駐: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號、搜狐號、企鵝號等自媒體平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72-2sBmyVoG_1ZZrC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