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的柳條,2元一斤,管理粗放編織出了農民的發財夢!
杞柳種植,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種植歷史!是最古老的種植作物之一!在淮河之畔的杞柳之鄉就流傳著「不用電、不用油,一年編出一棟樓」的說法,一畝地產出的杞柳,經過編織加工後的產品效益可達四萬多元,利潤非常豐厚。
杞柳枝條可以製作成柳筐、柳簾以及果品籃、花籃、花瓶等高附加值工藝品。絕大部分都出口到了國外!
杞柳之鄉的農民們,靠種植杞柳,編織工藝品,用於出口,勤勞致富!杞柳種植一年可以收割兩季,頭茬新鮮的柳條可以賣兩元一斤!而秋天落葉後的去皮條高時七八元一斤,歷史上最貴賣到了二十五元一斤。最貴的時候5畝地的柳條一年就能換回一棟3間的二層小洋樓。
現在雖然價格沒有以前的高,收入比種其他的糧食作物還是要強的多!而且現在的年輕人無論掙錢多少都不願干!太累了!
如今都用塑料、金屬筐、籃;柳編費時費力一些技藝幾近失傳。柳編綠色無污染有其優越性,國內筐子、簸箕、籃子現在卻很少人用了,但國外的人卻偏愛這些編織手工工藝品,也給了柳條編織帶來了生存空間!給種植柳條的農民帶來了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