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形容一望無際的原野;
那麼天蒼蒼,看四方,風吹稻苗似海浪則是形容台山的「廣東第一田」。
如今,又如何能夠讓這些農業資源「活」起來?
跟著地道國際•農旅小編走進台山,一起了解下!
01台山,她在哪裡?
台山,處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3小時經濟圈內,有「全國第一僑鄉」、「內外兩個台山」、「排球之鄉」、「廣東音樂之鄉」、「中國曲藝之鄉」、「飄色藝術之鄉」 、「中國優質絲苗米之鄉」等美譽。
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東鄰珠海特區,北靠江門新會區,西連開平、恩平、陽江三市,南臨南海,毗鄰港澳,幅員遼闊。
台山水陸水通方便,其中S32、S49、S274、S365、S273等眾多公路貫穿境內。
還有公益港、廣海港、魚塘港、川島港等眾多港口。其中,公益港,可停泊數千噸級的貨櫃貨運船和豪華快速客輪,每天都有航班往返香港,魚塘港可停泊萬噸級貨輪。
02台山,她有什麼?
1 優勢農業產業
台山農業資源豐富,重點發展優質稻、果蔬、水產、禽畜四大主導產業,以及花生、花卉、甘蔗、林木等十大農業商品生產基地。高標準建設20萬畝水稻高產示範基地,其中都斛萬畝高產示範中心片有「廣東第一田」之稱。「珍香」牌優質大米、黑皮冬瓜、鰻魚等特色農產品聲名遠播。
其中,台山鰻魚作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總養殖面積4.4萬畝,年生產能力達5萬噸,出口產值約40億元人民幣,養殖產量占全國總量的60%以上。
2 民俗文化
以「台山廣東音樂」、「台山浮石飄色」等為首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1)台山廣東音樂
台山於明末清初,己普遍形成以「八音班」為樣式的民間音樂隊伍,以演奏佛教、道教音樂和民間小調為主。
台山華僑身居異國,但心牽家鄉,早在清末民初,便紛紛捐資在村中辦起排球隊、音樂社、曲藝社、粵劇社,吸引青少年開展正當的文體活動,培養出一大批體育、音樂、曲藝、戲劇人才。還從國外帶回梵鈴(小提琴)、色士風(薩克管)、吐林必(小號)、電結他等西洋樂器,溶入家鄉音樂曲藝社團演奏廣東音樂,形成中西結合的僑鄉特色。
在音樂造詣方面人才輩出。先後湧現了「廣東音樂奠基人之一」丘鶴儔,「中國音樂界掌門人」李凌,「高胡演奏大師」劉天一,「中國歌劇音樂開拓者」李鷹航,「廣東音樂理論家」黃家齊等著名音樂人。
台山廣東音樂更具有普及性和群眾性,國家文化部更授予台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廣東音樂之鄉」的榮譽稱號。近代涌躍出琵琶演奏家李燦祥,笛子演奏家陳鴻燕,高胡演奏家陳兆年,台山曲藝家李劍昌等。
(2)台山浮石飄色
一種保持傳統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造型藝術,始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台山地區民間習俗藝術的一枝奇葩。
以八、九歲的兒童裝扮成戲劇故事、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兒童主要靠一條精心鍛造的鋼支支撐,這鋼支叫作「色梗」,站在色柜上凌空而起,稱為「飄」,在櫃檯上的小舞台坐或立的稱為「屏」,並由人們用「色櫃」抬著出遊,屬於人物造型藝術。而且小孩要長相俊美、意志堅強的才能入選。
3 華僑文化
台山近代華僑建築是華僑文化、僑鄉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區別中國東南沿海其他僑鄉的最典型、最直觀的景觀。其類別豐富、數量眾多,碉樓、西式別墅、騎樓、公共建築遍布城鄉;其突出的亦中亦西、亦土亦洋的建築類型,區別於城市近代建築,被中國建築學界譽為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獨樹一幟」。
4 名人資源
有以前任美國駐華大使,前華盛頓州州長和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等為主十多位政治家;
有以抗日國軍名將余程萬等為主的十多位軍事家;
有以象棋大師劉星等為主的十多位學術、教育及藝術界知名人物;
有以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陳宜禧等為主的多位經濟、工程方面知名人物;
有以Beyond、甄子丹等為主眾多不同類型的娛樂明星。
5 排球資源
排球運動自1914年傳入台山後,即成為群眾性的體育運動,台山排球隊曾多次在全國比賽中獲獎,青年、少年排球隊曾數次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大賽並獲獎,曾被周恩來總理讚譽「全國排球半台山」。台山排球運動學校被授予「全國排球高水平後備人才培訓基地」稱號。
6 旅遊資源
台山旅遊資源相當豐富,「戲沙踏浪遊碧海,漂流探險泡溫泉」,形成「濱海度假、溫泉養生、漂流探險、僑鄉文化、特色美食」等5大特色,旅遊產品呈多樣化和特色化。
(1)川島旅遊度假區
位於碧波蕩漾的南海之中,上川島和下川島是一對蕩漾在南海碧波中的姐妹島。上川島以山峻石奇、波濤澎湃、氣勢磅礴聞名,森林茂密,獼猴成群,適合遊客尋古探幽、返樸歸真;下川島海灣平緩、溫婉秀麗,千棵椰樹,萬頃碧波。
該項目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濃郁的嶺南民俗,綺麗的海洋風情、神秘的寶藏傳說,聞名港、澳、台,享譽東南亞,是理想的海濱度假旅遊勝地。
(2)康橋溫泉度假村
康橋溫泉度假村的開發以「健康、悠閒、浪漫」為主題,整個度假村位於丘陵地帶的山谷中,內有自然水體和濕地資源,在設計上充分利用水體、濕地以及山地資源,形成了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的民居、植被、水系等自然生態系統,使得度假村掩映在一片生機盎然。
(3)台山北峰山漂流
位於古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省級森林公園原始峽谷之中,漂流河段全程4公里,需時1時20分鐘。自然保護區內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天然峽谷賦予北峰山漂流與眾不同的特色,集瀑布、深潭、奇石、密林、珍稀動植物、沙灘於一身,在全省獨樹一幟,自然景色之美令人為之驚嘆。全程80多米的落差,密林之下,瀑布飛舟,在峽谷中穿石繞壁,凌波逐浪,融逍遙漂與勇士漂於一體。
(4)台山中國農業公園
利用農村廣闊的田野,以綠色村莊為基礎,融入低碳環保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將農作物種植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的一種生態休閒和鄉土文化旅遊模式,是中國鄉村休閒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農業旅遊的高端形態。
目前,都斛「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題園、斗山浮月村鄉村游項目、海口埠「廣府人出洋第一港」主題公園已完成建設。
03台山,她的未來規劃!
打造成為北部產城融合中心、東南部戰略灣區中心和深化西南部旅遊集散中心建設,加快下川「國際度假島」的建設發展,加強與周邊地區尤其是港澳地區謀劃「一程多站」旅遊線路,打造港珠澳大橋旅遊首站。
04台山,她該走向何方?
通過對台山發展現狀的了解,地道國際•農旅小編覺得,台山可往以下方向發展:
1 以「種」、「養」為本底,構建農業持續創造力
以廣東第一田的萬畝高產示範中心和台山鰻魚養殖為核心農業資源,充分挖掘以鰻魚為主的農產品的食用、藥用等價值,開發多種衍生品,延長農產品產業鏈,並整合台山現有的可利用的曲藝名人、娛樂明星、企業家等資源,發展名人回鄉尋根、投資,或者舉辦曲藝相關的節慶活動,為台山農業發展帶來資源和效應,為台山農業一產和二產的發展注入活力。
2 整合運動、山水、溫泉、海島等資源,發展運動康體度假產品
整合排球運動、漂流、上下川島、沙灘、溫泉等資源,形成運動探險、海島休閒運動、溫泉養生等系列康體度假產品,打造成為大灣區體育旅遊度假第一目的地。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 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台。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