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要為虛名所累

2019-07-21     漁樵耕讀看生活

容容熙熙,皆為利謀;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周書·太公》

利,是社會發展最有效的潤滑劑,但我們不應該過分重視名利,無休止地追逐名利。名利是不可能不說的,但是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名利。

名利是無止境的,只有適可而止,才能知足常樂。事實上,心是一個人的主人,名利都來自內心。內心無法擺脫心中名利的誘惑,當心中對名利的渴望無休止地膨脹時,一個人將沒有知足的時候。

在成名之後,一些人不再發展自己的能力和作出貢獻。這種聲譽逐漸與現實不符,變成了一個虛名。

虛名不是虛榮心,虛榮心是一種內在的虛幻的榮耀感,它可以使人脫離現實中看世界;虛榮心是別人給他的一種名譽。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名譽與他的實際貢獻是一致的。

虛名會讓人放棄自己的努力,依賴他們已經贏得的聲譽,不思進取,最終一事無成。在中國古代,有一個故事叫做《傷仲永》,講的就是被虛名所誤的人生教訓。

仲永小時候是個神童,過目不忘,能吟詩作賦,被人稱頌,成為一時的名人。可是仲永成名之後,他被這個虛名陶醉了,不再努力學習。漸漸地,他長大了,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他的才華和能力都離開了他,一生無所作為。這就是虛名可以毀掉人生的例子。

也有一些人在獲得名譽後,會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全力以赴保護自己的名譽。其結果是,早早就會因自己的名譽而筋疲力盡,這實際上弊大於利。

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作家,非常重視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患有重病,拒絕向任何人透露,也沒有尋求治療。他把自己的病保密,以免給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結果,到了挺不住的那一天已經晚了,他在被送往醫院後不到兩個月就去世了,他只有40多歲。可以說,他是被自己的虛名累死的。

畢竟,名譽是一個人身體之外的東西。雖然這很重要,但人的生命更重要。為了追求外在事物的名譽,而捨本逐末。

當一個人在這種名譽下,經常會生活得非常艱苦和疲憊。當失去了普通人生活的樂趣,總是認為自己的言行應該符合他們的身份。這就像把名譽的枷鎖戴在自己身上,失去了生活的自由,也失去了生命的本質。

做人,不要為虛名所累,就是一切以人為本,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就不要被眼前的花環、桂冠擋住了前面的道路。

做人應該毫不猶豫地撥開這一切身外之物,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事,不因小成就而妨礙自己的大成功,這樣,才能使你獲得真正的榮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P_GLGwBmyVoG_1ZKl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