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燕跨界翻車:最怕你十八般武藝,都不過草包功夫

2019-11-23     粥左羅頻道

作者 l 文七君

來源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01

昨天,著名的跨界藝人江一燕,被重錘了一擊:前不久引起熱議的獲獎別墅涉嫌違規,被要求拆除違建,恢復原樣。

江一燕翻車了。

這場翻車事件歷時挺久,還要從上個月說起。

10月22號,江一燕發微博,稱自己第一次參與設計的跨界建築作品,拿到了美國建築大師獎。

建築領域門檻頗高,而江一燕第一次出手就能拿個專業獎項,引起網友深深質疑。

隨後有人爆料,江一燕口中的獲獎作品,是她本人一處私人別墅。作為別墅主人,她聘請了國外設計師團隊做整體改造,改造後的作品獲了獎。

江一燕作為甲方,應該是向乙方表達過自己的改造訴求。

但,這怎麼能算是她獲的獎?網友們一通群嘲。

沒成想,這事兒還沒完。

11月7日,網友利用谷歌地圖找到了江一燕別墅疑似違規擴建的證據,並向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舉報。

11月21日,江一燕口中的獲獎作品被核實違規。

這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場鬧劇。

處理結果出來後,江一燕終於出來道了歉。

這一場跨界演出,算是劃了一個難堪的句號。

道歉聲明中,江一燕說,自己在未來會回歸演員本身。

事實上,演員江一燕,恐怕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十年前,在電影《南京!南京!》里,江一燕雖然只是演了配角,依然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在其後漫長的十年里,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強調自己的跨界經歷:支教、攝影、寫作、搞建築。

乃至於翻車事件後,網上爭相傳播這樣一個段子:

江一燕在支教時,想去農戶家借宿一晚。

她敲門,大媽問道:誰啊。

江一燕喊:中國影視女演員、音樂創作人、歌手、作家、攝影愛好者、山區支教老師、建築學大師。

大媽大吃一驚:可住不下這麼多人。

而她其他的跨界經歷,也都被網友扒了個遍。

因山區支教曾被央視推薦為《感動中國》人物評選候選人,卻被扒出來很多是擺拍。

2015年,她在微博高調感謝美國《國家地理》頒發的獎項,其實只是「華夏典藏獎」,專屬中國賽區,且專屬於名人,15位明星中選三位。

江一燕跨了很多界,但沒有一個跨出彩的,全都翻了車。

她說自己被名利沖昏了頭腦,這句反省確實說得誠懇。

很多人跨界,最初都是因為內心的熱愛,結果卻是漸漸生出了能力匹配不上的功利心。

一心想走捷徑的人,其實更容易走彎路。

02

明星跨界早已是娛樂圈常態。有人像江一燕一樣高調炫耀翻了車,但也有成功越過山丘的老司機。

比如說周潤發。

從影30多年,發哥一直低調地進行著自己的攝影創作。直到姐姐偷偷將他的作品送去參加影展並獲獎後,發哥熱衷攝影的事才被公眾所知。

獲獎作品:逆光的西紅柿

他給鞏俐拍的照片,以318萬元高價成交拍賣,捐給了嫣然天使基金。

周潤發跨界沒人嘲笑,反而倍受尊敬。與翻車的江一燕相比,區別就在於:

在跨界之前,周潤發當好了演員。而且他沒有因為攝影荒廢自己的演技,更沒有高調地往身上貼金。

他常常自己一個人去看景,一個人去拍照,一個人回來蹲在暗房裡洗照片。他說:

「我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從來沒有專門去採風拍攝過,經常是拍電影的時候順便拍攝。」

做演員,發哥就專心磨鍊演技;玩攝影,發哥就專心研究構圖、打光等專業技巧。除此之外,不作他想。

香港知名攝影師夏永康說:香港拍風景最好的人是發哥。

對此,周潤發說:我就是喜歡享受那個過程。

同樣是跨界,周潤發是在登上成功演員這座山頭之後,再去攀登攝影師的山頭。

而江一燕,是站在演員的山腰半途折返,急不可耐地去爬攝影師、建築師等一座又一座高峰。

跨界是好事,但別忘了:

跨界的前提,一定是先把當下的事做好,在原先的領域裡做得出彩。

喜歡炫車的人,往往更容易翻車。

什麼都想要的人,最後總是什麼都得不到。

03

不只明星,這兩年,在我們身邊,搞副業、做跨界、當一個斜槓青年,蔚然流行。

我有個同學,大學專業是計算機,畢業後去了軟體公司。但是他沒有在專業領域精進,而是天天研究股票基金,想去做基金經理。

去金融街應聘後,他發現半路出家的人在工作上前景受阻,聽說考建造師證可以掛靠公司變現,又去突擊拿了建造師證。

最近,他正在學時下最熱門的大數據技術,準備斜槓開個課,兼職給人做大數據分析師。

他是斜出來一些副業的錢,但就像《荀子·勸學》里的梧鼠:能飛不能上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仿佛一身技藝,卻都是草包功夫,難有大的發展。

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很多這樣的人。乍一看,他們非常上進努力,值得敬佩。但是,他們學什麼都淺嘗輒止,卻自認為已經很了解這個領域。

可能有人會問:不多試試,怎麼知道自己喜歡哪個,擅長哪個呢?

這話說得一點沒錯,人需要不斷嘗試。

但這種嘗試,最好在職業生涯的早期。確定了主業之後就應該堅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精進主業上。

那些熱衷於各式各樣跨界的人,他們往往非常聰明,有很多愛好,十八般武藝都知曉一二,對各種事情都能說出二五六來,但是他們都沒有在任何領域取得什麼重大成就。

聽說過達文西詛咒嗎?

達文西不僅是著名畫家,還是一位建築師,擅長人體解剖,還有很多科學發明。按照現在的說法,達文西是位跨界全才。

而達文西詛咒,就是指一個像達文西一樣對什麼東西都感興趣的人,看起來像是個全才,但是一事無成,沒法獲得達文西那樣的成就。

為什麼會陷入達文西詛咒?

大多數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多數人的天賦也是平常的。你不可能像達文西一樣,在很多領域有天賦,你也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花費很多精力。

像江一燕,就是典型的陷入「達文西詛咒」的偽斜槓青年,感興趣的事情太多了,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專注於一個領域。

殊不知,一個人要想在任何領域有所成就,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專注地刻意練習。

別無他法。

正因此,很多所謂的斜槓青年,還常常附帶了其他不良標籤:挺業餘、不靠譜、現學現賣......

反觀各條賽道上,走得最遠的那批人,無一不是長期主義者。

04

讓我們回到「斜槓」這個詞本身。

斜槓,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ci提出的,本意是指「擁有兩個以上能被他人賞識的技能」。

也就是說,斜槓技能至少要達到職業交付水平,能參與社會同行競爭。

技不在多,而在於精。

有句耳熟能詳的話:真正能成功的人,做什麼都會成功。

可很少人會去想:為什麼?

答案是專注。

人生需要嘗試,但是嘗試需要方向。即使是跨界,也需要專注跨界。

而我們到底要嘗試跨界哪些事情呢?

三個要素:你感興趣、你有優勢、你能獲得回報。

我愛干,我能幹,有需求,有回報。這才是我們應該去斜槓的方向。

我很喜歡矽谷投資人吳軍說過的一段話:

跨界不是說「我不喜歡,沒做成,我再換一個領域試試,也許有一天一不小心蒙對一個呢」。跨界前,你要在某個領域裡先做成一件事。不管跨不跨界,都要按照專業水平去做。

每次專注做好一件事,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而不是一會兒做做這個,一會兒做做那個,每個都做50分,都不及格。不如專心把一件事做到80分乃至90分,再去挑戰下一件事。

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嘲笑江一燕,更不是為了嘲笑跨界與做副業,而是要給我們所有普通人提個醒:

在我們爭當跨界人才,當斜槓青年的時候,我們真正能夠立足於社會的核心技能打磨好了嗎?

自己主業都沒做明白的人,工作不會因為你換個領域就變得簡單。你不是在斜槓,而是在不斷轉場。

另外,我們都知道,越是聲稱自己什麼功能都有的產品,越不能買。

人也一樣,想要的越多,真正能留下來的就越少。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本文來源:公眾號 @粥左羅,作者文七君。

TO BE, TO UP,這裡是50萬年輕人的成長充電站。運營者粥左羅,90後,畢業四年從服裝店員做到成功創業,從月薪2300到月入20萬,堅信成長即財富,只寫最接地氣的成長乾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PWYmW4BMH2_cNUgbaj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