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和購置稅免徵再延長2年,你會購買新能源車嗎?

2020-04-17     懂車師哥

2020年伊始,本來就處於下行態勢的中國車市又遭逢新冠肺炎疫情的重擊,一季度國內汽車行業迎來冰點,尤其是2月份,國內乘用車銷量僅25.2萬台(乘聯會數據),同比下滑78.5%,這個數據有多低呢?實話講,也就相當於2005年的水平。

鑒於這種情況,國務院在3月31日出台了促進汽車消費的三大政策,其中第一項就是將2020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給國內汽車市場注入了強心劑。在此基礎上,各地政府也紛紛響應並從購車補貼和增髮指標等方面提振本地汽車市場。其中不僅涵蓋新能源車,同時也包括傳統燃油車型。

毫無疑問,購置補貼、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以及各地增髮指標等措施,消費者是最直接的受益人,能剩下不少真金白銀,尤其是針對一些限購城市,這一次年政策放開,可謂是非常合適的購車時機,這種情況下,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會 出現繁榮景象嗎?

有關新能源車的幾個現實情況

長期以來,我國新能源車市場的發展都重度信賴於國家強有力的引導和補貼政策等,然而以政策為"推手"不以市場發展為導向,難免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這在前兩年的"騙補"事件中已經說明了這一事實。

另一方面,國家層面近兩年強推"雙積分"政策,但車企也有應對辦法,那就是成立"出行"類公司,"左手"新能源車導入"右手"出行公司,表面來看,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銷量的確提升了,然而實際上真正消費者個人或家庭選擇新能源車的並不是主力。

以上事實的證據就是,國家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以及發改委在2019年3月26日出台2019新能源補貼政策後,由於相比此前整體補貼力度退坡約75%,國內新能源車市場銷量便開始連續走低,由此也可以說明,國內消費者個人在購買新能源車的意願方面非不是非常高漲。甚至,如果不是一二線城市嚴苛的限購、限行政策,國內新能源車的銷量數據恐怕更難言好看。

政策之外,有關新能源車產品本身還有幾個老生常談的幾個問題,包括安全性(主要是指自燃危險)、續航里程、充電效率、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以及車價普遍比傳統燃油車偏高等,這些問題在"圍困"新能源車企的同時,也給普通消費者帶來了困擾,也成為令眾多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

當前,以三元鋰電池為代表的高能量密度電池在安全性上難以做到令人放心,因此,目前比亞迪能量密度略低但安全性更好的磷酸鐵鋰"刀片電池"才能受到業界如此高的關注。更因為氫燃料電池當前難以普及應用,固態電池還停留於實驗階段,因此,比亞迪"刀片電池"或許才是當前更好的解決方案。

至於續航里程和充電效率,傳統電池如果無法獲得技術上的突破,這兩方面就難以突破,當然,以目前電動車的表現來看,城市代步或近途出行也是夠用的,只是無法做到如傳統燃油車那般"隨心所欲";而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相信在未來新能源車的充電會越來越方便。

而對於當前新能源車價普遍高於傳統燃油車的事實,由於造車成本,主要是三電成本的限制,目前這一問題無解。

有關新能源車的幾種優勢

說起來,新能源車除了受到國家和地方各種政策的"庇護"之外,新能源車本身也在不斷發展之中,包括產品設計、品質、功能、安全、續航里程等,再加上城市不限行這一利好,新能源車的確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另外,今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到來,讓沒有私家車的家庭對用車需求顯得格外緊迫,目前部分剛需用車家庭對於車的需求更進一層。如果傳統燃油車無法實現,那麼退而求其次,新能源車也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用車成本更低,比如保養方面,由於保養項目(主要包括空調濾芯、前後雨刮片、制動液、輪胎等)少,同時保養間隔長(一般為1萬公里常規保養一次),而且沒有發動機,避開了在燃油車保養成本中占比較大的油液更換,因此,新能源車的保養用車成本夠低。再加上,日常支出用電成本低於用油成本,因此,新能源車在用車成本上相當有優勢。

另一方面,由於近幾年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擔憂一時半刻也沒有停歇過,懼安全、怕衰減、憂穩定性。為了提振消費信心,部分新能源車企提出對電池/電芯終身質保,這是源於對電池的設計製造及安全性能有足夠的信心,並以此方式促進銷售端的突破。動力電池終身質保可謂是解決了廣大消費者的後顧之憂,因此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畢竟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車的核心部件,能實現"終身質保",對於新能源車車主是相當的利好。這種情況下,對於很多城市用戶來講,選擇新能源車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寫在最後:

無論站在能源和環保角度,還是站在汽車工業發展的角度,電動化都是未來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與眾多新事物一樣,其誕生、發展、壯大都是需要一個相當的過程,所以,在此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或情況,都可視為發展過程必不可少的一環。

對於消費者,是否選擇新能源車,更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用車需求、預算、產品喜好等多個方面,尤其是對於剛需用車家庭,如果只有新能源車可選,那麼,這也不失為一種理智之舉。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EI3j3EBfwtFQPkd_G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