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琿春市哈達門鄉勝利村的村民近日在自家院子裡發現了一隻奇怪的動物,它長得比較矮胖,像是一隻狐狸,又像獾子,臉蛋卻又跟小浣熊有些相似。
發現這隻動物的時候它行動比較緩慢,身體看起來有些虛弱,但不像其他野生動物那般害怕人,見到人來也不怕。
由於害怕這隻野獸對家人造成傷害,於是村民趕忙聯繫了民警,請求他們的幫助。民警到來之後,發現確實有一隻長相怪異的小動物在院子裡溜達。
這隻動物遠看著比較溫馴,可一旦接近它立馬會表現出強烈的敵意和攻擊性,為了周圍村民的安全,以及更好地救助它,於是眾人合力將其捕獲,關在籠子裡。
接著人們聯繫了琿春市野生動物救助站,經工作人員辨認,這隻奇怪的動物其實是一隻貉,民間也稱「毛狗子」、「貉子」,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經過仔細檢查,發現這隻貉並無明顯的外傷,之所以會表現得那麼虛弱,猜測可能是因為長時間沒有進食導致的。
之後這隻便被帶回了救助站,進行治療和全面的檢查之後,待其身體恢復,有了野外生存能力後,會放歸野外。
貉子就是成語「一丘之貉」裡面的貉,它屬於犬科動物,而且是非常古老的犬科動物,學者們認為它是類似於犬科祖先的物種。
貉子體態比較肥胖,跟一隻肥狐狸差不多,成年之後平均體重為6.5千克,四肢較短。貉子身上的毛髮主要為淺棕灰色,毛尖為黑色,因此看起來毛色比較雜。
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兩頰有蓬鬆的長毛,眼睛周圍有「黑眼圈」,跟小浣熊差不多,因此許多人會將二者混淆。不過區分方法也很簡單,小浣熊的尾巴有環狀斑紋,貉子的尾巴則無此特徵。
眾所周知,犬科動物都不擅長爬樹,但貉子卻是個例外,它們比較善於爬樹,甚至能上樹吃一些果子以及鳥卵。它們也擅長游泳,能下水捕捉一些魚、蟹。
另外,貉子也是犬科動物裡面非常特殊的存在,它們是唯一需要冬眠的犬科動物。在秋季的時候,貉子會大量進食,將體重增加50%左右。到了冬季,它們就會進入洞穴冬眠。
不過與熊等傳統需要冬眠的動物不一樣,貉子的冬眠比較淺,並不會達到熟睡的狀態,周圍的一些較大的響動,能將其喚醒。
人類的城市,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就像是禁地一樣,很難在裡面生存下去。這也是為何自工業革命之後,物種消失速度會那麼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隨著城市化推進,大量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被破壞,總體呈現「人進獸退」的趨勢。但有一些動物,在漫長的與人類接觸過程中,逐漸適應了城市的生活。
比如北美的郊狼,在過去的一百多年時間裡,將棲息地擴大了40%,其中大部分棲息地,都是城市。貉子也是少數能夠適應城市生活的動物之一,比如在日本,它們大量出現在街頭巷尾,儼然成了城市新居民。
我國的一些城市裡面也有貉子,比如上海,根據復旦大學研究團隊的調查數據顯示,全上海的貉子數量已經超過了5000隻,超過150個社區確認有貉存在。
貉子之所以能在城市生活,與它們強大的適應能力有關。它們呈雜食性,幾乎什麼都吃,更重要的是,在漫長的物種演化過程中,它們演化出了消化澱粉的能力,這一下子就讓貉子在一眾野生動物中脫穎而出,畢竟城市裡面,最不缺的就是各種澱粉類的食物殘渣。
另外,貉子能被城市接納,與它們可愛的模樣、溫馴的性格也有關。試想一下,如果是豹子、灰狼等在城市出現,勢必會引起恐慌。
貉子則不一樣,它們體型小,長得像小狗一般可愛,很多人見到它們,甚至會誤認為是一隻流浪狗,得到了愛心投喂。
貉子是一種比較有意思的動物,它很聰明,或者說很雞賊、狡猾。在其一些棲息地里,同樣生活著其他的捕食者,雙方存在種間競爭關係,貉子則會憑藉自己的智慧,將對手收拾地沒脾氣。
比如狗獾,就是被貉子欺負得很慘的動物。單純論武力值,貉子根本不可能是狗獾的對手,因為狗獾不僅體重比貉子大一倍,而且屬於鼬科動物,性格非常兇猛,戰鬥力也強。於是貉子就利用自己群居的優勢,經常「多打一」,在狗獾出沒的地方偷襲它。
要數貉子最狠的做法,就是會在冬眠之際,利用時間差,將狗獾滅門。貉子跟狗獾都是需要冬眠的動物,不同的是,貉子冬眠得比狗獾晚,醒來得卻比狗獾早,這個時間差,就是狗獾「作案」的機會。
狗獾是掘洞高手,挖出來的洞穴十分豪華,既有洞道,又有客廳、睡眠艙。冬季到來,狗獾率先進入洞穴里的睡眠艙冬眠。過了一段時間,貉子會趁著狗獾熟睡之際,也進入狗獾洞穴里,睡在人家的客廳里。
等到初春之際,貉子率先醒來,走出洞穴,發現狗獾還在冬眠,於是它便會用腿扒拉泥土和樹葉,將洞道封死,隔絕空氣,將狗獾一家子悶死在裡面。
白俄羅斯科學院的動物學家們,在2005-2011年的調查期間,就發現了3例類似的現象。
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動物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這點我們從越來越頻繁的目擊事件上就能夠感受得到。
貉子雖然比多數的野生動物都要溫馴一些,但是並不代表它們沒危險,貿然靠近的話,還是可能會激發它們攻擊性的。遇到它們,不打擾、不投喂、不傷害才是最佳的做法。
關注我,交一個懂動物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