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光:23歲攻克技術難題,擅長打磨發動機,坐擁多個國家專利

2023-12-09     千年史館

原標題:洪家光:23歲攻克技術難題,擅長打磨發動機,坐擁多個國家專利

《論語·子路》中說過「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沒有什麼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成功是需要去堅持,一份耕耘,一份收穫。

人生就像打太極一樣,凡事不能太著急,遵循規矩,遵守規律,踏實努力,良性循環。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去做,做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成就。「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也許大家都會覺得重複做一件事非常枯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人們可能會拋棄自己所要堅守的東西,但是沒有想過繼續堅持下去會發生什麼。

如果王羲之不堅持練字,他可以達到入木三分的成效嗎,我們也就不會認識他了。還有我們今天所要說到的洪家光,他的工作就是打磨零件,聽起來多麼無聊多麼機械啊,但是他堅持下來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祖國貢獻了一份力,年僅39歲就成為了我國的大國工匠。

人們說每個天才背後都有艱苦卓絕的故事,洪家光也不例外。

1979年,洪家光出生在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他的父母也都是農民,沒有受過文化教育,靠自己一身的力氣維持生活,家庭經濟條件非常的差。

窮人當然有窮人的活法,他們因為自己文化水平的落後,所以努力賺錢讓洪家光上學。這樣不僅改變了他自己,也可以改變這個家的情況。洪家光深知一切的來之不易所以勤奮努力、刻苦學習,想用知識來改變命運。

但初中畢業時家裡負擔過大,父母也年老了,無力承擔他的高中費用,一向懂事的他決定去上技校。技校可以學技術還可以早日畢業去工作,這樣就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了。

去了技校的他沒有向其他的孩子一樣吃喝玩樂,而是埋頭苦學,就連在公交車上也一心只讀聖賢書,公交車都成了他的移動圖書館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他不斷地努力學習,他在班級的排名也是獨占鰲頭。畢業以後他還以優異的成績考到了中航工業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被分配到了58車間。

這也算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萬事開頭難,剛剛登上工作崗位的洪家光對車間連像樣發動機都沒有的內部條件感到失望,覺得自己有理無處使,那段時間情緒一度的低落。

生活中都會有點醒你的那個人,洪家光也不例外,他被一位老師傅給點醒,老師傅說:「每一個生產出的零件都有自己的價值,部分組成了整體,部分決定整體,如果部分出了問題,那麼整體也將會垮掉。」就像是一艘船的建造,只要哪裡有一點問題,整隻船都將毀於一旦。

洪家光瞬間清醒了,明白了自己所擔負的責任。

大夢初醒後的洪家光明白了做零件要精益求精,所以他想要學習更高級的零件製造技術,於是他決定找勞動模範孟憲新拜師學藝。

但孟憲新哪有時間教他,就拒絕了他,不過在他軟磨硬泡、獻殷勤的努力下,孟憲新被感動了,把自己總結的經驗全部告訴了他。

得到真傳後的洪家光跟打了雞血一樣更加努力了,不管風吹雨打,他都在不斷地技術練習中。有付出就會有回報,他的技術進了一大步。心若向陽,花自會開。

洪家光在孟憲新的技術指導下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技術突飛猛進,可以獨當一面了。

2002年春節時,一個證明他自己的機會來了。當時突然來了一個緊急任務,要求加工某重點型號發動機核心葉片的修正工具金剛石滾輪。而且要求極其嚴格,尺寸公差要保持在0.003毫米以內,因為如果尺寸超差整個葉片系統都會報廢,這真是一個技術性的大難題。

當時可是愁壞了所有人,唯一掌握該技術的師傅也因病住院了,時間任務都迫在眉睫,這時有一個聲音說:「我來。」驚呆了所有人,這個人就是洪家光。

正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他信心滿滿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

可是光有信心是不行的,他還缺乏很多經驗,在第一次嘗試下,他失敗了,沒有一個合格,這頓時打擊了他的信心。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在向劉永祥師傅請教了一天以後,開始沒日沒夜的研究。

他一遍又一遍地實踐著,不斷改善加工方法,沒日沒夜的就連吃飯都在工位上,在連續堅持了十天以後,他終於攻克了這項技術難題,掌握了這項極少數人會的技術,把別人需要幾年才能會的技術十天就搞會了,還改善了其中的不足之處,創造了奇蹟,病床上的劉永祥師傅也是十分的欣慰。

俗話說得好「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洪家光就是在機緣巧合下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也為國家的航天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

洪家光這一次的成功也驗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不是他不斷地實踐,不斷地摸索,精益求精,那這項技術難題就很難攻破了。

此後,洪家光攻克了多個重點型號發動機葉片磨削工具金剛石滾輪難題,為公司創造了巨額收益,還獲得了多個國家專利。

大國工匠,活出精彩

洪家光攻克技術難題後引來了無數地目光,因為全國擁有他這項技術的人不超過20人。他的7個國家發明專利,使他成為了這一行業的佼佼者,許多公司都想挖他,甚至還有外企。

但是他最終選擇了中航工業,他這時的一天的工資都可以購買一輛車了。

他還在2016年獲得了第二十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8年獲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第十四屆中華技能大獎,202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一個農村少年走出農村,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獲得了今天的成就,他改善了家庭的生活,也改變了自己,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我們掌握不了命運,卻能控制自己,只要用心,什麼事情都有可能成功。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會出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7a6edeaed0e6102f5eaca40420d67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