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為何有「字」?「字」是什麼意思,它代表什麼?

2024-10-29     千年史館

前幾天剛追完一部古裝劇《陳情令》,除卻裡面高顏值的演員,讓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他們各自的「字」了。例如魏嬰,字無羨;藍湛,字忘機。

那麼古代人為什麼名字里會有「字」呢?它的具體意思指的是什麼?難道和現在一樣,算是一個人的乳名嗎?

其實,古代人的字和名是相互聯繫的,算是對名的一種補充說明。如果非要追溯它的根源的話,那就要從遙遠的商朝開始說起了。商朝是個比較有意思的朝代了,那個時代的人相信有神的存在,所以,也是一個不常見的多神論時代了,電視劇《封神榜》講述的就是那個朝代的事情。

當時繼君王之後,最高的地位就是祭司了,很多認為祭司起的名字是帶有神的指示的,只有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長輩才能稱呼自己的名,那麼問題來了,同齡的人該怎麼稱呼呢。總不能見面打招呼的時候說「喂」吧。

古人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於是,朋友之間的稱呼會另取一個代號,也就是後來的「字」,因為是用來區分的,是給外人用得,所以,又稱為「表字」,意為表里不一。

在古代只有有文化的人才會在乎「字」,平常老百姓沒有那麼多的說辭,於是,這個習俗就開始傳承下來,特別是在文人墨客之中,更是流傳甚廣。

不過,在古代,小孩子如果沒有成年的話是沒有字的。因為古代女子或小孩基本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面對的都是些家裡人,都是稱呼名的,所以也就用不著取字。

但是成年以後就不一樣了,他們要走向社會,出去交外人,所以,取字就十分有必要了。

「字」是為了在同齡人之間做稱呼用的,後來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發展下,字也開始在解釋名的基礎下,包含一些美好的寓意。

例如臥龍先生諸葛亮,他的字是孔明,寓意是「大亮」。不過,也有字和名相同的,比如李白,字太白,橫豎都是白;再比如還有字和名相反的,例如韓愈,字退之,寓意要保持謙遜的態度,進退有度。

在古代,名是長輩對晚輩,或者上級對下級的稱呼。而同齡人或者在面對的上級的時候,我們稱呼的時候就要稱對方的字,這是表達尊敬的意思。

而且,每個人的名字也不能亂叫,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聽到對方拿我們名字開玩笑時,我們心裡不舒服的原因了。

當然,在今天,字的作用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稱呼對方的名字,也有很少一部分書香世家還保留著用「字」的習慣。

況且,古代「字」的作用只存在與上流人士,文人墨客,普通老百姓接觸的知識面少,所以才沒有那麼多的講究,所以你如果穿越回了古代,你會發現農村裡有一堆叫毛蛋,狗蛋的小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a9255125b3e7750660f5e8ee93b6ee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