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擊敗雅典,為何還說這場戰爭沒有勝利者?

2023-12-22   一畫書畫

原標題: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擊敗雅典,為何還說這場戰爭沒有勝利者?

西方文明起源於希臘,這是很多西方學者都承認的觀點。因為希臘所孕育的文化和思想不僅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的誕生,而且直到現在都持續影響著西方社會。

而伯羅奔尼撒戰爭作為直接導致希臘世界崩潰的罪魁禍首,其錯綜複雜的程度與其引人注目的程度一樣高。但是認真了解這場戰爭後卻會發現,其實這場戰爭根本沒有勝利者。總的來說,這場戰爭從開打時起就是錯誤的。

一、雖然傳統觀點認為伯羅奔尼撒戰爭的爆發,雅典要負主要責任,但從政治體制和社會局勢來看,斯巴達在這場戰爭中絕對不是什麼被動的受害者

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參戰雙方是雅典領導的提洛聯盟和斯巴達領導的伯羅奔尼撒聯盟,戰爭的主要時間發生在公元前431年。

伯羅奔尼撒戰爭

不過這兩方的矛盾在公元前460年時就開始,而且有趣的是,這兩方在公元前480年曾經攜手對抗東方的強大敵人——波斯帝國,並取得輝煌的勝利,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希波戰爭。

從這些資料就可以看出,伯羅奔尼撒戰爭或許根本就不是什麼正義之戰。傳統觀點認為,希波戰爭後雅典仰仗自己是大功臣強迫自己的同盟國向它繳納賦稅,用各種手段將同盟國降級為殖民地。

而這些手段引起了斯巴達的警惕,一些不願意苟同雅典的小國或城邦陸續開始投靠斯巴達,組成對抗雅典提洛聯盟的伯羅奔尼撒聯盟。

此舉激怒了雅典,於是雅典開始攻打這些「叛變」的邦國,而斯巴達藉此宣揚雅典在進行「不義戰爭」,悍然介入戰爭,直接將地區小衝突發展成的聯盟大戰,於是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

光從這些資料來看,雅典的角色確實不光彩。但如果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就會發現,這裡面其實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雅典為什麼要壓榨這些同盟國。

希波戰爭形勢圖

這個問題也有人試圖解答,不過都不外乎是打贏希波戰爭的雅典妄自尊大了,也有人能看出雅典是在忌憚波斯的報復,所以準備積極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以應對波斯的威脅。不過這卻不足以解釋之後的雅典為什麼要卯足了勁的打斯巴達。

其實雅典之所以要壓榨同盟國,根本目的是想通過主導希臘文明圈的方式,直接調動整個希臘世界的力量進攻波斯,一勞永逸地解決波斯這個威脅。而且在這一點上恐怕斯巴達也是一樣的想法,只是他們離波斯遠,不如雅典急切,所以能夠從容布局。

而且從事情的發展來看,一向以睿智著稱的雅典在這段時間表現的很不符合它以往的智者形象,反而是野蠻的斯巴達人卻總能從容應對雅典狂風暴雨般的進攻,甚至最後打敗雅典,成功上位成為整個希臘世界的主導者。

所以說,伯羅奔尼撒戰爭根本無關正義,因為戰爭都是政治的延伸,而政治永遠都是骯髒的。

二、雅典靠近波斯是它輸掉戰爭的罪魁禍首,因為波斯根本不想看到一個強大的鄰居在一旁虎視眈眈,所以給斯巴達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

伯羅奔尼撒戰爭由於打了很長時間,所以整個戰爭都顯得極為曲折複雜。戰爭伊始雙方都十分克制,畢竟是一起打過希波戰爭的,都明白對方的實力很強。但隨著幾十年的不斷摩擦,雙方漸漸打出了真火。

直到公元前434年,希臘文明圈邊緣的小國埃皮達姆努斯發生民主政治與寡頭政治的對抗,雙方由於勢均力敵,於是不約而同的開始找外援。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代表民主政治的雅典和代表寡頭政治的斯巴達被邀請入場,以埃皮達姆努斯為戰場,掀起了一場慘烈的內戰。也就是這場內戰,直接點燃了雙方積攢已久的怒火,伯羅奔尼撒戰爭進入最為激烈的第二階段。

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戰爭

不過,雖然戰爭升級了,但依舊改變不了雅典和斯巴達誰也奈何不了誰的狀況。這就要重點雖說這兩個國家的特點了。

眾所周知,雅典是希臘文明的核心,在這裡不僅孕育了最初的民主思想,而且誕生了大批著名的思想家。所以雅典人崇尚智慧,崇尚交流。這一點表現在軍事上就造成了雅典的陸軍勢弱,海軍勢強。

而斯巴達與雅典截然不同,他們的社會體制和軍事制度都十分彪悍,斯巴達人從一出生起就會被人檢查身體狀況,一旦發現身體素質不合格,馬上就會被丟棄。而且從年少時起就會被要求參加十分嚴格的軍事訓練。所以斯巴達在希臘世界是傳統的陸軍強國。

伯羅奔尼撒戰爭打響之後,對抗的雙方經常會出現雅典雖然在陸上打不過斯巴達,但卻可以不斷派出海軍侵擾斯巴達後方,而斯巴達好不容易取得優勢卻因為害怕老家被端,不敢擴大戰果的尷尬場景。所以哪怕戰爭打了幾十年,卻壓根打不出實質性戰果。

不過這個情況在公元前413年發生的改變,這一年斯巴達和波斯結盟了!這件事大大超出了雅典人的意料,要知道當初打希波戰爭的時候,斯巴達陸軍可是波斯人的噩夢,他們這一方不知道給波斯造成了多大傷亡,波斯人竟然會在這種情況下選擇結盟,實在是出人意料。

這個突然起來的轉折確實讓雅典人感到無法理解,但只要仔細思考波斯和整個希臘世界的關係就可以發現,對於波斯來說,交好斯巴達人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首先,雅典里波斯太近了,僅一海之隔,一旦雅典成功統一希臘,波斯絕對是第一個受害者。而且上一次打的波斯元氣大傷的希波戰爭就是雅典人指揮的,新仇舊恨一起算,波斯無論如何不能忍受雅典得勢。

恰巧那個時候被雅典人的海軍打得快精神崩潰的斯巴達人也對雅典恨之入骨,與波斯人的矛盾在雅典人面前根本算不了什麼。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立刻簽訂了聯盟協議。由波斯援助斯巴達大量黃金來緩解斯巴達人根本拿不上檯面的財政狀況,而斯巴達則大力發展海軍,立誓要滅了雅典。

斯巴達大力發展海軍

在波斯源源不斷的黃金供應下,斯巴達的海軍迅速發展起來,伯羅奔尼撒聯盟一方不僅能在陸戰上壓著提洛聯盟打,而且海軍方面也有足夠的力量防備雅典海軍的騷擾,甚至有時還能小勝一場。

在不斷的對抗中,提洛聯盟的大量陸上城邦淪陷,並且財政也陷入了重大危機。而斯巴達方面卻在海軍這一塊取得重大進步,長期與雅典海軍的對抗使得斯巴達內部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海軍將領,在這些優秀將領的領導下,斯巴達海軍一舉擊潰了雅典海軍。

從此,伯羅奔尼撒戰爭落下帷幕,斯巴達以勝利者的狀態統治了整個希臘世界。

三、其實無論是雅典還是斯巴達,任何一方贏得戰爭都是整個希臘世界的災難,因為就像斯巴達的寡頭政治會引起雅典人的反抗一樣,雅典人的民主政治也會損害斯巴達人的利益

對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打響,雖然雙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但事實上,這場戰爭中根本沒有贏家。

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斯巴達人統治了原提洛聯盟地區,在這些一直施行民主政治的地方推行寡頭政治。此舉不僅破壞了當地的原生經濟,而且刺激了官員腐敗和社會財富集中,給底層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早已習慣了民主政治的當地人民當然無法忍受這種變化,於是反抗斯巴達人的起義不斷爆發。為了平定各地局勢,斯巴達不得不在各個地區駐防,兵力大為分散,整個斯巴達的軍事實力竟然不增反減。

恰巧這個時候波斯人也看到了剛剛打完伯羅奔尼撒戰爭的斯巴達人正處於虛弱狀態,悍然出兵希臘世界。斯巴達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勝利果實不得不再次與波斯人交戰,但此時的希臘世界空前虛弱雖然能勉強抵抗波斯,但根本無法擊敗它。

斯巴達和波斯之間的戰爭

而且隨著戰爭的推進,一系列新生政權開始嶄露頭角。底比斯、馬其頓相繼崛起,希臘世紀的霸主換了一批又一批,整個希臘世界被摧殘的不成樣子,再也不復往日文明核心的盛況。

不過,雖說是斯巴達的錯誤政策造成了這一切的後果。但客觀地來講,即便這一戰是雅典勝利,希臘世界的下場依然不會很好。因為雅典統一希臘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波斯,所以無論如何希臘世界肯定會對上波斯。

而且,就像雅典人民不適應斯巴達的寡頭政治一樣,斯巴達人也不會適應雅典的民主政治。斯巴達社會一直都有公民和奴隸的分別,其中公民負責訓練和打仗,奴隸負責耕種和勞動,雙方分工明確。

雅典民主政治的「遺物」

如果雅典在斯巴達推行民主政治,從來沒有耕種勞動過的斯巴達公民,除了運用他們祖傳的打仗能力反抗外別無出路。至於雅典推行民主政治就更是異想天開,且不說這會招致斯巴達奴隸的不滿,光是這份政治壓力誰來擔就是個問題。

所以說伯羅奔尼撒戰爭從開打之時就是個錯誤,但從參戰雙方的角度來看,統一希臘,對抗波斯又確實刻不容緩。只能說這是一個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由正確的國家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這場戰爭不僅僅是雅典和斯巴達的悲哀,更是整個希臘世界的悲哀。

參考文獻:

《希臘史》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尼西阿斯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