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五月天」,音樂會還衝進了縣城

2023-05-26     燃財經

原標題:不只「五月天」,音樂會還衝進了縣城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陶 淘

編輯 | 曹 楊

5月25日中午11點,搖滾樂隊五月天又雙叒叕上熱搜了。這次登上熱搜的直接原因,是五月天演唱會門票二次開售。

事實上,自五月天官宣在北京開演唱會後,與之相關的新聞就接二連三登上熱搜。#18888元求購五月天演唱會門票#、#五月天演唱會北京地鐵出行有調整#……尤其是第一場演唱會(5月26日)開演在即,與搶票、本地出行相關的熱搜與新聞,更是不斷湧現。

不僅是五月天的演唱會,不久之前,周杰倫演唱會的盛況也同樣空前。「5月13日,在香港周杰倫演唱會現場,不僅場內坐滿了觀眾,場外也是人山人海,海上甚至還停了近百艘遊艇。」ID為「Music_Data」的微博娛樂博主寫道。

圖/周杰倫香港演唱會盛況

來源/Music_Data的微博 燃次元截圖

「觀演需求的爆發,是因為3年疫情,將大家憋了許久的熱情都釋放了出來。事實上,不僅是一線城市,下沉市場的需求同樣強烈,這也成為了演唱會與音樂節在全國遍地開花的原因之一。」著名唱片製作人、MTA天漠音樂節、張北音樂節創始人李宏傑對燃次元分析道。

如李宏傑所說,燃次元發現,不僅僅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演唱會一票難求。實際上,今年以來,線下音樂演出之風,已經刮到了三四線城市與縣域。如,河南焦作的「雲台山音樂節」、河北張家口的「MTA天漠音樂節」均在疫情之後重啟;浙江諸暨市的「西施音樂節」、江西上饒市的「廣豐·大唐時光音樂節」等,也都首次舉辦。

「除了消費需求的井噴,地方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也是音樂節下沉的主要原因。畢竟,音樂節是與文旅結合、帶動地方消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李宏傑補充道。

來自河北省張家口懷來縣小南辛堡鎮的民宿老闆勇哥就對燃次元透露,自己2015年開始經營民宿,2016年,在離民宿不足兩公里的地方,MTA天漠音樂節開幕,這也讓自己的收入激增。「2017年,我擴建了民宿,在此後的每一年裡,音樂節給民宿帶來的經濟效益,大約占據全年收入的40%。」

從全國範圍來看,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僅今年「五一」期間,大型演出項目的跨城購票觀演人數占比超過總人次的50%,按照綜合帶動指數初步測算,五天假期內,僅音樂節和演唱會項目帶動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綜合消費規模就超過了12億元

不過,也有觀眾指出,線下演出井噴的同時,也滋生了不少問題,如黃牛票屢禁不止、遊客承載量接近最大限額、音樂節期間物價飛漲……

為此,民謠唱作人許金晶表示,一方面,線下演出的門票需要更加公開透明,減少各類贈票;另一方面,在提高基礎設施的同時,各地應根據接待能力量力而為。

李宏傑則認為,想要做好音樂節,重要的還是要長期深耕,「這樣才能提升主辦方專業的管理水平,音樂節的生命質感才會更加強大。」

01

遍地都是音樂會

疫情後的第一個春天,全國「長」出了多如牛毛的演唱會與音樂節。不僅僅在一線城市,下沉市場的各種音樂節也在遍地開花

「我們縣城的小鎮上,都在舉辦音樂節,我在家裡就看了一場音樂節,太嗨了。」一位樂迷在社交平台曬出圖片,帖子的評論里,不少樂迷表示,自己所處的「小地方」,也是各種「音樂會」和「音樂節」不斷。

五一期間去山西大同遊玩的小茜就地參加了一場音樂節,「現場氣氛還不錯,也算是一種體驗。」

來源/視覺中國

不僅僅是小茜,越來越多的樂迷會發現,音樂節和演唱會開到了「家門口」。

「雲台山音樂節真的是國內天花板級別的了,從來沒有想到,去一趟音樂節能讓我這麼開心,這麼難以忘懷。」小紅書ID為「原來如此啊」的博主發筆記感慨,她的老家就在河南,家門口的第一屆音樂節,並沒有讓她失望。

「離我家不遠的、浙江省諸暨市的西施音樂節我真的要吹爆,沒想到第一次舉辦,氛圍很好,而且現場的一些食品、飲料價格也非常便宜,礦泉水才3元一瓶。」來自同省紹興市的自媒體從業者蘑菇對燃次元表示,「其實,疫情之後,能夠立馬跟著音樂節嗨翻一次,就也算比較滿足了。」

對於小茜們來說,之所以選擇去家門口觀看音樂會,是因為自己的idol「過於受歡迎」,沒能搶到一線歌手的門票。

比如85後的周杰倫鐵粉森森。「每場票都在搶,根本刷不進付款介面。」森森對燃次元吐槽,第二次,他搶票仍舊失敗,3位同事幫搶也無濟於事。

一個多月後,同為五月天粉絲的森森,再次在售票平台前折戟,「有時候都在想,能看上還算喜歡的歌手都可以,但就這都不容易被滿足。」

而對於另一些買到了idol演出票的幸運兒來說,超出平日消費預算的觀演行為,也體現了觀眾對音樂節、演唱會、LiveHouse的高漲熱情

5月中旬,家住南京的許金晶,為了看張楚LiveHouse的演出,購買了一張350元的門票,「上一次我花300元以上『高價』買線下演出票,還是近二十年前剛畢業、月薪只有3000多元時。」

對於花費遠超平日100多元均值去看張楚的LiveHouse,許金晶直言,「這次『破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疫情3年,不少親友的離開,讓我越發覺得想做的事情、想實現的願望,就應該抓緊時間去做。」

在此一個月前的北京,剛畢業不久、手頭並不寬裕的95後女生洛枳,為了看idol張傑的演唱會,花了580元購買了張傑在西安的演唱會門票,並隻身乘坐火車往返了西安。

80後落雁是一位資深的老狼歌迷。3月底,她為了確保自己能夠搶到老狼在北京舉辦的演唱會門票,不僅在開票前就一直蹲守,並在購票通道開啟後,毫不猶豫在第一時間下單了1500元一張的頂格價門票,「人總是應該要適時地滿足自己一下。」

如落雁所說,對於居家已久的樂迷們來說,太需要一場音樂狂歡,讓自己躁動起來了。

02

「音樂+」帶動地方經濟

需求的井噴給市場帶來了更多想像。

據許子財經報道,今年上半年,僅摩登天空一家經紀公司就官宣了十餘場草莓音樂節。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4-5月,全國官宣各類音樂節超過60場,覆蓋所有省市。今年五一期間就有十五個音樂節,分布在全國各地。

除了需求暴增外,從經營者的角度來說,這也是主辦方回籠資金的需要。

「疫情3年積壓了大量音樂節、演唱會項目,如今你四處看到的線下演出,不少是2021年的項目。這些項目,主辦方需要在今年釋放。」李宏傑對燃次元表示。

而談及線下音樂演出呈現出的下沉趨勢,業內人士的觀點則更為具體。

在許金晶看來,「如今,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按照經濟學的普遍規律,這個時候,國民對文化消費和高質量文化產品的需求,會大幅上升。這種需求的上升,從一線城市下沉到二三線和縣域,幾乎成為一種必然。」

李宏傑補充道,「三四線城市與縣域政府對音樂節、演唱會等活動更多地支持,也是線下音樂演出下沉的重要原因。」

「懷來縣就給予了『MTA天漠音樂節』大量基礎設施的支持。」李宏傑介紹,「MTA天漠音樂節從2016年開始舉辦,7年來,當地政府興修了音樂節附近的道路、水電、圍欄等設施,並且在音樂節期間協調交通調度,包括縣城與音樂節之間的擺渡車。」

不僅是懷來縣,工人日報也曾報道,今年「五一」期間,煙台市就給予當地舉辦的「迷笛音樂節」全方位的支持。如,憑藉音樂節門票,觀眾可免費領取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等6處景區的門票,還能參與當地17處景區5000張免費門票的抽獎。同時,煙台還發布了音樂節出行攻略,開通了11條公交免費專線。音樂節期間,當地公交累計出動車輛200餘台、發送班次4000餘次,運送遊客17萬多人次。

三四線城市政府的支持,吸引了大量音樂節與演唱會的落地,同時,這些演出也成為了地方經濟的增長引擎。「一個音樂節給當地帶來的,不只是高人流量,還有為其配套的住宿、餐飲、交通等,帶來正向的、可觀的收益。」許金晶分析道。

勇哥透露,自己家的生意就是在MTA天漠音樂節的舉辦之下,蒸蒸日上的。「對於我們這些商戶來說,音樂節的餘溫很長,足以回味一個月。每年音樂節過後的幾周,客人來我們這吃飯、住宿,我們還會跟他們嘮起音樂節那3天的故事。」

圖/MTA天漠音樂節現場

來源/李宏傑供圖

2013年,勇哥在村裡開了一家餐館,兩年後又建了民宿,「那幾年,我們鎮已經是一個旅遊小鎮了,我們主要接待來欣賞沙漠風光以及參觀老版《三國演義》取景地的旅客。彼時,我家的民宿共有房間40餘個,暑期旺季的入住率最多也不超過60%,周末會再低一些,50%的入住率基本是上限。如果是工作日的話,住客更是寥寥無幾。」勇哥回憶。

2016年,李宏傑和他的團隊在懷來縣舉辦了第一屆MTA天漠音樂節,勇哥家的農家院在音樂節前後連續爆滿多日。「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民宿已經到了擴建的好時機。一年後,也就是2017年,我增擴了29間客房,總客房數量達到了70間。」勇哥介紹。

2017-2019年的3年間,擴建後的民宿入住率直線上升。勇哥頗為感激地表示,自己家民宿因音樂節而直接和間接帶來的收入,大約能占全年收入的40%。

「音樂節期間,農家院的餐飲營業額,大約是平日裡的2倍。在音樂節的帶動下,我們這的金字招牌——本地魚蝦也出圈了,遊客們來了都會點。因為離音樂節舉辦地步行只需要十幾分鐘,因此,除了音樂節期間滿房外,早在音樂節開始前1個月,就會有大批主辦方的搭建人員入住。音樂節結束之後,做後期維護還需要半個月。所以,前前後後將近2個月的時間,我們都是滿客狀態。」

勇哥進一步表示,即便是非音樂節舉辦期,小南辛堡鎮也因為MTA天漠音樂節而聲名遠揚,有些旅客或慕名來訪,或為了到舉辦地打個卡,「來這裡的人多了,周末的入住率,最高時能達80-90%,這在以前是不敢想像的。」

「在MTA音樂節確定了今年的舉辦時間和開票時間後,農家院的房間再一次被訂滿了。」勇哥直言,音樂節的回歸,讓自己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03

野蠻生長帶來的挑戰

2023年遍布全國各地的線下演出,不僅讓像勇哥一樣的民宿老闆看到了希望,也是整個行業枝繁葉茂的象徵。

「從好的一面來講,這可以讓許多不知道什麼是『音樂節』的人,對這件事產生好奇心,甚至因此喜歡上音樂節。」李宏傑表示。

但另一方面,弊端也同樣存在。

李宏傑繼續分析道,「野蠻生長帶來的問題,可能讓一些對音樂節知之甚少的觀眾,在參加過一場質量不高的音樂節之後,產生音樂節就是『臨時搭建了草台班子的山寨音樂現場』的想法,對音樂節本身會構成負面的認知。」

事實上,今年以來,在不少地域缺乏舉辦大型線下演出經驗的情況下,各地的演唱會、音樂節的確頻頻被觀眾吐槽。

來自浙江省紹興市的自媒體從業者蘑菇,日前參加了兩場二三線城市的音樂節演出。「在常州舉辦的『太湖灣音樂節』,槽點滿滿。」蘑菇吐槽,「嗨不起來,現場很多人把音樂節當演唱會參加,只知『打卡』,全程站立,不會跟著樂隊蹦起來。主辦方也不讓帶旗子,根本玩不起來。」

除了現場「氛圍不夠」之外,蘑菇還吐槽了當地的物價。

「音樂節周邊的房價從日常的400元漲到了800-1000元,翻了一番都不止。以至於我和拼車的音樂節愛好者們,都選擇了住在常州城裡,200多元一晚。但如此一來,住宿地點到音樂節的車程就有20多公里。除此之外,音樂節場地內的餐飲也都很貴,礦泉水20元/瓶,吃得就貴得更加離譜了。我們不得不自備乾糧。」

除了太湖灣音樂節,在小紅書上,被不少網友吐槽的還包括「浙江德清莫干山奇幻音樂節」。「可樂25元/杯,後來漲到30元/杯」「計程車不打表」「保安只顧收錢,無人維持秩序」。同時,浙江溫州的「楠溪江音樂節」也被吐槽,「黃牛走後門剪鐵絲入場」等。

圖/觀眾對莫干山奇幻音樂節的一些差評

來源/小紅書 燃次元截圖

對於全國各地線下演出備受詬病的問題,許金晶認為,「在打擊黃牛方面,不僅要公開透明,減少各類贈票,確保低價票和平價票的市場供給;也要從實名制管理、購票資質等方面,最大程度上減少黃牛的生存和運作空間。」

而對於一些三四線城市存在承載力不足、基礎設施跟不上等問題,許金晶談到,「儘管線下演出很火,但各地還是應該量力而為,根據自身地域的接待能力,合理設定音樂節的參加人員規模,不能過度攤餅而超出地方能力,影響參與者體驗。」

李宏傑則認為,「做音樂節需要深耕,不能揠苗助長。在長期運營的過程中,音樂節才能茁壯成長,它的生命質感才會更加強大,就像植物一樣,不可能一日之間就長成參天大樹。」

李宏傑透露,「數年前,MTA天漠音樂節就與懷來縣簽訂了長達15年的音樂節合作計劃。在長達15年的規劃之下,主辦方不會因為遇到困境輕易放棄舉辦音樂節,而是會將產品進一步優化。但如果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一年游』音樂節,其運營與管理水平,或許很難達到專業的水準。」

除了解決管理方面無序的問題,李宏傑還提到,「一個成功的音樂節,還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是過硬的音樂內容,其次就是場地的選擇。」

李宏傑補充道,除了有著三十年口碑的迷笛等音樂節之外,對於MTA天漠等「後來者」,需要去考慮的是,如何尋找一個有特色的地方,讓樂迷們在那裡感受到的不只是音樂,還有別樣的風景。

或許,正如李宏傑所說,如果線下演出的主辦方們,能夠放慢步調,把其當作IP去長線經營,線下演出才能逐漸回歸冷靜增長。

參考資料:

《以音樂節為核心的旅遊形態受到年輕群體青睞》,來源:工人日報。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洛枳、蘑菇、森森、落雁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68c87aafa7affc9e327d9b4a5b5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