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父母請注意!關愛孩子心理健康,才是真正贏在了起跑線上…

2019-12-28     大焦作論壇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蕾德·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1


「等一會兒就吞藥,希望有人可以幫我報個警。」


11月17日晚上10時32分,13歲的石家莊女孩小美(化名)發了這條微博後,將96粒暈車藥和16粒頭孢氨苄消炎藥吞入腹中。


看著仍未醒來的女兒全身插滿管子躺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母親在朋友圈裡寫道:「每天都在想,這是一場夢該多好!」


就在小美輕生半個月前,她因學習壓力太大被診斷患有重度抑鬱症,11月18日是她和父母約定好返校的日子。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不是只有成年人承受著很大壓力,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也面臨著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


這一嚴峻的社會現實,正是在警醒我們:父母不要只考慮孩子的成績,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才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2


北京大學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做過一項全國性調查,對象是141580個10至24歲學生。結果數據顯示:中學生,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考慮過自殺,占樣本總數的20.4%,而有過自殺計劃的占6.5%。其中,學習壓力大,父母期望值高,是自殺的首要原因。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每個孩子剛出生都是一張白紙,在家庭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隨時隨地存在的。


良好的、溫馨的、民主和諧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從小在愛的環境中受到薰陶,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也會是陽光的、積極的、充滿愛的,心理的安全感得到滿足。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她總結出: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方式。


有些父母疏於陪伴,和孩子缺少情感交流,他們因為缺少父母的陪伴,導致心理上處於孤獨的狀態,沒有安全感;


有些父母過於溺愛孩子,事事滿足,孩子養成任意妄為的習慣,也事事包辦,沒有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導致孩子心理脆弱,經不起任何的挫折。


有些父母控制欲太強,常常把自己的需求和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要求和期待也過高,導致孩子承受很多的壓力;


有些父母管教方式比較粗暴,經常打罵、諷刺、攻擊孩子人格,孩子在父母那裡沒有得到愛,反而學到了父母們暴躁的處事方式,在日後也很容易和他人產生衝突。


這些錯誤的心態和教養方式,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瑣事上慢慢累積,就像一片片雪花造成了最後的雪崩,最終容易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偏差,自卑、抑鬱、暴戾,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3


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健康的成長,我們家庭教育中必須做出適當的改變,針對相關的影響因素,採取有效的家庭教育對策。


1.控制情緒,用情感教育感染孩子


對孩子的教育,身教重於言傳,情感教育大於說服教育。有些家長天天教育孩子,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是卻收效甚微。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單純的、枯燥的說教,無法在孩子心理上形成共鳴,孩子無法理解,甚至還會在心裡滋生逆反情緒。


這時候,就需要在情感上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當孩子犯錯時,嚴厲的訓斥可能比不上一個理解寬容的眼神。允許孩子犯錯,但是要努力改正;當孩子受了委屈時,暴跳如雷地評理可能不如一個大大的擁抱。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永遠是他堅強的後盾,所有的委屈可能都會消散。


2.重視親子溝通,了解孩子需求


家庭教育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不暢,導致出現很多的問題。很多家長終日忙於工作和掙錢,不是花巨資把孩子送進各種補習班,就是將孩子全權交給爺爺奶奶帶,和孩子之間有效的溝通太少,導致出現很多「問題少年」和孩子的心理問題。要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家長就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加強和孩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發現孩子心理上的問題。



3.耐心等待,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生長發育規律不盡相同。有的孩子發育早,思維敏捷,聽話懂事,記憶力超群;而有的孩子發育晚,思維遲鈍,乖張頑皮,記不住事情。這時候,就要求家長抱著寬容的心態,不能急於求成,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長。


4.無條件的愛、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越小,父母越是要好好陪伴孩子,不管時間是長是短,在那段時間裡,最好全身心投入、積極回應他;不帶任何評判和要求,陪他閱讀、遊戲、聊天。


作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歸根到底,最好的辦法就是塑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父母互相尊重,彼此互愛,然後撥出多一點的時間來和子女相處、互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3Q9gm8BMH2_cNUgQR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