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商湯科技湯曉鷗:告別一個有趣的靈魂|甲子光年

2023-12-16     甲子光年

原標題:追憶商湯科技湯曉鷗:告別一個有趣的靈魂|甲子光年

湯曉鷗教授,一路走好。

作者|「甲子光年」內容團隊

「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在今年7月舉辦的2023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商湯科技創始人、著名人工智慧科學家湯曉鷗在演講時深情地說。

這句話是于謙主演的電影《老師好》中的一句經典台詞。

「這句話非常優美,富有詩意,也發自我的內心,」湯曉鷗說,「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都是一邊聽著于謙老師的相聲,一邊想:『機器怎麼可能超過這樣有趣的靈魂?我不信。』」

湯曉鷗本人也是一個樂觀、風趣的人,不少聽過湯曉鷗演講,或者跟他有過接觸的人說,儘管他有很多職務身份,但他還是更像一位老師,會深入淺出地講技術。此前甚至還有人評價,他是「被人工智慧耽誤的脫口秀大師」。

而現在,這個「有趣的靈魂」走了。

商湯科技今天發布訃告稱:「我們敬愛的創始人、人工智慧科學家、浦江實驗室主任、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因病救治無效,於2023年12月15日23時45分,永遠離開了我們。」

商湯科技發布的訃告,圖片來源:商湯科技

1.計算機視覺的「AI教父」

湯曉鷗1968年出生於遼寧鞍山,1990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1991年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之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工作。

2001年湯曉鷗創立了香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2005-2007年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擔任視覺計算組主任,2008年在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多媒體集成技術研究室工作,擔任主任和研究員。

2014年,湯曉鷗成立人工智慧公司商湯科技,並帶領商湯科技發展成為「AI四小龍」之一。

2020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上海人工智慧實驗室揭牌,由湯曉鷗擔任實驗室主任。

湯曉鷗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貢獻顯著,在全球範圍內做出了大量深度學習原創技術突破。

2012年國際計算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CVPR)上僅有的兩篇深度學習文章均出自其實驗室,2013年國際計算機視覺大會(ICCV)上全球學者共發表8篇有關深度學習的文章,其中6篇出自湯教授實驗室。2011-2013年湯曉鷗團隊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兩大頂級會議ICCV和CVPR上發表了14篇深度學習論文,占據全世界在這兩個會議上深度學習論文總數(29篇)的近一半。

2014年,湯曉鷗團隊在人臉識別這一細分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 GaussianFace人臉識別算法(2014年3月),它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超過人眼識別能力的計算機算法。這表明了機器在複雜圖像識別任務中的潛力,尤其是在細微差別的識別上。
  • DeepID系列算法(自2014年6月起):該算法將人臉識別準確率逐步提升至99.55%。

DeepID系列算法(自2014年6月起):該算法將人臉識別準確率逐步提升至99.55%。

可以說,湯曉鷗是將前沿的人工智慧技術帶入日常生活的關鍵推動者之一。現今,人臉識別應用已經遍布城市的各個角落,涵蓋了金融、安防、工業和交通等眾多領域,成為大師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

在當下生成式AI浪潮中,一位AI繪畫創業者對「甲子光年」表示,在上一輪計算機視覺浪潮中做到「AI四小龍」並成功上市,這個歷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她對湯教授「充滿尊重」。

湯曉鷗不僅在技術創新上有卓越成就,他還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桃李滿天下」,算得上計算機視覺領域「AI教父」級的人物。

他的學生中有許多在人工智慧和計算機視覺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的人才,比如王曉剛、何愷明、林達華。

王曉剛現任商湯科技首席科學家;何愷明曾任Facebook AI Research(FAIR)研究科學家,在2023年7月宣布加入麻省理工學院;林達華現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

王曉剛在機器的人臉識別上首次超越了人類眼睛;何愷明開發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流行架構——深度殘差網絡(ResNets),解決了深度網絡梯度傳遞問題,是大型模型如GPT等系列的基礎;林達華則主導發起了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視覺算法開源項目OpenMMLab。

湯曉鷗的三位弟子為深度學習培育出了一棵大樹。湯曉鷗曾形象地說道:「王曉剛在深度學習最初幾年灑下了原創種子,何愷明打牢了深度學習的根基,林達華通過開源和大模型讓其枝繁葉茂。」

天工智能聯席CEO、崑崙萬維2050全球研究院院長顏水城也是湯曉鷗的學生,他沉痛悼念道:「湯老師,我的博士後恩師,您的突然離世讓我們深感哀痛,天妒英才,此情難以言表。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您培育了眾多傑出的學子。正是這些學子們,正在將中國計算機視覺從平原提升至珠穆朗瑪峰之巔。願您在天堂安息,您的卓越貢獻和深遠影響,將永遠留存我們心中。」

2.一個樂觀、風趣、仗義、溫情的人

時針撥回到2019年,那一年,多重壁壘和圍欄橫亘眼前,「如何在寒冬中突圍」成為了很多科技企業關心的問題。

2019年初,《華爾街日報》便曝出商湯科技因估值虛高導致其潛在投資人退出的消息,一時間引發熱議。甚至有業內人士接受媒體採訪時「不客氣」地評價:「目前商湯還沒有任何核心的技術壁壘。」

那年,商湯進行了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將國內事業群分為智慧城市綜合業務事業群、移動智能事業群和新興創新事業群,其中新興創新事業群關注領域並不固定,聚焦於行業潛在增長機會,包括醫療健康、教育等團隊均源自這一事業群。

儘管面對困難和挑戰,但在當年底舉辦的商湯科技2020年會上,湯曉鷗用一貫幽默的方式,講述了如何「樂觀」,並希望大家相信「明天會更好」。

他給大家聽了一首歌——1986年創作的公益歌曲《讓世界充滿愛》,希望大家的目光不止停留在商湯這五年,而是放得更寬。上世紀80年代,儘管物質並不是那麼充裕,但人們精神富足,並對未來充滿憧憬;而現在,物質極大豐富,大家更應保持樂觀。

湯曉鷗在演講中還特別用了體育運動的例子,強調了團隊精神。團隊精神不僅是求勝的慾望和失敗的磨練,也是公司文化的基礎,更加包含著同理心。當我們設身處地去理解對方的時候,也是在幫助自己擴大訓練數據,更快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

他認為,在人類短暫的一生里,逆境才是常態,但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始終要抱有一顆樂觀積極的心態,相信「明天會更好」。

因此,對於商湯來說,商湯科技將堅持國際化、全球化發展,與更多合作夥伴攜手,讓世界充滿愛(AI)。

「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這句話,湯曉鷗在這場年會上就引用過。

一位前商湯員工在社交媒體上回憶:「對湯老師的印象還是年會講著脫口秀髮紅包的時候,幽默和藹風趣,在台上從來沒有說教。」

不僅是在內部,在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湯曉鷗在講到「人工智慧技術賦能行業」時就比喻「我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AI

他認為商湯的文化更像羊的文化,而且是羊群中的黑羊,「Be a black sheep. Dare to be different. 敢於不同,敢於創新。」演講中,他還展示了一張用AI生成的「斑馬羊」照片並幽默地表示:「AI就是要創造現在還沒有的東西。」

「我和湯教授有過一點接觸,非常心痛湯教授的逝世。」元語智能聯合創始人、COO朱雷告訴「甲子光年」,「我心目中的湯教授是一個既有科學情懷又非常樂觀風趣的大師,商業上也非常前瞻。」

湯曉鷗給朱雷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對技術的前瞻性思考」「宏觀層面的判斷精準性」以及「對AI科學嚴謹的態度」。

另外,湯曉鷗還是一個仗義的人。

2015年6月,ImageNet主辦方宣布百度在ImageNet測試過程中作弊,違反規則,超過了每周2次的提交。百度隨後承認了違規行為,團隊負責人、異構計算專家吳韌被開除。

後來,此事在業內引起爭議,一部分人將其解讀成百度的「雙吳」(吳恩達、吳韌)內鬥。

湯曉鷗當時仗義執言:「實際上這段時間的結果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參賽結果,因為比賽是有截止日期的,所以百度並沒有任何競賽中『作弊』的動作。」

湯曉鷗的真誠與溫情體現在很多方面。商湯科技的一位員工回憶,入職的時候,湯曉鷗沒有給他們講「職場法則」,而是很親切地跟大家講他的兒子。

而他的名作《天上第一銘》就講述了他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研究經歷與愛子湯之銘(銘銘)的成長經歷,銘銘的照片經常用在微軟亞洲研究院視覺計算組的各種實驗數據里,成了組裡最受歡迎的形象模特。

他曾多次開玩笑,自己的演講都是從銘銘的照片開始的,「因為第一,這是我兒子;第二,他長得漂亮。」

他對學生的愛不亞於對自己的孩子,「我有種感覺,將來他們都會非常成功,成為各自領域的『天下第一銘』。」

而如今,銘銘沒有了父親,學生失去了老師,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少了一顆「巨星」。

湯曉鷗教授,一路走好。

*參考資料:商湯科技2020年會集結「千面英雄」,商湯科技

(封面圖為湯曉鷗在商湯科技2020年會上演講照片,來源:商湯科技)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107cd033f8c9f74f362dc7a8d218d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