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相信什麼「貴人語遲」,孩子兩歲還沒有說話,媽媽們要注意了

2023-04-30     老張育兒

原標題:別再相信什麼「貴人語遲」,孩子兩歲還沒有說話,媽媽們要注意了

老人常說:貴人語遲。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燕子用她的慘痛經歷,給很多人上了一課。也讓很多新手媽媽意識到: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都有她該學會的技能。若是超過了這個時間段,父母們就要重視起來,而不是無動於衷。

兒子已經過了兩歲生日,但是還沒有開口說話的跡象,只能簡單的叫家人稱呼。在此期間,燕子夫妻倆忙於工作,帶娃的重任就落在了婆婆的身上,所以對兒子的關注比較少。

看著周圍兩歲的孩子開口說話,甚至有些已經進去幼托班,燕子才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這一次,她沒有聽信婆婆的那句「貴人語遲」,而是堅持帶兒子去了醫院,好在一番檢查之後,沒有生理方面的問題。

醫生表示:孩子說話遲的原因,多半和平時的教育有關係。老人只注重孩子的吃喝、穿衣方面,其他方面的引導和教育都不到位,沒有給他提供好的語言環境,才導致他語言發育比較晚。

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之後,燕子經過一番考慮後,暫時辭掉了工作,決定自己帶娃。還別說,在她的耐心陪伴和教育下,短短兩個月之後,兒子已經可以簡單對話,語言能力簡直是突飛猛進。

從來都沒有「貴人語遲」這一說,新手爸媽要引起重視

想要認真且誠懇的告訴所有爸媽:貴人語遲,只是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罷了,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相反,若是不早早干預,對孩子的影響,就不僅僅是語言能力方面,還會涉及到性格和心理等方面。

正常情況下,八九個月大小的孩子,就會在父母的指引下,成功喊出「爸爸」或「媽媽」這樣的疊詞。等到一歲左右,就能叫出更多「疊詞」,像飯飯、碗碗、爺爺……

若是遲遲都沒有開口,父母要趕緊查找原因,排除孩子健康方面的隱患後,就要從養育方式、生活環境著手調查。通常,導致孩子說話遲的原因,多半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1、經常吃軟糯的食物,影響了口腔能力

考慮到孩子的腸胃嬌嫩,很多父母都會給他們「開小灶」,而且經常準備半流食,或者相對軟糯,不需要過分咀嚼的食物。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希望保護孩子的腸胃,殊不知好心卻辦了壞事。過於軟糯的食物,孩子完全不需要咀嚼,就能直接順著喉嚨進入食道和腸胃。如此一來,就影響了他們的咀嚼能力,以及口腔的發育。

開口說話,不僅和聲帶有關係,而且和口腔也有很大關係。若是孩子口腔發育不足的話,就會影響他的說話能力,從而出現口齒不清,或者不願開口說話的情況。

2、居住環境比較複雜,家裡口音太雜

要說影響孩子開口說話最大的原因,一定是周圍環境導致的。試想一下:家裡有人說普通話,有人說方言,這樣的對話方式,如何便於孩子學習啊?

幼齡階段,他們對於語言沒有分辨能力,都是靠自身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家人混雜的說話方式,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不知道誰對,更不知道要跟誰去學習說話。

到頭來,可能也失去了學習說話的慾望。一旦陷入混亂期,那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就會被無限期的往後推移。

3、父母家人太熱心,沒有給孩子機會

還有一類父母,他們特別愛孩子,但是卻愛錯了方式,他們壓根沒有給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硬生生剝奪了他們的權利。

舉個簡單的例子,相信很快就能引起父母的共鳴:

孩子想要吃零食,他還沒有開口說出要求,媽媽就已經猜出了他的想法,並及時把零食拿到身邊;

孩子不開心,父母還沒來得及弄清原因,就被奶奶趕緊抱在懷裡哄,完全不需要開口,就有人出面解決問題。

碰上這樣的家庭,不知道該替孩子高興,還是該替他悲哀了!學習說話,是每個孩子的權利,父母理應尊重他們才對。

既然知道孩子說話晚的原因,接下啦的重點,當然是逐個擊破。只需「對症下藥」,就能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慢慢激發他們的說話慾望,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方法一:多吃「硬」的食物,增強咀嚼能力。改變之前的飲食習慣,準備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此來鍛鍊他的口腔能力。

方法二:家裡統一語言文化,最好都說標準的普通話,給孩子營造更好的語言文化。同時,父母要多給他們講故事,效果特別明顯。

方法三:刺激孩子多說話,給他們表達的機會。說的不好,沒有關係,相信多說兩次之後,孩子就會表達得很好。

寫在最後:別再被「貴人語遲」騙了,若是家裡有兩歲的孩子,遲遲沒有學會說話,父母要及時帶他們看醫生,並且制定相關的「語言」計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0f70efe1e35df4f71fff3f90e6eac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