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里,千尋爸爸吃了變成豬的食物是啥?原畫師PO圖解謎

2022-03-19     雅歌小汐

原標題:《千與千尋》里,千尋爸爸吃了變成豬的食物是啥?原畫師PO圖解謎

由日本動漫大師宮崎駿執導、吉卜力工作室製作的人氣動漫電影《千與千尋》自2001年上映至今獲獎連連,更創下316.8億日元的票房紀錄。劇中的各個場景、背景音樂和電影中出現在食物,也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劇中有一幕,在網絡上也引起很大熱議。就是千尋爸爸變成豬之前,狼吞虎咽地吃了很多湯婆婆原本用來招待客人的食物。

而其中有一種,看起來像魷魚,但又軟嫩多汁,甚至滑順到可以一口吞下的食物,也讓網民們熱烈猜測,這一團,到底是啥?

但是根本沒有人認得出來,不少台灣省的網民認為,劇中這種迷之食物是台灣的小吃的肉圓。甚至還言之鑿鑿地在網上說「千尋爸吃的食物到底是啥?真相終於找到了」。

小汐一直覺得這東西絕非肉圓。你沒看到,它有像洋蔥似的紋路嗎?怎麼看都不像肉圓。(之前也有台灣網民猜測劇景取於台灣省九份,但也遭到官方否認,闢謠真正的取景地是日本江戶東京建物園)

經過網民多番猜測之後,終於,在吉卜力擔任原畫師的米林宏昌PO圖揭曉謎底了!原來這種食物是……

米林宏昌說,這其實是[腔棘魚的胃袋]。

什麼?連腔棘魚都不認識的我,更別說認識它的胃袋了。居然是胃袋,還是腔棘魚的。真是讓我猜一百次也猜不出來!這個答案當然也讓網民大為震驚!當時,這個答案一公布後,推特上「#シーラカンスの胃袋」成為了熱搜關鍵字。

到底原畫師米林宏昌為什麼會選擇以腔棘魚胃袋為素材?

畢竟,這種食物一般人還可能不認識。甚至可以說,不可能有人吃過。因為……

首先,因為腔棘魚號稱是全際地四肢動物的祖先,是已經存活四億年的物種。本以為已經滅絕,但是在1938年,有人在南非東方的印度洋深海中,捕獲了一條開關非常奇怪的魚,後來被英國學者鑑定為古老物種——腔棘魚。

自那以後,才陸續在非洲沿海與印尼等地陸續發現。但是數量仍然非常稀少,據估計,全世界只有大約500條左右而已。已被列為瀕臨絕種動物。也就是說,絕對不能抓來吃,不然後果相當嚴重(所以~這分明是湯婆婆設下的陷阱!)。

其次,這種魚不但不能吃,而且也不好吃。(你又沒吃過你怎麼知道?)因為,從歷史記錄看來,是有人吃過的。

在發現腔棘魚最多的科莫洛群島,腔棘魚的史瓦希里語名字叫做:Gombessa,意思是「禁忌」。就是說,不可以吃,吃了會生病。

原因之一是,腔棘魚魚肉里含有30-73%的油脂含量,而且油脂里又有90%屬於長鏈的蠟質。

在這種特質之下,腔棘魚會很難消化。它的外表很滑很油,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原畫師的筆下,千尋爸爸吃巴掌大的腔棘魚胃時,可以不用嚼幾口就滑咽下去。

在當地住民傳統,腔棘魚抓來以後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煉油。還有記載說腔棘魚油可用來當瀉藥用,或是用來當防蚊蟲劑。

那麼,這麼罕有的東西,為什麼米林宏昌會想到把它變成其中一道「菜」?據他在回憶當年首度擔任製作長篇動文的原畫部時,心情非常緊張。為了要橫批出真實感,一邊做著大量的現實考察,一邊繪畫。

其中白龍吃下河神丸子的畫面就是一邊摸著大型犬,一邊參考狗狗的反應。更說:「千尋爸爸吃的Q彈食物,其實是腔棘魚的胃袋,在分鏡稿里有明確標註。」

他還PO出了畫稿。經過不斷修正後,看起來比原畫還要軟Q。

剛才提到,在腔棘魚的史瓦希里語名字叫做:Gombessa,意即「禁忌」。這麼說來,是不是就是米林宏昌選擇把它創作成其中一道「吃了會變成豬」的菜有關?哈~

不過,腔棘魚這種「活化石」,在日本也只有沼津港深海水族館可以看到它的冷凍標本。當然不可以作為食用用途。所以,現今世上,吃過腔棘魚胃袋的人,大概就只有千尋爸媽了吧?

(不對,無臉男應該也吃過~)

今天分享的「《千與千尋》里,千尋爸爸吃了變成豬的食物是啥?原畫師PO圖解謎」到這裡。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0981dd0d5bbddc586a72b26b9fd53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