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361座城市(含港澳台)GDP排名獨家發布!(第2版)

2024-05-15   星球數據派

來源:各地統計局

全網最具特色的2023年大中華區(含港澳台)361座城市GDP、人均GDP排名重磅推出,本榜單每年準時發布,並將持續疊代,形成精彩絕倫的年度數據系列,敬請關注!

本系列文章已連續多年發布,更多往期文章請點擊以下連結:

今天全網獨家發布2023年大中華區361座城市GDP排名第2稿,全國355個城市均已公布2023年GDP數據,僅剩下陝西等個別省區五六個城市尚未發布官方的GDP數據(紅字斜體),本榜單後續將持續疊代,敬請關注本帳號在公眾號、知乎及抖音等各大平台的最新消息有意獲取本文表格Excel版本的讀者可聯繫博主獲取。

2023年,中國各地級市的GDP排名呈現出幾大亮點,反映出中國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和地域發展的平衡性增強。這些亮點不僅體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也預示著未來中國城市間經濟發展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和多元。

亮點一:中國內地GDP總量超萬億的城市數量已達到26座,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煙台和常州作為新晉的萬億GDP城市,它們的崛起表明了中國經濟的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拓展。這些城市憑藉自身的產業優勢和創新能力,成功跨入了萬億GDP的行列,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亮點二:杭州和武漢成功躋身2萬億GDP集團,顯示出這兩座城市在經濟發展上的強勁勢頭。杭州作為電商之都,以其獨特的數字經濟優勢和創新能力,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業,推動了經濟的高速增長。而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亮點三:廣州和重慶共同加入了3萬億GDP俱樂部,這是兩座城市在經濟發展上的又一重要成就。廣州作為中國南方的重要經濟中心,一直以來都保持著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而重慶作為西部地區的直轄市,通過實施一系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轉型升級。

亮點四:蘇州和成都的GDP總量繼續逼近香港,雖然仍未超過,但這一趨勢預示著未來這兩座城市有望在經濟總量上超越香港。這不僅體現了大陸城市的經濟實力和競爭力在不斷提升,也反映出香港在經濟發展上面臨的挑戰和轉型壓力。

亮點五:重慶在2022年首次超過廣州後又被廣州反超,兩市的GDP排名競爭進入了膠著狀態。這一變化反映出兩座城市在經濟發展上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也預示著未來兩地經濟競爭將更加激烈。然而,從長期來看,重慶憑藉其龐大的人口體量和地理優勢,有望在未來超過廣州,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經濟中心

在人均GDP方面,儘管整體上大陸與港澳台地區仍有一定差距,但這一差距正在逐步縮小。隨著大陸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陸城市在人均GDP上趕超了港澳台地區。尤其是香港,其人均GDP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被越來越多的大陸城市所逼近。這一變化不僅反映出大陸經濟的崛起和港澳台地區經濟的相對滯後,也預示著未來兩岸四地經濟格局的進一步調整。

01 2023年全國361城市GDP總量排名完整版

一、第1-100名

二、第101-200名

三、第201-361名

在中國的廣闊疆域內,除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及省會之外,分布著眾多的地級行政區。這些城市,儘管有眾多共同點,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卻不盡相同,猶如一幅多彩而複雜的畫卷,展現著中國經濟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在這幅畫卷中,蘇州、無錫和佛山無疑是最為亮眼的幾筆。它們的GDP總量名列地級行政區的前三甲,其中蘇州更是以驚人的2.47萬億傲視群雄,成為當之無愧的地級市之王。這一數字不僅是對蘇州經濟實力的最好證明,也彰顯了東部沿海地區在全國經濟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蘇州的崛起並非偶然。作為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蘇州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憑藉自身的地理位置優勢和產業基礎,積極擁抱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同時,蘇州還注重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使得這座城市不僅經濟繁榮,而且宜居宜業,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資本湧入。

無錫和佛山同樣表現出色。無錫以製造業聞名,尤其是機械、紡織、化工等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地位。而佛山則以家電、陶瓷等產業為主導,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群。這些城市通過發揮自身產業優勢,不斷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然而,當我們把視線轉向全國GDP最低的地級行政區時,卻發現情況截然不同。這些地區主要集中在青海省的玉樹和果洛兩個自治州,它們的GDP總量均未超過百億元,與蘇州等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相比,差距懸殊。

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滯後,既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也與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有關。玉樹和果洛地處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惡劣,交通不便,這些因素都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這些地區長期以來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支持,也使得經濟發展難以取得突破。

面對這些挑戰,我們需要認識到,經濟發展並非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累和努力。對於這些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我們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人才培養等多種手段,幫助它們逐步走出困境,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02 2023年全國361城市人均GDP總量排名完整版

一、第1-100名

二、第101-200名

三、第201-361名

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中,不同城市憑藉各自的優勢資源和發展模式,呈現出多元而充滿活力的景象。從城市人均GDP的角度來看,西部地區的資源型城市鄂爾多斯和克拉瑪依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均GDP接近4萬美元,位居全國前列,達到了已開發國家的水平。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這些城市的經濟實力,更揭示了中國經濟的多元化和強大潛力。

資源型城市,如鄂爾多斯和克拉瑪依,憑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這些城市依託煤炭、石油等資源的開採和加工,構建了堅實的產業基礎,為當地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一樣,資源型城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資源的有限性是資源型城市面臨的首要問題。隨著資源的不斷開採,儲量逐漸減少,這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此外,環境壓力的不斷增大也是這些城市必須面對的現實。資源的開採和加工往往伴隨著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這對城市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的生活質量產生了不良影響。

因此,對於資源型城市而言,如何實現經濟的多元化、降低對資源的依賴,成為了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這些城市需要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發展新興產業,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同時,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也是這些城市必須努力的方向。

相比之下,非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則更加依賴於技術、人才和產業結構的優化。無錫作為非資源型城市的代表,憑藉其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實現了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無錫的發展經驗表明,在資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技術和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對於其他非資源型城市而言,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優化產業結構,將直接關係到其未來的發展潛力。這些城市需要積極引進和培養高素質人才,加強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同時,加強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吸引更多的優質資源和投資,也是促進城市發展的重要途徑。

從全國範圍來看,地級行政區人均GDP的差距仍然較大。這既反映了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暴露了各地區在資源、政策、人才等方面的競爭仍然激烈。縮小地區間的差距,實現經濟的均衡發展,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

03 2023年中國省會及以上大城市分類GDP排名

我國城市按照層級可以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包括直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地級市和縣級市等等。這些不同層級的城市在行政地位、職責權限、規模大小等方面存在差異,而其中非常引人注意的一類就是省會城市。

省會城市是我國各省份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發展狀況直接關係到整個省份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近年來,隨著強省會戰略的實施,省會城市在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成為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對最新公布的2023年城市GDP和人均GDP數據的分析,來看看我國省會及以上城市不同層次城市的發展現狀,從中觀察我國經濟發展格局的變化,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一、27個省會+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GDP總量排名

從GDP總量看,直轄市以外省會城市第一名是廣東省會廣州,排名全國第四位,最後一名是拉薩,排名全國第280位GDP超過萬億的省會城市數量達到11個,超過5000億的省會城市數量達到20個。

二、27個省會+4個直轄市+5個計劃單列市人均GDP排名

從城市人均GDP看,直轄市以外省會城市第一名是江蘇省會南京,接近26000美元,完全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而哈爾濱在27個省會中名列倒數第一,僅8055美元,不到南京的1/3,甚至不如很多中西部地區的省會城市。

哈爾濱,這座擁有"東方小巴黎"美譽的城市,曾經是中國的經濟重鎮,位列全國十大城市之一,經濟總量一度高居全國第8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哈爾濱的地位逐漸發生了變化,淪為中國欠發達的省會城市。

三、20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GDP總量排名

作為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的哈爾濱,2023年GDP總量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名列倒數第一,甚至不如人口只有自己一半多的廈門,淪為副省級城市之末。

四、20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人均GDP排名

2023年,哈爾濱不光GDP總量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墊底,其人均GDP也同時墊底;而東北另外兩個省會城市瀋陽和長春也和哈爾濱同病相憐,東北三劍客攜手敬陪末座

--------------------------------------------------------------

註:

1、統計範圍包括中國內地全部333個地級行政區,包括包括293個地級市、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以及海南、湖北等省區的省直轄縣級城市,以及吉林梅河口、長白山等特殊單獨統計區域,共計361個實體;

2、GAT三地官方統計機構已宣布2023年GDP數據,基於其官宣GDP按照2023年平均匯率換算成RMB;

3、T各地市數據基於2016-2018年維基百科所披露的GDP數值,結合2023年T GDP總額推算得出,後續如有官方準確數字將進行疊代。整體而言量級會接近真實數據,但目前具體數值並非官宣值,請讀者注意鑑別;

4、關於個別大陸城市尚未公布的GDP數據,紅字斜體為預估值或2022年數據,待官方公布後持續更新

5、各城市計算人均GDP時所採用的人口數值部分暫時為2022年數據(斜體),已公布2023年數據的城市按照最新數據計算,後續將持續更新為2023最新常住人口值;目前人口數對人均GDP準確性有一定影響,但量級差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