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是三國時的名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知識淵博,滿腹經綸,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謀士。
孔融小時候很聰明,是個神童。他也是我小時候的偶像,「孔融讓梨」的故事至今難忘:四歲的孔融就知道把大個梨讓給哥哥,還說按年齡大小分梨吃,我年紀小就應該吃小個梨,完全一副小大人的樣子……
不僅如此,孔融從小就顯露出能言善辯的口才。
比如在他十歲時,經常聽父親講名士李膺如何如何,孔融就想見識一下這個牛人,但李膺有個規定,不是名人或者親戚一律不見。
孔融的拜訪被門人擋在了外面。這時他靈機一動,對看門人說:「煩請老伯通稟一聲,就說李先生的世交來訪」。
門人通報了一聲,李膺急忙把孔融迎進了客廳。
賓主落座後,李膺一看不認識孔融,滿臉疑惑。這時孔融嘿嘿一笑道:「咱倆是世交,我的祖上孔夫子是李先生祖上的學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我咱倆是世交」。
原來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子最初請教過老子李耳周禮的問題,按說老子還是孔子的老師呢。
李膺聽罷哈哈大笑,雖然這種關係八竿子打不著,但他被孔融的聰明才智所折服,李膺很願意結交孔融,二人成了忘年交。
孔融確實是一個天才少年,隨著名氣越來越大,長大後的孔融成了東漢建安七子之一。「學而優則仕」,後被朝廷任命北海太守,太中大夫等職。
常言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一個人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後未必聰明,這就是俗說的「長丟了」。
孔融就是這樣的人,在他做了朝廷命官後,不知天高地厚地和曹操槓上了。
更要命的是他比曹操聰明,時不時在文學知識上拿曹操開涮,曹操也是建安七子之一,孔融經常自創典故,害得曹操翻書本找不到典故的出處,孔融則在一邊竊笑不已,這讓曹操很沒面子。
這還不算,曹操說往東孔融卻往西,他仗著聰明才智和曹操「逗貓貓」,比如曹操提倡孝敬父母,本來這是儒家思想所倡導的,孔融是孔子後人,記性大力支持和附和。
可孔融卻大放厥詞,說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關係不過是「母雞和雞蛋的關係」,更讓曹操不能容忍的是,曹操為了嚴明軍隊紀律,發布了「禁酒令」,孔融卻故意違禁喝酒,喝醉就撒酒瘋。
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忍無可忍,於建安十三年八月(208年9月),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將他處斬,時年56歲。
令人驚異的是,曹操殺了孔融,為何最後還他年幼的一雙兒女也殺了?
本來曹操殺了孔融也就算了,但後來聽到孔融一雙兒女的故事,曹操突然後脊樑發冷,他害怕這兩個孩子長大後報復,於是下狠心斬草除根,這也是孔融的女兒太聰明自取其禍所致。
當時曹操殺孔融時,孔融的一雙兒女因去「同學」家去玩,因此逃過一劫。父親被殺後,有「同學」通知孔融的兒子和女兒趕緊跑,當時兄妹二人正在下棋。七歲的女兒頭也沒抬,說了句「傾巢之下豈有完卵」。和哥哥繼續下完了棋。
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所表現出了非凡才智和鎮定,其不慌不忙的樣子和年齡相差太大,並且冷靜分析了局勢,迅速得出「逃跑是徒勞的」。
確實兩個孩子怎麼能逃出曹操的魔爪?
接下來有人送來了兩碗肉湯,九歲的哥哥太餓了,端起肉湯就喝了,妹妹卻拒絕喝肉湯,說:「有今天之禍,我還能活多久呢?我沒有必要享受肉味了」。哥哥聽罷號啕痛哭。
說實話,七歲的妹妹太冷靜和冷酷了,她直面生死的勇氣非常人可及,這是曹操擔心的地方,這樣的奇女子世上少有,不但曹操害怕,就連我也害怕。
我突然悟出一個道理:有時候明明反被聰明誤,孔融如此,孔融的女兒也如此。假如孔融的女兒不要表現出如此聰明,哪怕像正常女孩一樣驚慌失措,可能曹操不會殺這兩個孩子,我認為孔融的兒子被妹妹連累了,有時候太聰明會給人壓力,小女孩沒學會司馬懿這一套,該裝傻示弱時千萬別耍小聰明,小女孩還了解曹操的心理,曹操不想有人解讀他的心理,更不想有人超過他的聰明。
曹操聽到彙報,決定斬草除根殺了兄妹二人。就在行刑時,哥哥嚇得痛哭不已,妹妹卻坦然道:「一會就見到親人了,有什麼好哭的,我們應該高興才是」。這種視死如歸的舉止,恐怕五百年出一個吧?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