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家辦公的第二周,這種日子要持續多久,還是個未知數。尤其是學生們,每日念三遍:不得返校!
堂妹今年上高三,這種關鍵時刻,往年恨不得沒有寒假,如今她卻還在家。我問她是不是每天埋頭刷題啊?她說:「還沒開始,在家沒狀態。」(高三了,你確定可以這麼淡定?)
我在朋友圈做了一個民間小調查,問大家在家辦公的狀態如何,基本答案就是這兩種:
心煩,靜不下來
效率很低,不是躺著就是趴著
其他人回答 「同上」。
畫風大概如此:
當然還有個別大神表示效率極高,每天很忙,私底下他們跟我解釋說:「任務太多,逼的」,看來在家辦公效率高不高,還是要看老闆狠不狠、作業多不多呀。
拋開這些外在因素,究竟為什麼在家辦公時,狀態會普遍不好呢?那些在家效率很高的人,有什麼秘訣?為此我去查了一些資料。
01
聲音很關鍵
首先來關注一下聲音的影響,大家普遍都認為,聲音跟工作狀態密切相關。
有朋友說,在家總是靜不下心來,因為媽媽時不時喊自己出去吃好吃的,還有客廳傳來妹妹看電視劇的聲音,分神太容易了。
這種屬於典型的干擾型。
還有一些朋友在獨立的空間裡辦公,家裡沒別人,也沒誰會打擾自己,比在辦公室的時候還安靜很多。儘管如此,卻還是很容易分神,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這則是沉寂型。
究竟什麼樣的聲音環境最有利於工作和學習呢?我們一般會認為越安靜越好,但答案並沒有這麼簡單。
心理學家 Ravi Mehta 做了一個實驗,探討了3種不同分貝的聲音對大腦活動和創造性思維的影響。[1]
安靜組是 50 分貝,安靜的室內有正常的交談聲(1 米外有正常交談)
中等組是 70 分貝,馬路上或者鬧區的聲音(10 米外有汽車駛過)
嘈雜組是 85 分貝,尖銳汽笛聲、噪雜酒吧的聲音(10 米外有鳴笛聲)
毫無疑問,85 分貝是最不利於工作的,在這種環境中人們根本無法進行正常思考;另外兩組的結果很有意思:
50 分貝的環境中,人們最容易集中注意力、不易分神;
70 分貝的環境中,人們的抽象思維和創造力處於最佳狀態。
也就是說,如果你只是想單純集中注意力,例如背背單詞、校對文檔等,那麼需要一個 50 分貝的環境;
但如果你想做一些有創造力、有想像力的工作,那安靜未必是好事。
還有一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結論中提到的這些聲音必須是相對一致的。
例如室內有交談聲,就是一直有交談聲,而不是沉寂中突然傳來家人打電話的聲音,這時候無論交談聲再小,也會成為干擾;鬧市也是如此,人們習慣了某種分貝的聲音,如果鬧市突然安靜了,反而會吸引你的注意力。
總之,不僅要看聲音大不大,還要看聲音是否保持一致。[2]
那我們可以如何從聲音入手提高效率呢?我總結了以下方案:
1. 如果你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是家人在房外活動,無法避免 「突然的打擾」,那就給自己製造一個 「穩定的打擾」,比如帶抗干擾耳機,持續播放 50 分貝的音樂,這時候就算有人突然交談,也不會破壞聲音總體環境。
2.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一點創造力,那也不必跑到大街上去,可以給自己播放一些類似大街的聲音,或者把音樂聲音調大,適應了之後就可以高效工作了。
02
沒有下班時間,上班時間也沒效率
關於在家辦公,很多人有一個體會,就是沒有確定的時間點。
平常去公司上班時,早上幾點起床,中午幾點吃飯,晚上幾點下班……都是固定的,這時候人們對時間有一種掌控感,更能夠合理計劃上班期間的任務。
但是在家工作,上班打卡可能都是在床上打的,午飯下午兩三點才吃,白天工作 1 小時,晚上卻奮鬥 6 個鐘頭……
想幹活就伏案,不想干就躺著,這種隨意調控的狀態,很容易讓效率降低。
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大腦也是一台有限的 「機器」,當我們集中注意力幹活的時候,大腦快速運轉,代謝很快,產生的廢物也會累積到極限。無論是長時間使用,還是長時間廢棄,都不利於它的運轉。
所以需要科學地安排它的工作時間,及時充電和倒垃圾,這樣才能效率更高。
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大腦設置一個 「開關」,不妨試試這幾招:[3]
1. 給自己定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如果你是學生,同理於上學、放學),或許跟手機打卡的時間並不一致,但是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時間你是確定的,並且能做到的。
(如果你的工作不需要團隊協作,而你偏偏晚上效率最高,那就把上下班定在晚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2. 上下班時間需要一點儀式感,以此強化大腦的工作狀態,比如上班時間穿上漂亮的裙子、或者帥氣的西裝,下班時間一到就換成睡衣;上班時間在某一個房間(或者某一個桌子),下班就挪到沙發或者床上活動。
豆瓣上某位網友的分享
3. 工作時間也需要一定的時間節點,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在手機上設置鬧鐘,根據你對自己的了解,設置一個效率最高的方案,例如:45 分鐘工作 + 15 分鐘休息。
一旦制定了規矩,就要嚴格執行,絕對不在下班之後工作。
對自己狠一點,上班效率自然就高了。
03
誘惑太多,不想工作
很多朋友反映,在家工作熱情會減退。
辦公室的工作環境比較單調,無非就是辦公桌、電腦,還有會議室;學校教室就更簡單了,清一色的書和卷子……
但是在家裡的場景就會豐富很多,隨時可以在冰箱拿水果零食吃、隨時打打遊戲、再不行還有溫暖舒適的床……誘惑太多,工作的慾望自然就降低了。
你可能會好奇:為啥我那麼容易被這些誘惑,工作和學習卻誘惑不了我?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結果的反饋會影響我們的動機,尤其是正反饋。[4]
一般來說,學習和工作的反饋是比較慢的,一場考試要準備一個月、一個項目說不定要好幾個月,而且獎勵的形式也比較單一,出人頭地不知道要等哪一年……
但是吃東西和躺床上這種事,反饋立馬就來,一個字就是 「爽」。
至於玩遊戲,反饋不僅即時,還是是豐富多彩和不確定的,你不知道這一輪贏了會得到什麼,處處都有驚喜。
這種不確定的獎勵,更能增加一個人的動機。所以,如果想讓自己在家也工作情緒高漲,就要給自己設置一些不確定的反饋,而且越快越好。[5]
至於如何製造不確定反饋,少女我琢磨了很久,想出這麼一招。親測有效,大家不妨試試:
1. 找 10-20 張卡片,把自己最想玩的遊戲、最想吃的東西、或者最想買的東西寫下來,每張卡片寫一種;
2. 把工作或者學習任務拆分成多個階段,每天設置一定數量的目標(根據自己能力來定);
3. 每完成一個目標,就給自己一個獎勵,獎勵方式就是在卡片里隨機抽。
注意,目標沒有完成時,不可以給自己其他的獎勵。
這樣一來,工作的反饋就變成即時而且不確定的了,相信你的熱情會提高不少。
昨天我第一次嘗試這個方法,把一篇文章拆分成兩個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時抽到的獎勵是吃餃子,為此全家包了 2 個小時的餃子,吃撐了,非常愉快。
重點是動力真的提高了。
寫在最後
以上是少女想到的 3 個工作效率低的原因以及應對方式,都是一些個人層面的。
如果你遇到的困難是關於團隊層面的,比如線上溝通效率太低、效果難以同步之類的,大概就需要高科技來協助了,例如用視頻和電話代替文字溝通,也是一種方法。
最後想說,一旦你適應了在家辦公的模式,並且把效率提高時,你會無比享受這種辦公環境,又舒適又自由,創造力也比在辦公室更高。
如果你非常擅長在家辦公,也歡迎你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秘笈,我們一起學習。
期待我們都成為效率驚人、姿勢優雅的大神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參考的文獻資料:
[1] Mehta, R., Zhu, R., & Cheema, A. (2012). Is noise always bad?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ambient noise on creative cogni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9(4), 784-799.
[2] Fritz, J. B., Elhilali, M., David, S. V., & Shamma, S. A. (2007). Auditory attention—focusing the searchlight on sound.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 17(4), 437-455.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9568582/answer/921587595
[4] Vallerand, R. J., & Reid, G. (1988). On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verbal feedback on males' and females' intrinsic motiva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u comportement, 20(3), 239.
[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67239/answer/ 331524107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sCNP3AB3uTiws8K-c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