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為什麼焦慮的人越來越多?我們焦慮的真正原因,如何面對

2020-03-30     一道一世界


今天我們身處一個事事「求快」的時代。評論要搶「沙發」,寄信要「特快專遞」,拍照要「立等可取」,坐車選擇高鐵,做事最好名利雙收,理財最好是一夜暴富,結婚有的還要現房現車……這似乎就是一個個客觀且真實的現代中國人的生活狀態。人們的心頭被一種求快怕慢的焦慮包圍著。

有人問白岩松,你是不是也會有焦慮。其實,焦慮當然會有,尤其在二三十歲的時候焦慮感更強。現在也會焦慮,但更多的時候會勸解自己,努力去抑制焦慮,因為我發現焦慮並不起作用,焦慮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往往是一個糟糕的結果。

因此,現在依然會焦慮,但慢慢地學會跟自己對話了。比如,在我二三十歲的時候,跟別人聊天,腿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抖動。可能很多人有這個習慣,下意識的。我是這幾年慢慢跟自己對話,現在我可以做到腿不動了。

其實這是心裡焦慮的一種外在的表現。

放在一個更大的背景下,我們現在所感受到的焦慮是進步中的痛苦,而非退步當中的痛苦。因為我們是在經歷一個很特殊的時代——一個非常低水平的瓶頸被打破了,但是高水平新的平衡還沒有建立起來。我們焦慮的背後是有「求快和急功近利」的因素,但是這背後更深的背景是我們過去太慢了。

01

很多人都坦誠的認為自己是不是得了焦慮症,總是煩躁不安,失眠,心悸,對未發生的事情非常惶恐。

在知乎上打出「焦慮症」幾個字,大部分回答中都寫著這樣一句話「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可見「焦慮症」是一個多麼龐大的群體。

前段時間,我看到了一個視頻,一個醫護人員分享了目前中國精神患者群體,面臨著強大的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的現象,醫療資源的增加,根本追不上精神患者數量的增加,而精神心理出現問題的這個龐大群體,卻很少被人關注。

後來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一直關注養生保養身體健康,但很多人忽視了心理和精神健康。

今天文章主要是分析為什麼得焦慮症,如何保證一個健康的身心。

02

原因一:對未發生事情極度擔憂,造成恐懼的心理,內心承受不了壓力

記得高三的時候,每個學生都在為高考奮戰,沒白天沒黑夜不斷刷題。

那時我們班一個女生,壓力大到什麼程度,晚上嚴重失眠,成宿不睡覺,高三上半年頭髮白了一半,上課經常胸悶心慌,最後嚴重到心臟極具跳動暈厥過去,身體垮了,下半年只能在家調理身體,然後等著復讀。

每一個上過高三的學生,都能體會到當時那種瀰漫在空氣中的壓力,只是有些人可以調節過來,有些人承受不了罷了。

這種壓力的來源是對未來的嚴重擔憂,已經到了心裡承受的極限。

尤其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年輕人,表面上物質豐富,但是面臨著社會家庭帶來的壓力,卻一點兒不比父輩當年輕鬆。

當各種壓力,壓斷了內心能夠承受的最後一根稻草的時候,內心或多或少會出現波動。

我曾經看過一句話:一般很多內心浮躁症狀的產生,是因為認知觀念的錯誤導致的。

我解釋一句話,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偏執了。

經常有讀者內心非常痛苦,焦慮的時候,我會讓他換一種角度思考問題。

這個世界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兒,很多你現在認為讓你內心焦慮痛苦,或者給你帶來壓力的事情,在生死面前都是不值一提。

那麼,為什麼還要糾結於這件事兒呢?當他們冷靜下來反省確實如此。

另外,我們再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讓你焦慮的事情,難道對你的人生真的就沒有一點兒好處嗎?

不見得,這就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很多人忽略事情另外的一面,所以執著於不利的一面,內心能不焦慮嗎?

03

原因第二:攀比之心,忘了自我

我曾經看過一個帖子,一個男士和妻子生活的非常幸福,後來出席同學會,這個男士帶著妻子順便去同學剛買的新房看看。

妻子本來是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嬌妻,但是看完丈夫同學的房子,回來之後成了「祥林嫂」!

後來,妻子生活中經常拿房子的事兒跟丈夫吵架,情緒暴動,最後得了焦慮症。

每到過年很多人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因為同學會變成了攀比會。

人的攀比心理,會把自己風光的一面拿出來炫耀,掩蓋自己寒磣的一面,最後都見著對方混得風生水起,自己是打腫臉充胖子,回去了焦慮症犯了,擔心自己的未來咋過啊?

生活如飲水冷暖自知,自己開心合適就是最好的生活,千萬別羨慕別人表面的風光,否則你每天都在焦慮當中。

04

原因第三:不會消化負面情緒

能夠在人群中傳染的不僅僅是瘟疫,還有情緒,無論負面還是正面,只要是情緒都會相互影響干擾。

中國有一句話「伸手不打笑臉人」,因為人一微笑對方衝動的脾氣就沒了。

同樣很多人焦慮是因為負面情緒太多,家人不斷給的負面情緒;工作中上司,同事給的負面情緒;伴侶之間經常傳遞負面情緒。

由於負面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消化,身上有很多被污染的磁場,干擾到了你的內在身心,長時間的累積,然後內心崩潰,焦慮症犯了。

如果你有心,可以仔細觀察,絕大部分的人沒有消化自己負面情緒的意識。

比如你如果在公司里被上司罵了,很多人回家了會逮著自己的兒子罵。但不會把自己的情緒處理乾淨,然後再回家。

一個不會處理負面情緒的人,是活在一個磁場不和諧的環境里,別指望他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得焦慮症就更常見了。

我們身邊見到的很多垃圾人,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控制不住情緒,或者不會消化負面情緒,撞到這種人如果你自己不冷靜,很容易受到傷害。

正確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冷靜思考處理問題,多聽聽音樂放鬆,運動,冥想都可以解決。

千萬不要通過發泄到別人的頭上,解決負面情緒,或者是憋在心裡,前者影響對方情緒,後者對自己身心不利。

05

原因第四:經不起打擊的人

我在知乎里看到很多人得焦慮症,一個共同的原因,是人生發生了一次變故,然後經不起打擊,最後在神經上出了問題。

我有一個同學曾經也因為感情受挫,最後得了焦慮症。

我了解她的性格,一個非常容易情緒失控,看問題偏執到鑽進胡同里出不來的人,在工作中常會跟客戶發生爭執,何時看到她都能感受到她坐立不安的焦慮。

最開始她以為只是情緒問題,後來影響到正常生活,去醫院檢查,才知道自己得了嚴重的焦慮症。

經不起打擊和經不起壓力的人都有一個共同之處,看待問題太偏執了,一條路走到黑。

我經常鼓勵身邊的朋友讀者們多看書,因為多看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認知,看待問題更全面,不容易偏執,這就解決了認知層面的問題。


論心態,得學學《三國》的司馬懿,不驕不躁,他的天下是熬出來的,不是打下來的,不急不躁熬死了曹家三代,最後天下是他司馬家的。

現在的年輕人也別太著急追求成功了。

每個人的爆發點不一樣,歐巴馬50多歲退休,特朗普70多歲才當總統,心平氣和做自己,才是歲月靜好!

生活雖易,人生不易。

我把每次自己遇到挫折不愉快,安慰自己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兒,人生是修煉自己的過程,不在於最後奔赴的結果,別太著急趕路,而錯過了路上風景!

過度的關心自己,到最後就有可能轉變為焦慮。這些人通常會以自己為中心,異常的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當身體出現任何的特殊時,他們就會表現為十分的不適,最後演變為嚴重的焦慮障礙。

如何面對?

1、要自信

當焦慮的症狀發生的時候,可以在心理面反覆的告訴自己「我可以的」「我沒有問題的」,讓自己能夠在心理面相信自己的能力,這樣也能讓你漸漸的消除焦慮的一些症狀,使身體相信焦慮已經過去;

2、要樂觀

焦慮症的情況主要是患者缺乏自信心,所以當發生焦慮症的時候,不妨想像一下自己過去的輝煌成就,或者是想像一下自己那些是做的很成功的,讓自己保持著樂觀向上的心情,這樣也就能很快的化解焦慮與不安的情緒,可以很快的恢復自信的情況;

3、要營養

保持吃清淡食物,均衡營養;比如我們要在炎炎烈日裡吃 一些清爽的東西來降降火,一般可以多喝些綠豆湯之類的,同時還可以排毒。另外可以進行一些戶外活動,讓自己的汗腺盡情的流淌出來,然後用溫水舒舒服服的沐浴一番,這是想心情不舒暢也不行了;

4、要幻想

所謂的幻想,就是指讓幻想自己躺在陽光普照的沙灘上,有涼爽的海風徐徐的吹過來,可以聽到海的聲音,這樣能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一定的放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也是預防焦慮症的好方法。

當我們感到焦慮時,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來幫助自己走出這困擾呢?

1、嘗試自我鬆弛

即從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況下,去想像種種可能的危險情景,讓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現。並重複出現,你慢慢便會想到任何危險情景或整個過程都不再體驗到焦慮。此時便算終止。

2、學會自我反省

有些神經性焦慮是由於患者對某些情緒體驗或慾望進行壓抑,壓抑到無意中去了,但它並沒有消失,仍潛伏於無意識中,因此便產生了病症。發病時你只 知道痛苦焦慮,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種情況下,你必須進行自我反省,把潛意識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訴說出來。必要時可以發泄,發泄後症狀一般可消失。


3、採取自我刺激

焦慮性神經症患者發病後,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此時,患者可採用自我刺激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 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症,同時也 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4、為自己增強信心

自信是治癒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誇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 懼。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焦慮症的患者,你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 點,恢復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隨著社會的壓力逐漸增大,這種疾病的 發病率也是越來越高。焦慮症雖然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但是大家對於疾病的患者也要有誤解,要積極的面對疾病才能夠更快的治癒。焦慮心理並不可怕,因為誰 都會與其相遇,可怕的是我們長期處於這樣的一種狀態當中卻無法自拔,當你感到焦慮時,不妨嘗試以上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qDnwXEBfGB4SiUwuAr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