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美育是教育的搖籃,是幼兒社會化的最初場所。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時代錯過了的東西,到了少年時期就無法彌補,到了成年時期就更加無望了。」可見,兒童美術教育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畫家林曦曾在談論藝術時,說過這樣的話:
「所有的藝術都是在做一件事,就是表達感情」。
如果藝術在表達情感,
那麼讓孩子去接觸藝術、學習藝術,
實際上就是讓孩子去感知這份情感,
是在培養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
現在很多父母都在孩子幼年時期兒童時期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學學美術,學學跳舞,不一定長大了要當畫家或者舞蹈家,只是讓孩子多一些技能,多一點興趣。其實無論音樂或者美術,再或者是書法朗誦,這些都可以提升孩子的藝術感,從小培養孩子的藝術感會讓孩子一生受益。
1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可以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天賦
有的家長給孩子既報了美術班又報了舞蹈班,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對美術不感興趣,但特別喜歡跳舞,這說明孩子對於舞蹈是有興趣的,而且可能很有天賦。
家長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藝術潛力的挖掘。
2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可以提高智慧和創造力
藝術的世界是廣泛的,有底蘊的,可以提升孩子對周圍世界感悟力,豐富想像力,提高孩子的審美,使孩子情感充沛。
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成年人五官不是很漂亮,但有很靈性,氣質很好,藝術感是可以讓人變得聰明,可以豐富人的內涵。
3培養孩子的藝術感能為塑造優秀人格打下基礎
幼兒時期是人格奠定時期,也是藝術教育的最佳時期。
北京大學美學教授關於藝術教育曾說過:「藝術教育說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簡明的說是修養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對孩子塑造完美的人格有重要作用。
可是只是讓孩子上些興趣班就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感了嗎?
遠遠不夠,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怎樣做可以培養孩子的藝術感呢?
這是需要家長的耐心,愛心,智慧和知識的。
1、不要定向,不要刻意,提高興趣,別給壓力 家長往往不能分清技能掌握和藝術培養。
培養藝術感不是刻意學習某項技能,要輕鬆,要吸引孩子,而不是給孩子壓力讓他必須學會什麼,必須掌握什麼,而是自然去體會和感受,去多元化的開放潛能,不刻意拘泥於形式。
2、讓孩子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感
多帶孩子親近自然是對孩子最好的藝術薰染,讓孩子看花的顏色,樹葉的脈絡,看露水的晶瑩,聽雨落下來的聲音,這些都是具有天然美感的,也都是能激起孩子的快樂的,只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引導,和悉心陪伴。
3、啟發孩子對藝術的感性認知,增加藝術欣賞
在國外,很多家長很早就會帶孩子去畫廊和博物館,而孩子也很早就對藝術流派,藝術風格有認識。 多帶孩子接觸一些經典藝術,無論音樂和美術,不必讓孩子強行記住什麼,但讓他認識和感知到那些藝術帶來的美感,他會對世界對知識會歷史有很大的好奇,而他的審美也會非同尋常的。
4、鼓勵孩子的塗鴉創作
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和標準評判孩子的作品,孩子的世界沒有成年人的束縛和規矩,當孩子塗鴉的生活,是他們用自己的方法描述世界,那個世界是本真的,是美好的,是值得鼓勵的。當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了鼓勵,他會願意繼續探索下去。
5、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美感
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給孩子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經常換一換客廳上的壁畫,讓孩子的視覺和聽覺經常有美的薰染。 生活本身美也是無處不在的。食物出了營養價值,顏色也是美艷絕倫的,把每一盤菜做的有美感,用時常的用品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這樣的創造會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的能量。
培養一個有藝術感的孩子,就是給孩子內在沖了電,給了孩子看世界美好的眼睛,給了孩子一種積極生活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