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扇與二胡中的京劇小曲洋洋盈耳、手工烘焙室放著色彩鮮艷的桌椅碗碟、多功能活動室滿牆的盆栽蒼翠欲滴、理療室的遠紅外線治療儀在啟動後泛出柔和的光……這便是玉泉區建華北街社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美景。
作為養老服務中心常客的嚴大爺說道:「我家離這裡不遠,路上來回很方便的,一個星期來這裡好幾次,有時候是來看書、喝茶、下棋,還有時候是做艾灸、足浴和按摩,這裡熱鬧又舒適,我交了很多朋友,環境好、設備好、工作人員態度也好,就像我的第二個家一樣。」
據了解,建華北街社區居家和社區服務中心秉著主題活動鮮明化、日常服務常態化、上門服務個性化的原則,依託自身平台,根據特困人員、低保人員、失能、空巢等老人的不同情況,為他們提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助急、助樂和康復護理「7+1+N」的多元化服務。平台自運營以來共為轄區老年人發放了237張愛心服務卡,與241位有服務需求的老人簽定了服務協議。其居家上門服務失能、半失能老人共計39人次;康復理療服務1498人次,助樂服務1689人次;日間照料服務37人次;助急服務457人次;定期舉辦主題活動14場,受益人數689人次。
受益於服務中心艾灸治療的張大娘也表示:「誰沒有老的時候呀?老人都希望自己困難的時候有人來幫一把,陪著說說話、散散步,哪怕讓我們有地方打發時間也是好的。日常護理、讀書看報、聽他們唱劇唱曲兒,有聊天的人,還能吃飯,這裡為我做了很多事,心裡特別感動。」
一把二胡一支笛,一曲《黃河》一份情。無獨有偶,在觀音廟社區的玉泉區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中,一幫「老小孩兒」們手捧樂器、樂譜享受著社區帶來的新福利,吹拉彈唱,喜氣洋洋。
據悉,玉泉區一直把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作為基層養老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不斷加強完善集聚資源、集聚服務、集聚民心的服務綜合體建設,探索「居家+社區養老」實踐,不斷提升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促成市、區、社區三級聯動,破解基層養老難題。
如今,老年群體越來越成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問題也成為社會焦點之一,居家和社區養老綜合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是推進社會和諧公平的一大助力,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培育發展養老產業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的必要舉措。(泉媒體記者:崔峻峰 實習記者:石金南)
編輯:高薇晰 王琛琛 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