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在情感中大多都處於劣勢,特別是身處在舊社會中的女人,往往成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顧少川的第一個妻子張潤娥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一、幼年訂婚
顧少川在他自己的自傳中曾對自己四個妻子對他的影響分別用兩個字做過概括,不同於第二任妻子的「主貴」,第三任妻子的「主富」,第四任妻子的「主愛」,他對張潤娥的評價則是毫無感情的「主命」。
「主命」的意思,就是二人的結合都是因命運的捉弄,雙方無可奈何的妥協。他將之視為意外,甚至是封建社會對他的殘害。
可憐張潤娥何其無辜,懵懂年紀被訂婚,豆蔻年華被離婚,連愛情的美好都不曾體驗過一絲一毫,就已經成為下堂婦了。
1890年,張潤娥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叔姥爺張雲驤是上海特別出名的神醫,父親張衡山在傳承了其叔父醫術的同時,還會一點面相之術。
張衡山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自然是寵得厲害,平日裡都當寶貝一樣捧著,就怕自家閨女受一丁點委屈。
可能做父親的想得都比較長遠,張衡山每每想到等自己老了,無法再給女兒最好的疼愛和優渥的生活時,總是愁得睡不著覺。
他得早早為女兒的後半生幸福做好鋪墊才行。
也正在這個時候,好友顧晴川家的小兒子生病了,請他上門診治。
當時的顧少川年僅十二,可待人接物卻十分得體。哪怕因為生病臉色有些蒼白,可那雙劍眉星目,卻給張衡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將顧家小子的病治好後,因為打了多次交道,張衡山對這孩子是越看越滿意,憑他那還能拿得出手的相術,他看得出來這個孩子未來是有大機緣大出息的人。
於是,張衡山心裡有了一個想法。他想為自己的女兒與顧家小子定個娃娃親,先把這未來的人中之龍變成自己的女婿,女兒的後半輩子就有著落了。
說干就干,張衡山跑去與顧晴川商量,兩個老爺子都覺得這門婚事不錯,立馬就拍板訂下來了。
那個時候,顧少川12歲,張潤娥10歲。
二、情愫暗生
這之後,顧少川也時常去張家做客,偶然間也能瞥到一眼自己那命定的小未婚妻。於當時的他來說,好像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不過就是多一門親戚走動罷了。
可對10歲的張潤娥來說,這個偶爾出現在自己家的男子,就是自己未來的丈夫了。她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若不是優秀的男子,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可偏偏,這少川就恰巧撞進了她心底。她開始默默期盼自己快點長大,這樣就能早日成為他的妻子,與他舉案齊眉,相濡以沫。
當時顧家的條件大不如前,顧父原本是想著將在育才中學畢業的顧少川送去商行裡面當學徒,以後能做個商人維持生計的。
可親家公聽見他的想法立馬就制止了,表示這個孩子是將來有大出息的,萬不能因為他們二人就斷送了大好前程。於是自掏腰包,將顧家小子送進了當時全上海最好的聖約翰大學。
在這所西方學校學習了四年,顧少川整個人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接觸到的人都是非富即貴,且個個宣稱要做獨立的人,要有獨立的思想。顧少川覺得自己也應當有更高的追求,於是便想到了出國留學。
此時的張潤娥已經14歲了,她經常聽父親提起自己的未婚夫在學習上如何刻苦,又是怎樣聰慧過人。她開始覺得有點自卑,好像如今的自己顯得太過普通,有點追不上未婚夫的步伐了?
緊接著,她又聽到父親說未婚夫想要去國外留學,父親為了支持未來女婿,甚至變賣了部分祖業才湊夠了高昂的留學費用。據說那筆錢可以讓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愁吃喝一輩子。
父親告訴張潤娥,等少川留學回來就能和她成親了。但少川在國外洋墨水吃得多,有些小脾氣,對她這個未婚妻也提了不少的要求,希望她能放足,並且學習英語,這樣二人將來的交流才不會有問題。
張潤娥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她雖然不明白為什麼要學英語才能交流,難道出國幾年少川就不會說中文了嗎?可她仍然願意為了少川去改變和學習。
三、悲劇婚姻
眼看著張潤娥已經出落成標緻的大姑娘,可顧少川卻仍沒有回國成親的打算。不僅張衡山一家有點慌,就連顧家也慌了。
畢竟自家兒子可算是掏空了親家公的家底才培養出來的,這要是孩子一出息就當了負心人,那他們老顧家在外人面前怕再就抬不起頭來了。
於是顧家想方設法地叫顧少川回國,甚至顧父還裝起了病,等將顧少川哄回國後,又以死相逼讓他立即與張家小姐完婚,給人家一個交待。顧少川無奈,只能被迫接受這門包辦婚姻。
而此時的張潤娥根本不知道這些內幕,父親只是告訴她她快要出嫁了,讓她準備準備。她那顆思念了未婚夫多年的心,再次怦怦直跳。
婚禮順利舉行,張潤娥穿著鳳冠霞帔坐在喜床上滿懷激動地等著自己的丈夫,想像著婚後二人美好的生活,還未飲交杯酒,人卻已經醉了。
可一直等到第二天天明,張潤娥也沒有等來丈夫。後面丈夫才閃躲著說自己喝醉了,怕影響她休息於是去了另一個房間睡覺。
張潤娥信以為真,盡心照顧著宿醉的丈夫。與丈夫一同去拜見公婆兄嫂,沒有半點不悅。
可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接連幾天晚上都不見丈夫回房,張潤娥就明白,丈夫或許並不願意娶自己?
她得知原來這幾天夜裡丈夫都躲在婆婆房裡,覺得實在是太不雅觀,於是勸丈夫回房睡覺,表示如果丈夫不願與她同床,二人可以分床睡。
一邊是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一邊是嬌妻深明大義的理解,顧少川不好再繼續躲下去,同意回房睡覺。他睡床,張潤娥打地鋪。
就這麼的,在外人看來本是佳偶天成的一對,實際上卻結婚數日連手都沒碰過。
顧家父母以為兒子兒媳已經同房,便放下心來,不再拘著他,同意他繼續出國讀書。但只有一個要求,必須帶上兒媳一起,夫妻二人不能分開。
顧少川只得答應,帶著懵懂的張潤娥前往美國。哪怕是在去美國的船上,也仍然堅持與張潤娥分床睡。
張潤娥內心無比苦澀,卻也只能當作丈夫是暫時還不了解自己,相處得久了,定然會接受她的。
可誰知等到達美國後,顧少川直接將她拜託給費城的一對夫婦照顧,而他自己卻直奔紐約,將新婚妻子就這麼丟一邊了。
最令張潤娥難受的是,顧少川一直對外人稱她是他的妹妹,偶爾來看她也總詢問她將來有什麼打算,英語學得如何了。從來不曾關心過她一個女人,在陌生的國度生活得好不好,會不會害怕,想不想父母親人。
在美國待了一年,顧少川終於還是提出了離婚。對她說著二人的婚姻是如何的荒唐,他是如何的被迫,她應該有如何的獨立人格,自己還年輕有著怎樣的抱負不想被婚姻束縛……
顧少川說了很多很多,張潤娥只默默聽著,回應不出一個字。因為她早已經被「離婚」二字嚇慌了心神,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那些她想像中的二個人的美好被現實徹底擊敗,她甚至還來不及讓丈夫發現自己的優點,就要被丈夫無情地拋棄了嗎?
她不明白,如果二人的婚姻真的是一場錯誤,那為什麼丈夫出國前不提出退親?為什麼丈夫還要以准女婿的身份接受父親的資助?為什麼後來又還要娶她?丈夫到底明不明白離婚對一個女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既然是錯,難道不應該從一開始就拒絕嗎?她找不出自己到底錯在哪裡,難道就因為她小時候裹過足,沒學過英文?可她後來不是放足了嗎?不是開始學習英文了嗎?她到底差在哪裡?丈夫都未曾與她交流過,是怎麼發現兩個人沒有共同語言,無法溝通的?
想不通一切,可顧少川要離婚的決心很堅定。張潤娥既傷心又絕望。但她不是喜歡死纏爛打,自降身份的女子,既然你不愛,那我便放手。
一年後,兩人簽好離婚協議書。簽字前,張潤娥做出最後的嘗試,問顧少川離婚後自己應該怎麼辦?
誰知顧少川說她可以繼續留在美國求學,或者也可以回國教書,反正要做一個獨立的女性,不可依附他人。
張潤娥死心了,乘上回國的客輪,孤身一人迎接著即將出現的狂風巨浪。
四、出家為尼
這一場維繫了僅一年多的婚姻成為了張家的恥辱,無數嘲笑,謾罵,詆毀都湧向張潤娥。她沒有說顧少川一個字的不好,默默替他承受了一切。
正當張潤娥打算重拾信念,好好生活時,父親張衡山卻因承受不了這樣的屈辱,抑鬱而亡。死前對女兒愧疚不已,說自己會看人生,卻看不懂人心,害了女兒了輩子。
先失至愛,又痛失至親,雙重打擊下,張潤娥覺得人生了無生趣,直接在陸家觀音堂剃光了頭髮,做了尼姑。
如果只是如此,張潤娥或許慢慢也能走出來。可誰知不到兩年,他就再次高調與前總統的女兒結婚了。這讓張潤娥悲憤交加,在家人的勸說下,將一紙重婚的狀紙遞上公堂,哪怕不能把顧少川怎麼樣,噁心一下人也還是行的。
一個善良純真的女子,就這麼被毀了,一生吃齋念佛,再無半點生趣。甚至連一張與顧少川的合影都不曾留下。
參考資料:《顧維鈞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