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不倒翁「失節」幾十年,卻被十一個皇帝當作寶

2019-09-18     有兩夏子


中國有句古話,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人能混個三朝元老就算不錯了。

但有一個人,在他四十幾年的從政生涯中,前前後後跟了十一個皇帝

這個人就是五代十國的馮道

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天下不停地在不同的人手裡交換。不僅幫很多人實現了「皇帝夢」,也為很多能人異士開闢了施展抱負的地方。

於是,就有了流水的皇帝,鐵打的馮道!



馮道,出生在農村的耕讀之家。什麼叫耕讀之家呢,就是既要種地又要讀書。

這種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模式,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但年輕時候的馮道整天啥事不做,就喜歡讀書。雪下得那麼深,他讀得那麼認真。灰落得那麼厚,他讀得那麼認真。

俗話說的好,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你就贏了。

馮道在這樣的拼勁下,終於成為了一個說話好聽,寫文章又好的文人。

二十幾歲時,他有才的名聲終於被傳播出去。當時的幽州節度使的劉守光知道後,就給了他一個小官做。

就這樣,馮道一直跟著劉守光混到了二十九歲。

這個時候,馮道的人生,如果按照平常劇本走,一眼就能看完。他應該完全想不到自己接下來會有一批皇帝老闆們如走馬觀花般的進入他的生活。

911年,劉守光準備攻打定州,馮道作為下屬勸了他一下。

劉守光雖然給了馮道一個小官,但他並不是什麼好人。早前還因為和爸爸的小妾通姦而被趕出家門,並被斷絕父子關係。所以當他聽到馮道反對自己時,轉身就把馮道打入了大牢。

幸虧後來得人營救,要不然馮道的小命很可能就這樣完結了。


出獄之後的馮道立馬逃命投奔到了晉王李存勖手下。在這裡,馮道混得非常好,官職一路飆升。

就這樣,馮道又愉快地工作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在他四十一歲的時候,李存勖稱帝,就是後唐的開國皇帝,後唐莊宗。這是他跟的第一個皇帝老闆。

後來李嗣源殺了莊宗,自己當了皇帝,是為明宗。馮道又跟著明宗混。這是他跟的第二個皇帝老闆

明宗死了,閔帝繼位,這是他跟的第三個皇帝老闆。

結果潞王李從珂造反,閔帝出逃。馮道直接打開城門迎接了李從珂,並擁戴他為皇帝,這就是後來的後唐末帝。這是他侍奉的第四個皇帝老闆

936年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稱帝,建立後晉,稱為後晉高祖

馮道憑藉著超高的人氣,一入後晉的朝堂就官拜宰相,並且深得後晉高祖的喜歡。據說當時後晉高祖對馮道的寵愛,無人能及。這是馮道的第五個皇帝老闆


後晉高祖像

俗話說得好,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馮道65歲那年,契丹又反過來滅了後晉,馮道送走了後晉的第二位皇帝後晉出帝。迎來了自己的第七個皇帝老闆耶律德光

在政權更迭,大家都忙著逃命的時候,只有馮道非常淡定地去朝見了新的統治者耶律德光,順便拍了一下耶律德光的馬屁。

耶律德光見到馮道,問他:「天下的百姓現在該怎麼救?」

馮道說:「天下的百姓,佛祖都救不了了,只有皇帝您能救得了。」

拍馬屁拍的如此赤果果,還是第一次見吧!

耶律德光很高興,就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邊。

雖然馮道又變節了,但是這次他卻保護了很多中原的百姓沒有遭到契丹軍隊的屠殺。

同年,後漢建立!

在跟著耶律德光回契丹的途中,因耶律德光去世,永康王為了回契丹奪取皇權,就把馮道這些後晉的降臣留在了鎮州。幾個月後,後漢軍收復了鎮州,還把契丹趕出去好遠。

這一次,馮道又又又.....又成功變節加入了後漢的隊伍,還被後漢高祖授為太師,昔日風光再現。


可惜的是,後漢的兩個皇帝,一個死得急,一個愛作死。短短几年,又被滅了。馮道侍奉的第八和第九個老闆就像過眼雲煙一樣,消散在他的面前。

951年,後周建立。後周太祖郭威又拜馮道為太師和中書令,這時候的馮道已經69歲高齡了。這也已經是他侍奉的第十個皇帝老闆

954年,後周太祖去世,養子柴榮繼位,稱後周世宗。這是馮道侍奉的第十一個皇帝老闆,也是最後一個老闆。

繼位後的柴榮剛好碰上北漢趁機入寇,攻打上黨。年輕的柴榮決定親自帶兵去干架,馮道不看好這場戰役便盡人臣之力竭力阻止


柴榮

柴榮說:「唐太宗那時候大小戰事都是御駕親征,為什麼我不可以?」

馮道說:「您不是唐太宗,不能和他比較。」

柴榮聽了很生氣,本來他就不喜歡這個歷經了那麼多朝代的「牆頭草」。於是借著這個由頭罷了馮道的太師之職,讓他去處理後周太祖的後世。

在官場遊刃有餘的馮道終於栽了一個小跟頭,沒過多久就病死了。享年七十三歲,也算是得了善終。

在古人的眼中,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像馮道這樣一直都在「失節」的,縱觀歷史都很少見。

他這一輩子,不是在變節,就是在變節的路上,也怪不得歐陽修都說他是「無廉恥者」。

但他究竟是小人,還是明哲保身呢?

從他個人能力看,馮道是一個有資本,有說服力的人。

首先,他有自己的才華,會寫文章就是他的硬核優勢。據說李存瑁占據河北時,就因為馮道文章寫得太好,而把文書工作全交給了馮道

他憑藉著能寫一手好文章和好書法大放異彩,給李存瑁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老闆日後功成名就想提拔人才的時候,當然第一個想到他啊。


馮道

其次,馮道在其位謀其職,並不是只會拍馬屁。他在後唐工作時,就提拔了很多孤寒有才的人士,抑制了那些沒啥本事只有出身士子的任用。

在後晉建立時,馮道明知是虎穴,還主動請纓出使契丹。老闆怎麼可能不喜歡這樣的員工呢?不提拔他提拔誰?

而且不止老闆喜歡他,他在老百姓中的口碑也很棒

父親去世時他辭職回家守孝,剛好遇上年成不好的時候。於是他就把自己的俸祿全部拿出來賑濟鄉民,自己卻住在茅草棚中,對官吏所贈的財物,分毫不受。

要是得知鄉里有年老無力耕種的人,馮道還會半夜三更跑到人家地里幫別人耕種。這種像做小偷一樣做好事的人,大家應該也是第一次聽說吧!


因為名聲太好,那時候的契丹還準備組團來把馮道偷回契丹加以重用。最後因為邊防將士早有準備,這件事才沒有成功。

在行軍打仗時,馮道也是貴而不嬌。一個文人,堅持和士兵們同吃同住。

他經常住在破茅草屋裡,沒有床就睡在草垛上,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補貼軍用,和士兵們一起吃大鍋飯。

有將領把搶來的美女送給他,他果斷拒絕。將美女安置在別室里,然後幫美女找到她們的主人,將其送還。

也怪不得每一個朝代的皇帝們都會大力任用馮道。這樣一個忠心務實,體恤百姓,還能幫統治者籠絡人心的人,哪個皇帝不想擁有呢?

當然,馮道之所以能遇到這麼這麼這麼多皇帝,最關鍵的一點還是他活得夠久

而他活得夠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態好

馮道的心態不是一般地好。有人為了嘲諷他,在驢子臉上貼上「馮道」。別人告訴他,他一點都不生氣,說:「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可能只是這頭驢在找主人吧!」

他還在晚年自稱「長樂老」,所以他長命快樂地活到了七十三歲。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相當長壽了。


從這些情況看來,說馮道是個君子嘛,他有點配不上,因為他多次變節沒有家國情懷。

說他是個小人嘛,他也沒做出賣自己國家的事,只是國亡之後另謀生路,仍然盡心盡力為國為民。

沒有處在他的時代,我們也無法評價他這樣不斷跳槽到底是什麼性質。生逢亂世,想必賢和姦的標準應該也要不一樣。

也不排除,有些嘲諷馮道是小人的人,暗地裡卻在羨慕他混得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nMRG0BJleJMoPMfQ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