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消化吸收,膽汁酸讓飼料油脂降本增效附17肉雞使用案例

2022-04-18     愛養殖的樂樂

原標題:乳化消化吸收,膽汁酸讓飼料油脂降本增效附17肉雞使用案例

在飼料中使用乳化劑增加油脂利用率的方法由來已久。作為一種雙親性分子,膽汁酸因為具有乳化的功能,不少人認為它是一種乳化劑,其實這是對膽汁酸的誤解。膽汁酸是個「寶藏產品」,為啥這麼說呢?

想要在飼料中通過油脂來降本增效,一方面可以減少油脂添加量,通過相對便宜的添加劑提高利用率,達到和原來差不多的效果,這是降本;另一方面,可以不改變油脂添加量,使用添加劑來達到增加油脂利用率的效果,這是增效。當然也可以兩者相結合來達到更好的效果。

在提高油脂利用率方面,乳化劑具有乳化作用,但並不能幫助後續的消化吸收,而膽汁酸貫穿脂肪乳化、消化、吸收的全過程。

你肯定會問:只乳化不行嗎?咱還是說,只乳化的話增效並不夠。

我們使用乳化劑的最終目的,是想要提高飼料中油脂的消化吸收率,但是在油脂的利用過程中,乳化、消化和吸收三者緊密聯繫,乳化效果再好,也不代表消化吸收效果好。

就相當於我們要過三道關卡,只有第一道門卡,剩下兩道門都要翻牆過,多費勁呀。膽汁酸就是「一卡通」,乳化、消化、吸收三道門都可以輕鬆通過。

膽汁酸和乳化劑發揮作用圖表

在脂肪的消化階段,脂肪酶起著關鍵作用,而在腸脂肪酶和胰脂肪酶中,胰脂肪酶又承擔著絕大部分的工作。胰脂肪酶不能直接水解含8個碳原子以上脂肪酸的脂肪,這個時候胰脂肪酶與膽汁酸結合,空間構象被改變,就能與脂溶性底物結合,發揮水解的作用。

膽汁酸與脂肪酶結合改變其空間結構

下表是通過測定一段時間內油脂(豆油)的酸價高低來評價脂肪酶(豬腸道分離而來)對油脂、膽汁酸+脂肪酶對油脂的水解程度,實驗結果說明膽汁酸增強了脂肪酶活性,能夠幫助油脂不斷被消化成游離脂肪酸。

在吸收階段,膽汁酸與脂肪酸形成混合微團,攜帶脂肪酸到腸絨毛表面,小腸上皮細胞存在特異識別系統,游離脂肪酸會被拒之門外,膽汁酸具有被小腸上皮細胞識別的鑰匙,脂肪酸與膽汁酸結合後能順利進入小腸上皮細胞,完成吸收過程。

膽汁酸與脂肪酸形成復合物進入小腸上皮細胞

除此之外,膽汁酸還有保肝排毒、抗菌抗炎、調節代謝等獨特作用(見下表)。

乳化劑與膽汁酸的功能

附817肉雞使用膽汁酸降本增效實驗

肉雞817育雛期(0-20日糧)添加不同濃度的30%含量膽汁酸,取代不同劑量的油脂(豬油:豆油=1:1)對消化率的影響(如下表)

如上表所示,在肉雞817添加膽汁酸200-250克/噸(250計),同時取代2-4公斤/噸油脂(以3公斤計),脂肪消化率平均提高3.75%(83-80/80=3.75%)。對於肉雞日糧常規添加油脂5%計,添加膽汁酸可以節約油脂50*3.75%=1.875公斤,以當時油脂價格8500元/噸膽汁酸的添加成本約14~17.5元/噸,可以節約成本(1.875+3)*8.5-17.5≈23.9元/噸。

膽汁酸在提高脂肪消化率,節約能量水平,降低飼料成本方面都有價值貢獻,特別是在油脂價格高位的今天,需要更好地利用膽汁酸來降本增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9ab3eaf70e9f8c35293502b9ebc3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