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矚目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冬奧會)於2022年2月4日(立春)晚8點在中國北京正式開幕!這一屆冬奧會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病毒奧密克戎毒株肆虐(美國每天確診感染人數25萬以上,總確診人數接近2900萬,死亡人數累計達90萬)的大背景下召開的,因此,新冠肺炎的防控應該是本屆冬奧會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障措施之一。
1、北京冬奧會新冠肺炎防控政策
本屆冬奧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結合我國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採取了一整套「閉環管理」措施。整個冬奧會期間各項防疫措施運行正常,一切順利,冬奧會已於2022年2月20日圓滿落幕。那麼,何為本屆冬奧會的「閉環管理」?它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2021年10月下旬,國際奧委會、國際殘奧委會和北京冬奧組委共同發布了第一版《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防疫手冊》(簡稱《防疫手冊》),宣布「閉環管理、減少接觸、不得接觸城市層面」等防疫措施,12月中旬發布了第二版。
該《防疫手冊》的制定是基於如下六大原則:一、簡化辦賽,最大限度地減少非必要活動和環節,特別是縮減人員規模;二、堅持接種新冠疫苗;三、堅持閉環管理;四、堅持有效處置,一旦發現疫情,科學精準及時處置;五、堅持防控一體化,把冬奧會疫情防控全面融入主辦城市疫情防控體系,確保賽事和城市安全;六、堅持統籌兼顧,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以運動員為中心,兼顧各方需求,提升參賽體驗,創造良好條件。
《防疫手冊》的關鍵措施包括:閉環管理,檢測、追蹤與隔離,提倡疫苗接種(除非有醫學豁免證明,否則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所有來華人員需要進行21天集中隔離),提倡衛生意識(戴口罩、勤洗手和勤消毒等)並儘量減少接觸(儘量避免人群在密閉空間中規模聚集,減少密切接觸),要求所有參會組織指定新冠疫情防控聯絡官,為涉奧人員提供幫助,了解《防疫手冊》內容,並理解遵守規定的重要性等。
2、冬奧會「閉環管理」政策的生物安全對標與解讀
任何傳染病的防控,原則是一樣的或者說是相通的。新冠肺炎的防控,很多方面可以對標非洲豬瘟的防控。
豬場非洲豬瘟防控有兩個核心點:1. 劃好紅線,明確哪裡必須絕對乾淨和安全(凈區),哪裡可能是被污染的(髒區),並把控好凈區與髒區之間的關鍵控制點,防止髒區可能存在的病毒傳入凈區(即生物安全防控);2. 對高風險豬群(特別是異常豬)和環境進行檢測,及早發現污染點和早期感染豬只,及時啟動「拔牙」(非洲豬瘟精準檢測清除的民間簡稱)程序,定點清除。相對應的,國內的新冠肺炎「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核心是:1. 努力守住國門;2. 及早發現感染病例,局部定點隔離處置。比較上述新冠肺炎動態清零與非洲豬瘟防控思路,二者基本一致,只是我們的非洲豬瘟防控基本上是單個豬場單打獨鬥或者就近幾個豬場組成小區域防控聯合體,而新冠肺炎動態清零防控是把整個中國版圖作為一個整體,防控範圍非常大。
本屆冬奧會的閉環管理是一種特殊防疫管理措施(對比東京奧運會特別明顯),它能在確保完成冬奧會必要的日常活動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接觸(完全避免閉環內外的接觸),保證入境涉奧人員和國內民眾的安全(前一陣自媒體炒作有二名美國軍人參會似有搞破壞之嫌。其實,從我們防疫措施的硬體和軟體分析看,這種可能性基本為零)。
本屆冬奧會的閉環管理政策與前面提到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其實是一脈相承的,核心是生物安全物理硬隔離,只是閉環管理把生物安全紅線進行了調整。前面「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生物安全紅線是國境線,關鍵控制點在國門的各個入境口岸;而冬奧會閉環管理的生物安全紅線在國境線的基礎上,在北京市城區、北京延慶區和河北張家口市的局部區域(冬奧會指定的閉環區域)圈出了幾個「髒區」(或者說「緩衝區」),符合冬奧會《防疫手冊》的外來人員可以直接進入該區域活動(進入該閉環區域的人員確實採取了一定的免疫、檢測等防疫措施,以儘可能地降低疫情發生的風險,因此該區域可以看作「緩衝區」。但畢竟國境外是「髒區」,新冠疫情形勢複雜,而這些入境涉奧人員沒有進行隔離,也沒有進行足夠有效的檢疫,依然不能排除帶毒、散毒的風險,因此從生物安全角度看使用「髒區」更準確。冬奧會結束後這些入境涉奧人員原則上依然不允許與閉環外的國人接觸,而是直接歡送離境。凡是不可控、不明確的區域,哪怕是「乾淨」的,我們原則上需要將其認定為「髒區」,這是生物安全的一個基本原則,否則就相當於在賭博,對於非洲豬瘟的防控,賭輸了可能會付出整個豬場千萬級甚至上億人民幣的代價)。
入境涉奧人員通過飛機到達首都國際機場,隨後進入這些閉環區域(即通過飛機將國境外與這些閉環區域相連接),而這三個區域(指三個大區域,局部還進一步細分成不同數量的小區域,如北京市區還進一步分為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五棵松體育中心和首鋼滑雪大跳台6個場館,承辦開閉幕式的國家體育場鳥巢,以及運動員入住的奧運村等)及各小區域間用閉環的交通進行連接(包括高鐵和高鐵站也進行了候車廳、站台、車廂的物理區隔)。冬奧會閉環區域類似於在中國地圖(除正在「清零」的個別疫點外,絕大部分中國版圖為凈區)上特定地設置而「鼓出來」的幾個小泡(髒區),或者可以想像成是一片空曠水域中的幾個孤島。
3、生物安全紅線動態調整的類似案例
其實,非洲豬瘟防控的生物安全紅線也是可以「靈活」或者可調整的(基於非洲豬瘟防控的複雜性,一定程度上更需要「靈活」和調整)。我們在非洲豬瘟「拔牙」期間就使用了類似的思維方式(「孤島」與「擺渡」思維方式),進行生物安全紅線的調整(甚至是隨時調整)。我們通常會把發病的區域「圈起來」呈「孤島」,將病毒限制在該「孤島」(髒區)中,劃好紅線,把控好關鍵控制點,不讓非洲豬瘟病毒擴散;或者,當污染面很大時,將尚未傳入發病的區域(豬舍)「圈起來」成為生物安全凈區的「孤島」(只是將髒區和凈區進行了調換,但上述二種方案的背後邏輯相似)。
同樣,新冠肺炎「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下正在發生疫情的區域(如最近杭州奧密克戎疫情的疫區和疫點),也可以看成中國版圖上局部鼓出的一個(或幾個)「髒區」泡(因可控性的差異,防疫政策上可能沒有冬奧會閉環管理要求那麼高和那麼廣),根據流行病學追蹤結果和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和封控。
4、北京冬奧會《防疫手冊》其他措施解讀
除嚴格物理隔離的「閉環管理」政策之外,《防疫手冊》還有其他的一些措施。
其中,「檢測、追蹤與隔離」相當於動態清零「拔牙」措施的升級版,例如冬奧會閉環內人員需要每天採樣檢測新冠病毒核酸,每天檢測和報告體溫等,目的是第一時間發現感染病例(即及時發現傳染源,發現疫情苗頭)。
提倡新冠疫苗接種,對應於傳染病防控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中的第三個環節,即保護易感「動物」,目的是儘量減少閉環內人員的易感性,即使有少量病毒污染也不易被傳染上並進一步擴增、擴散和傳播(傳染病的發生非常像森林大火,疫苗接種類似於將柴火用水打濕,不易被點燃)。
提倡衛生意識和儘量減少接觸是對應基本環節的第二項,即控制或切斷傳播途徑,減少傳播機會。
新冠疫情防控聯絡官政策屬於管理層面的設計,可能不完全恰當,但這些聯絡官有點類似於豬場非洲豬瘟防控的主管獸醫或場長(或老闆),以利於制定的政策能嚴格執行到位(或依現場情況及時反饋和調整)。又猶如,豬場非洲豬瘟精準檢測清除的成功,特別需要一位有魄力、果斷的老闆(或場長或主管獸醫)親臨和拍板(即需要快速果斷地決策和處置,而謀劃也許可以借用余老師這樣的技術外腦),因為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早、快、嚴、小」。
中國新冠肺炎「動態清零」防疫政策的巨大成功,冬奧會閉環管理有條不紊地開展,都是生物安全防控的充分體現。因此,我們還有理由懷疑生物安全「搞不定」非洲豬瘟嗎?
專家點評
所有傳染病的防控,其背後原理和邏輯是相通的。北京冬奧會的「閉環管理」與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動態清零」政策一脈相承,而新冠肺炎「動態清零」防控可以對標非洲豬瘟的生物安全防控與「精準拔牙」。
余旭平老師在浙江大學專門從事動物傳染病學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工作,臨床服務以豬病為主。為了讓學生、廣大基層獸醫工作者、廣大養殖戶主們能認識、掌握和更好地應用傳染病學防控知識,提高牧場防疫能力和生產水平,余旭平老師除關注動物傳染病(如非洲豬瘟)外,還關注新冠肺炎(及之前的非典),希望通過對人類新冠肺炎疫情狀況的實時分析和復盤,將這些生動、鮮活的實戰案例融入流行病學分析和動物傳染病防控的教學和科普中。
「北京冬奧會閉環管理的生物安全解讀」一文通過將非洲豬瘟的生物安全防控、非洲豬瘟「拔牙」策略與新冠肺炎「動態清零」、冬奧會「閉環管理」的生物安全防控核心內容進行類比與分析,進一步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安全規則(生物「紅線」,劃分凈區、髒區,進行生物安全硬隔離;生物安全關鍵控制點,把控杜絕病原進入凈區),掌握生物安全操作理念。通過形象的比喻(生物安全髒區、凈區「小泡」「孤島」和「擺渡」等)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安全紅線在防控實戰中的動態調整。劃好紅線、把控好關鍵控制點,結合專業檢測和精準剔除,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應用生物安全技術努力防控好非洲豬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1337e6d5f7762256001bcb3bdc47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