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多邊形能力」價值凸顯。
作者 | 周若涵
編輯丨高岩
來源 | 野馬財經
當前,整個房地產市場仍處於調整之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房地產行業關聯眾多上下游產業,在走過至暗時刻後,行業也正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今年以來,伴隨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相關政策走向愈發明朗,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給整個行業吃了「定心丸」。
從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重要判斷,提出「適應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再到此後「認房不認貸」、首套房存量貸款利率下調、差別化住房信貸、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等一系列政策出台。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成為了主基調。
新形勢下,一些穩健型房企也受到外界更多的關注。比如發軔於浙江杭州的眾安集團(0672.HK),其於2007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旗下中國新城市(1321.HK)、以物業服務為核心的眾安智慧生活(2271.HK)亦分別於2014年、2023年在港交所上市,成為浙江省內第一家同時擁有房產、商業、物業三家上市公司的大型企業集團。在整個行業下行的背景下,其依然保持著良好的的增長態勢,穩健的財務狀況和多元的綜合開發實力。
在其成立26周年之際,一些關於該企業經營發展的研究分析受到外界關注。許多人想要知道的是,一家發展26年之久的老牌房企,何以能夠「穿越周期」,即便遇到行業下行,也呈現出越來越好的態勢?
行業轉型,保持財務結構健康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經歷了深度調整,曾經的高槓桿、高負債、高周轉的「三高」模式已成為過去式,「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成為行業發展新方向。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去年底開始,針對房地產行業,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包括地產融資「三支箭」、房地產金融16條等在內的各項政策,以應對出現的下行風險,促進行業在穩定中恢復。
「平穩」成為這兩年貫穿房地產業的一大關鍵詞。業內人士表示,對於處於大時代中的企業個體而言,當新的變革襲來,企業的價值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企穩」仍然是房企發展主旋律。同時,經營和財務狀況越健康的房企,越能優先從利好政策中受益,謀求更好的發展。
財報顯示,眾安集團凈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以及扣除預收款後的負債率均處於合理水平。同時,眾安集團的負債率也有明顯下調。
截止至2023上半年末,眾安集團凈負債率較期初下降6.15個百分點至59.7%,剔除預收帳款資產負債率同樣降低2.9個百分點至62.3%。長短債比為1.86,一年以內債務同比減少16.9%至45.8億元,同時5年以上的債務占比增加,整體的債務結構有所優化。持有現金56.16億元,較期初減少15.3%,現金短債比有所上升至1.23,屬於「三條紅線」的綠檔。
2023年上半年,眾安集團實現凈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122.2%,歸母凈利潤達1.97億元,同比增長42.8%。憑藉穩中精進的業績表現及持續優化的財務表現,眾安集團蟬聯「2023中國大陸在港上市房地產公司財務穩健性TOP10」、被中指院評為「2023中國大陸在港上市房地產公司投資價值TOP10」。
此外,在行業新形勢下,「保交付、穩民生」已然成為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2023年前三季度,眾安集團共計完成交付7310套,總交付面積近100萬平方米,所有項目均100%準時交付。
行業新常態下,房企「多邊形能力」價值凸顯
在行業人士看來,如今的中國房地產行業,總是讓人不禁聯想到三十年前的日本。現在的許多中國房企就如同三十年前,日本最大的開發商之一——大和房屋一樣,大部分收入來自買地、建房、賣房,而酒店、商場出租等其他服務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
不過,伴隨泡沫破裂,當年的大和房屋成功渡過危機,通過多元化戰略實現了收入結構反轉,成功穿越周期。特別是在最近10年間,大和房屋的十年增長率達到172%,排名前三的業務板塊分別是事業設施、出租房屋收入和商業設施,近十年分別增長了492%、107%和190%。
結合日本房企的經驗,業內人士稱,當前,中國房地產行業已步入轉換階段,新的機會也在湧現,地產行業正在迎來變革的前奏。
比如,今年,國家提出要「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簡單說,就是做好一套房子的改造,做深一個小區的運營,回歸「衣食住行」中的「住」這個字上來。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曾表示,以努力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為目標,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小區到好社區,從好社區到好城區。「好房子」一詞成為社會各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什麼是居民心目中的「好房子」?
根據「貝殼研究院」的調研數據,針對現階段物業服務、小區配置亟待改善,居民不滿意程度最高。相比之下,現階段居民對於住宅本身的不滿意程度居中,位列第三位。居民逐漸將關注重心從住宅本身轉向住宅以外的重要方面。
在上述背景下,業內人士指出,行業新常態之下,企業的綜合發展能力是突破發展瓶頸的制勝法寶,房地產企業的 「多邊形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與此趨勢相順應的是,眾安集團將「大連結大,小圍繞大」作為了企業戰略。簡單來說,即形成以房地產為主的上下游產業鏈,在持續穩固地產核心主業的同時,運用上市企業優勢,穩步推進輕資產運營模式,在房產、商業、智慧生活、建築、資本五大板塊均有布局。
通過確立企業綜合發展的行業競爭優勢,眾安集團實現房產、商業、智慧生活、建築、資本業務板塊紮實推進,促進產業鏈前後端協同互通,資源有效整合,積極賦能主業。
在主業房地產板塊,眾安集團以「穩增長」為核心思路,採取短期審慎、長期樂觀的觀點策略,深耕長三角經濟圈,充分利用公司在長三角地區的卓越品牌優勢,以「杭派精工」的品質打造美好社區。
目前,眾安集團共計開發項目150餘個,已建成項目面積達1200萬平方米,交付30餘萬戶業主,物業服務面積超1200萬平方米,在建及在營商業面積200餘萬平方米,城市綜合體、影院、醫院、酒店、民宿等項目全方位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眾安集團旗下中國新城市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以產業多元化為發展模式,其中商業運營業務由全資子公司——眾安商業集團進行管理,在杭州、寧波、金華等地布局多個商業項目,商業管理總面積達200餘萬方,已形成集投資研究、商業規劃、項目開發、商業招商、經營管理、資產管理於一體的開發運營管理模式。
今年,眾安商業集團憑藉成熟多元的產品體系、潮流創新的文化IP及持續穩健的發展步伐,榮膺「2023中國商業地產運營十強企業」。
此外,眾安資本、眾安管理等產業均有亮眼業績。多元產業的協同發展反哺地產開發的主營賽道,協助企業在財務堅實的基礎上,取得高質量的發展進階。同時,眾安集團還緊跟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變化的步伐,在酒店運營、物業管理及租賃等其他多元業務方面持續穩步推進,並已成為集團業務的重要增長推動力。
商業+公益,拓展產業布局邊界
作為一家深耕行業26年之久的老牌房企,在做好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回饋社會也是應有之義。
在加速推進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眾安集團通過以眾安慈善基金會為抓手,形成教育助學、人文關懷、商業向善、應急救災四大項目矩陣,先後發起了「花蕊計劃、青藤計劃、暖陽計劃、眾E空間」等慈善公益項目,將資助聚焦於困境兒童及學子、一線工作者等,覆蓋幼、青、中、老等多維人群。
「花蕊計劃」關注留守兒童、自閉症兒童等困難兒童群體,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教育及教學環境;「青藤計劃」資助貧困學子,支付學雜費的同時提供專業對口的實習、工作機會;「暖陽計劃」通過經濟資助、醫療救助、慰問陪伴等形式,為社會一線群體如消防員烈士家屬、殘疾人、建築工人等送去關懷;「眾E空間」以烘焙零售為造血機制,融合展示、宣傳、體驗、教育等公益功能模塊,為殘障人士開展就業融合的同時,作為公益展示、宣傳體驗的場所,成為公益+商業的新融合嘗試......
至今,眾安集團與眾安慈善基金會已將慈善羽翼延展到浙江、陝西、甘肅、湖北、貴州等全國10個省份,累計捐贈金額逾10億元,組織公益活動100餘場,帶領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超1萬人次,受益人數超150萬,並於2022年榮膺浙江慈善領域政府最高獎項——浙江慈善獎,公益之路愈行愈遠。
教育、養老、鄉村振興......對於眾安集團來說,投身於公益事業,承擔社會責任,一方面通過自身的資金、技術、資源和管理等推動著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為企業帶來良好的正面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集團旗下產業布局,在盤活鄉村文化、地域等優勢資源的同時,進一步拓展業務的邊界,尋找到新的增長點。
「隨著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全新周期,眾安集團產業融合、共同提升的經營模式,通過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構築更加穩固的『護城河』」,在行業人士看來,當前,行業調整仍在繼續,眾安集團如果能繼續穩健發展,重質量勝於數量,繼續提升服務品質,將在房地產行業的「下半場」競爭中占據更大優勢,獲得更為長足的發展。
對於房企的多元經營,你還有哪些了解?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