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賽道:風浪越大「魚」越貴

2023-03-21     投中網

原標題:大模型賽道:風浪越大「魚」越貴

在最熱的風口上一眼望去,千帆競發。

15日開始,GPT-4、百度的文心一言接連發布。很快,美國時間3 月 16 日早上 8 點,微軟宣布旗下商業軟體 Microsoft 365 全線接入 GPT-4,並推出一款新 Copilot,旨在幫助人們生成文檔、電子郵件、演示文稿等,更是給熱度不減的大模型添了把火,圍觀者對於多模態大模型的商業化想像拓展了一個層級。

兩天內三場重磅發布會,巨頭們忙著搶占大模型高地,一級市場也沒閒著,短短一個月時間,大模型的投融資熱度開始飆升。

日前,AI大模型研發的認知智能公司北京瀾舟科技宣布近日正式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北京中關村科學城公司領投,斯道資本和創新工場繼續跟投。不到一年時間,瀾舟科技融資總額達到了數億元。

簡單跟進下近期大模型領域的投融資,可以說是「喜報」頻傳。

致力於對話機器人行業解決方案的竹間智能完成超億元D+輪融資;致力於企業創新數智化平台的銜遠科技完成數億元天使輪融資;醫療交互AI平台聆心智能完成Pre-A輪融資;二月底,Tiamat完成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 DCM和綠洲資本聯合領投。

時間軸拉到一個月前,ChatGPT熱度持續走高,但凡沾上了點概念的股價都一路漲停。

二級市場撒網摸魚者有之,聲浪喧囂者有之,但一級市場卻罕見地保持了觀望態度。

但現在我們知道,大模型這場比賽,不管入局者有沒有準備好,槍已經響了。

槍響了

3月16日的發布會上,李彥宏表示,已經有超過650家企業接入文心一言。

雖然在產品展示時使用預錄製Demo,被戲稱為「發布會跟我答辯一樣,生怕說多了露餡」,但根據百度提供的數據,發布會後一小時內,排隊申請文心一言企業版API調用服務測試的企業用戶已達3萬多家,到了3月17日,這個數字達到了7.5萬,與百度智能雲基於文心一言展開合作諮詢的信息也已達到了6080條。

這意味著即便相對於GPT-4來說還有許多不足,但是大家都對於大模型傾注了熱情,而另一方面也是的確不敢掉隊。

之前,前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朋友圈發布「人工智慧宣言」,宣布自己出資5000萬美元投身人工智慧領域,尋找「業界頂級」、「狂熱愛好AI」的技術人才,打造中國版OpenAI。王慧文還稱,下輪融資已經有頂級VC認購2.3億美金。

據多方了解,王慧文口中的「頂級VC」至少包括源碼資本、真格基金等。有消息稱,源碼資本已準備出資1億美元,源碼資本創始合伙人曹毅也在朋友圈表示:「祝賀老王等到了,行業也等到了老王出山」。

而後,昔日並肩多年的好友王興也決定加入,將以個人身份參與王慧文創業公司「光年之外」的A輪投資,並出任董事。他在朋友圈中表示,「AI大模型讓我既興奮於即將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又憂慮它未來對整個世界的衝擊。老王和我在創業路上同行近二十年,既然他決心擁抱這次大浪潮,那我必須支持。」

技術的疊代如此之快,以至於任何一個公司都不敢小覷AI的能力,這反映到提供預訓練模型的巨頭基礎層公司和廣闊的應用層公司是如此,轉向中間層開發垂直化、個性化模型的中小型企業,仍然如此。

從事AI大模型研發的瀾舟科技成立於2021年6月,是一家由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孵化、從事AI大模型研發的認知智能公司。2021年7月,瀾舟科技推出的孟子大模型在中文語言理解評測 CLUE 榜單上登頂第一,刷新業界記錄,用10億參數級別的輕量化模型擊敗其他巨頭公司百億甚至千億參數級別的模型。

接著的半年內,瀾舟科技就拿到了三輪融資,前兩輪由由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和前沿科技基金主導,第三輪Pre-A輪融資金額達到了數億人民幣,由聯想創投、斯道資本共同領投。而今年這輪融資,斯道資本也選擇了繼續加註。

二月底,AI 圖像生成技術服務商Tiamat完成近千萬美元A輪融資。而前京東AI掌門人周伯文帶隊的銜遠科技也在近日攬獲了億元天使輪投資。

大模型的風,算是越吹越大了。

大算力是入場券嗎?

當然,就像觀望的投資人所考慮的那樣,風浪再大的賽道,拿到入場券的也只會是少數。而什麼能夠拓展未來的想像空間,或許我們能從這幾個企業中窺得一斑。

有人直觀地表示了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大模型。確實是大力出奇蹟的暴力美學典範。

在GPT4公布前,不少人判斷GPT4將是百萬億大模型(之前GPT3.5是1750億模型)。

但是Altman也親自下場闢謠,表示GPT-4的參數量不會大很多,但可能會用到更多的計算資源。

技術疊代下追求模型參數和算力的無限大並不是唯一的道路,不管是孟子通用預訓練大模型還是Tiamat的MorpherVLM,都在十億、百億級別,但是在縱深場景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優勢。

銜遠科技創始人周伯文對甲子光年表達過這樣的認知:「我並不認為要做到GPT-3的效果,一定需要1750億模型參數。事實上我們有大量的空間去壓縮它。這是我對技術的判斷。因為如果我們不做GPT-3這種「萬金油」式的生成式AI,那麼我們就可以把它的認知領域縮小到更窄的範圍,但同時深度大大加深。」

巨頭來卷預訓練模型,做基礎生態,中間層和應用層的廣闊空間則更加open,以上這幾個企業也暗合了這個邏輯,切入點均有不同。銜遠科技利用生成式AI能力將市場、消費者與趨勢洞察直接生成為產品的創意與品參,致力於加速企業產品到市場的速度、提升爆款機率。聆心智能把重點放在了醫療領域,Tiamat則專注於AI 圖像生成。

和垂直行業綁定,做深入而具體的工作,或許更容易跑出一條可行之路。

再看看這幾家公司的掌門人,基本都是履歷「金光閃閃」的大牛。

瀾舟科技創始人周明,1991年就從NLP重鎮哈工大拿到了博士學位,其後進入清華任職任教,並在1999年被微軟亞洲研究院創始院長李開復挖走,後來不久成為NLP研究組負責人。直到2020年離開,周明已經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多年。

辭職後,孟子通用預訓練模型開始孵化,於2021年4月正式推出。

2021年6月,10億參數的孟子輕量化預訓練模型在CLUE(中文語言理解測評基準)的任務比賽中獲得第一。2022年8月,孟子預訓練模型獲得ZeroCLUE(Zero-Shot Learning,零樣本學習)和FewCLUE(小樣本學習)榜單第一。而後的一系列投資,也驗證了技術硬實力加持下,瀾舟科技足夠的想像空間。

再數一數,銜遠科技創始人周伯文曾是京東AI掌門人,他2016年提出的「自注意力融合多頭機制的自然語言表征機理」,是Transformer架構的核心思想之一。竹間智能的簡仁賢出身微軟,曾是微軟(亞洲)網際網路工程院副院長,在職期間帶領過微軟小冰、小娜等聊天機器人項目。而聆心智能孵化自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履歷皆是不俗。

反看前兩年AIGC賽道拿到融資的企業,還集中在依靠接口或者開源模型的應用層公司,技術門檻不高,一級市場沒那麼容易買單。即使2022年下半年AI繪畫火出了圈,也不過是一根燃燒幾秒就難以為繼的火柴。

而今年,ChatGPT則告訴我們,拾薪構火,想燃得大,得技術者得之,綁定深度場景者得之。

就像2015年阿爾法狗大火,有記者提問,百度什麼時候能做出一個阿爾法狗這樣性感的事情%3F

奇點已至,現在我們或許可以期待更多「性感」的企業跑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b638edbe3bed29cb432d8a8a33b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