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彼此看見

2023-09-26     富書

原標題: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彼此看見

文|夏天(富書專欄作者)

這世上的溝通分兩種,一種是相談甚歡,一種是心靈相通。

在交流變得越來越便捷的網絡社會,我們可以很快跟一個新朋友侃侃而談,但擁有一個能心靈相通的夥伴卻很難。

但用高爾基的話來說:「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真正長久的關係,大概就是這樣能夠彼此看見,能夠彼此相知。

這樣,你才能發現對方的優點,接納彼此真實的個性,在對方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給到幫助。

看見優點,是欣賞

鼓手科林特患有先天性多動症。

小時候,他因無法控制雙手,常常在敲桌子,常受到老師的斥責。

同學們也不了解背後的原因,所以只要聚在一起,就會嘲笑他的舉止。

因此,他非常自卑。

但詹森老師的到來,卻改變了這一切。

有一次,科林特又無意識的在課堂上敲桌子,他原本以為又會被當眾指責。

但是詹森老師卻走到他身邊,微笑著說:「科林特,你應該是天生的鼓手。」

課後,他還收到了詹森老師送的一副鼓槌。

在詹森老師不斷鼓勵下,他一點一點走出先前的陰霾,努力克服疾病的影響,拚命練習打鼓,最終成為了世界知名鼓手。

有句古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難求。」

其實,這世上每個人都有優點,但不一定能被他人看到。

而一段好的關係,必然是能看到他人的優點,欣賞他人的優勢。

這樣,不僅能給予對方前行的力量,也能讓自己看到別樣的風景。

留出空間,是尊重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有這麼一句話,伸伸手即可觸及,但又不踏入對方的領域,保持這種適度距離非常重要。

的確,好的關係,不是干涉,而是留出空間,彼此尊重。

這一點在沈從文和錢鍾書的相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沈從文的好友錢鍾書人如其名,一生鍾情於書,足不出戶,不喜歡交際拜訪。

一年春天,沈從文夫婦收到老家的新鮮竹筍和茶葉,打算從中分出來一部分送給錢鍾書。

但到了他家之後,敲門無人應答,以沈從文對他的了解,便知道老錢肯定在看書,沉迷在書里對外界置之不理。

夫婦倆就站在門外,默默等他,快到中午才把東西放在門口默默離開。

回家之後沈從文給錢鍾書打去電話,讓他去拿門口的東西。

錢鍾書沒有客套,說句好,便掛了電話。

沈從文也不介意,不覺得對方怠慢了自己。

因此給彼此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也讓他們的友誼得到了延續。

作家蘇心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兩棵共同生長的樹木,彼此靠得太近了,互相滋擾遮擋,肯定長不好,甚至會枯萎。只有保持適度距離的守望,才能枝繁葉茂,華枝春滿。」

的確,太過黏糊的關係,不僅給對方帶來壓力,而且會給交往增加負擔

留出空間,既是對對方最好的尊重,也是給自己喘息的機會。

保持邊界感,或許才是成年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

給予幫助,是善良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電影《惠子,凝視》的主角,小河惠子一出生就患有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她不能通過語言與人溝通。

同學們聚在一起欺負她這個「弱者」,惠子無法反抗;隨著年紀長大,她變得越來越叛逆和暴力,家人只好送她去拳擊館訓練。

在這裡,惠子碰到了改變她一生的拳擊館長。

拳擊比賽是一項危險的運動賽事。

館長為了降低惠子在比賽中因為聽不到可能面臨的危險,通過紙筆、眼神、動作的交流,幫助克服聽障造成的比賽影響;一遍遍分析她的賽場錄像,幫她增進打拳技術。

對惠子來說,一開始打拳只是為了宣洩心裡的壓力。

但在館長的教導下,她不僅成為了一名職業拳手,而且還重新獲得了正視生活、直面困難的勇氣。

後來,拳擊館陷入了危機,而惠子日漸響亮的名聲,卻幫拳擊館順利度過了低谷。

生活中,誰都有可能遇到困難。

或許是金錢上的,或許是精神上的。

而真正的朋友,則能夠看到對方的困難,在恰當的時候,伸出援手。

而這,不僅是對他人最大的善意,也是給予自己最好的退路。

渡人如渡己

幫助對方,就是將信任化為彼此最堅固的後盾,也為雨天的自己留一把傘。

願意傾聽,是懂得

今年有一句很火的話,分享欲是最高的浪漫主義。

吸引人的並不是分享本身,而是想與對方分享的心情,和對方給予的回應。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美國男人聖誕節前搭乘飛機回家與家人團聚。

怎料,在飛行途中居然遭遇到惡劣天氣,讓他險些喪生。

幸運的是,飛機在一番波折之下,最後安全著陸。

在回家路上,滿街的節慶氣氛也沒有緩和他心裡殘留的恐懼。

終於回到家,看到家人在快樂的籌備節日。

他走到妻子身邊,說著飛機上的顛簸,空姐的安撫,機艙內的驚恐等剛剛發生的一切。

原以為妻子聽到他的遭遇,會安慰會擁抱。

但妻子卻不停地忙著節日裡的餐食、孩子和裝飾,敷衍回應。

面對妻子漫不經心的態度,他的心情跌入谷底。

他突然覺得,這或許只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個縮影。

沒有回應,沒有傾聽,只有數不盡的敷衍。

他也最終,和妻子提出了離婚。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分享的時候。

這時,多需要有個人來安靜聽聽我們內心的聲音。

或許是點頭應和,或許是同仇敵愾,或許是分析優劣。

但只有這麼一個人在,就能夠讓腦海的想法發芽,讓內心的情緒宣洩。

願意傾聽,不僅是一段關係長久維繫的標準,也是一個人敞開心扉的必須。

就連卡耐基也曾感慨:「一雙靈巧的耳朵,勝過十張能說會道的嘴巴。

我們時刻處在與他人的關係里,

鄰居、朋友、愛人、親人……

每個身份背後伴隨著期待,連接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需要。

一段關係的長短取決於付出,而不是索取。

把自己擺在正確的位置上,看見彼此。

眼裡能看見,心裡才會懂。

看見,不僅是了解的源頭,也是改變的開始。

作者簡介:夏天,富書作者,本文:富書生活館,富書嚴選,優品好物,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質量,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b4ae9707d599e555ba0e519da16fd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