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華成名後,給丈夫下最後通牒:今天離婚給15萬,明天只有10萬

2024-08-22     聃者徐史也

看到余秀華這個名字,人們第一感覺都是「憐憫」。

因出生時倒產、缺氧而造成腦癱,使其行動不便,說起話來口齒不清

,不能像常人一樣擁有健康的身體,但她仍然擁有愛與被愛的權力和自由。

被愛我們需要的是責任感,同時我們也需要愛的勇氣,比如最真實的寫照「

婚姻

」。

在這個基礎上,人會成長得越來越快,可結果並非都會修得完美,因為「過日子」的熱情被消失殆盡後,剩下的只有對彼此的怨恨。

這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關鍵在於如何去選擇

,畢竟孩子是「無辜者」。

余秀華並沒有妥協,她大膽地跳出了這個「圈子」,因為自己不想長期生活在一種壓抑的環境下,否則那樣的人生會顯得毫無意義。

這或許兌現了某些人最初的觀點,不幸的婚姻可能會降臨在她的頭上。

在尚未成名之際,思想封建的父母為她選擇了一場「包辦婚姻」,

因為個人身體上的殘疾,自己沒有能力去追求理想中的生活

當然這並非終身定論,余秀華在成名之後,給丈夫下了最後通牒:今天離婚給你15萬,明天離婚只有10萬。

大齡丈夫

1976年,余秀華出生在湖北鍾祥,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百姓,家庭條件只能說一般。

當時的醫療水平並不像現在發達,孩子在未出生時就會各種各樣的產檢等等,過去人們幾乎都沒有這個概念,

畢竟誰的內心也沒有過類似的想法。

余秀華出生後,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中,可她自身的一些症狀表現,讓醫生不得不對她格外上心。

一系列檢查後,一張無情的病理診斷書擺在余秀華父母面前——

腦癱

以現在的醫學條件去看,這種先天性的身體缺陷沒有任何完全康復的手段,更別說當時,這也註定了全家人都要陪余秀華長大。

到了上學的年紀,余秀華父母決定把她送到學校。

很多人認為,自己在家教孩子不行嗎?

人是群居動物,離不開集體的生活,同時在學校不單單是學知識,同時還要學做人

余秀華很機靈,但就是身體跟不上自己的反應速度,這也導致她常常被同學們嘲諷。

小學、初中和高中,她都順利讀完了,這個過程中離不開母親的照顧,如果繼續上學參加高考,接下來就要過自理生活,這對余秀華來講顯然是不現實的。

權衡之後,余秀華只得放棄高考。

看著孩子已經成年,加上身體上的缺陷,父母有些著急,他們內心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只有一個奢求——

為孩子找個能照顧自己的丈夫

二者沒有和余秀華商量,在媒人的介紹下,最終和同村的大齡光棍尹世平定下婚約。

對於余秀華來講,這是一場包辦婚姻,

兩個人沒有感情可言,加上年齡的不同,這也註定了這場婚姻的失敗

當時許多人曾進行斷言,稱這是不幸的婚姻,但余秀華沒有別的選擇。

最後通牒

有人說兩個人都不是那樣完美,柴米油鹽湊合著過還算可以,但他們都成為了「另類」。

丈夫尹世平雖然是「老光棍」,但人家身體上沒有缺陷,那我就要酸你嘲諷你;

余秀華雖然身體上有缺陷,但人家絕對比尹世平機靈,兩個人互相「攻擊」,

彼此厭倦,對生活徹底失去了信心

既然只剩下怨恨,為什麼不早點解脫?奈何雙方還有個孩子,余秀華想要給他一個比較完整的家,所以一直忍讓煎熬。

雙方基本上不說話,除非有特別的事情,余秀華的生活每天就是看書寫詩

科學技術的發達讓余秀華接觸到了網際網路,後者決定把自己的詩進行發布,只為求得一份「精神上的寄託和安慰」。

誰也沒想到,余秀華這次大膽地嘗試為自己帶來了一部分「粉絲」。

因為她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生活的不滿和宣洩,有的人恰恰和她有同樣的經歷,終於有人替自己說出了心聲

有人愛就有人討厭,加上余秀華的詩風格較為特別,許多人在網際網路上開始了謾罵和攻擊。

這並沒有讓余秀華停止創作的腳步,反而成為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因為她要對得起支持自己的那部分人。

最終的結果諸位看得見,余秀華一度爆火,更是被譽為「

網絡詩人

」。

越來越多的榮譽降臨在她的身上,隨之而來的也是經濟獨立,對於自己而言,這是繼續生活下去的底氣,隨後她給丈夫尹世平打了一通電話。

今天離婚給你15萬,明天離婚只有10萬

」,這是她的最後通牒。

尹世平終究沒能抵擋住金錢的誘惑,她同意了余秀華做出的決定,兩個人的婚姻就此走向盡頭。

笑侃人世間

說到底,還是個人能力的凸顯。

筆者說得可能有些直接,但細品余秀華一生,恰恰說明了這個道理。如果她有經濟能力,自然不會同意這段婚姻的開始;如果她沒有經濟能力,或許還在忍受著這段婚姻的痛苦。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

自強之外,無上人之術

人生中所遭遇的溝溝坎坎,多半是能力不足所致,因為你沒有解決問題的實力,從而沒有勇氣去面對。弱者抱怨,強者改變,從現在開始專注自身成長,想要的一切自然會來到。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e62a04e62f2baabe50d62b3a75d6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