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治失眠的「特效方」,養心血、安精神、定魂魄、化痰飲,管用

2023-05-06     醫者榮耀

原標題:一個治失眠的「特效方」,養心血、安精神、定魂魄、化痰飲,管用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按理說無論哪個季節都應該是可以「好夢留人睡」的,然而,卻依然有很多人事與願違,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好好睡一覺,但是,卻發現總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這種問題不能忽視,因為這是病,得治!而對於安神安眠的中醫良方,自古以來就有很多,而且都頗有效驗。今天我們著重要講述的是近代中醫第一人張錫純的一道專治失眠的奇效良方。

近代中醫第一人張錫純所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專門治心病的方子一共只有兩個,一個是定心湯,主要用於治療心虛怔忡,對於失眠的調理略顯乏力;另一個是安魂湯,專治驚悸不眠,可以說是治療失眠的特效方。全方由「龍眼肉六錢、酸棗仁(炒,搗)四錢、生龍骨(搗末)五錢、生牡蠣(搗末)五錢、清半夏三錢、茯苓片三錢、生赭石(軋細)四錢」[1],水煎服。

按照張錫純對安魂湯的設計思路,主要是針對「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所導致的驚悸不眠。也就是說,最主要的病機是氣血虛損、心下停飲。古人說,「痰飲停於心下,其人多驚悸不寐」。為什麼呢?因為心屬火,痰飲屬水,世人皆知,水克火。五行之間正常的生克是生理性生克,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心中氣血虛損,也就是「火」處於弱勢,這個時候的「水克火」就變成了病理性生克了。正是「水畏火刑,故驚悸至於不寐也」。

張錫純進一步指出,痰飲停滯在心下,多由思慮過度所致,人體心臟氣血,也是「恆因思慮而有所傷損」。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是多因思慮損傷心血,用歸脾湯也行啊。《黃帝內經》有「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之說,的確這個思慮過度會影響心脾功能,誠能如是,用歸脾湯的確也是可行的。那麼,為什麼張錫純不直接用歸脾湯,而是自創安魂湯呢?這還得從張錫純的組方思路來尋找答案。

張錫純所創安魂湯,實際上是融合了古今四個名方,第一個是出自《黃帝內經》中的半夏秫米湯(不過沒有用秫米);第二個是醫聖張仲景的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只取龍骨和牡蠣);第三個是醫聖張仲景的酸棗仁湯(只取酸棗仁與茯苓),第四個是被列為中醫十大名方之一的歸脾湯(只取龍眼肉和酸棗仁)。張錫純創立的這個安魂湯其實就是融合了半夏秫米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酸棗仁湯、歸脾湯四個名方,然後加一味生赭石

我們先來看看張錫純為什麼要這樣組方,再來看看為什麼在四個合方之後獨加一味赭石。按照張錫純的解說,全方的配伍大致是這樣的,用龍眼肉,主要起到「補心血」的作用;用酸棗仁,主要起到「斂心氣」的作用;用龍骨、牡蠣,主要起到「安魂魄」的作用;用半夏、茯苓,主要起到「清痰飲」的作用;用代赭石,主要是起到「導引心陽下潛,使之歸藏於陰」的作用。這樣全方配合起來,「以成瞌睡之功也」。這是張錫純在本方後面的方後解析。如果只是單純地看一下張錫純的這個方後解,也許會覺得十分平淡,但是它這個創方「平淡而不平庸」。

為什麼用半夏?因為半夏這味中藥生於夏半,乃「陰陽交換之時」,為「由陽入陰之候」,具有「通陰陽、和表里」的作用,能夠「使心中之陽漸漸潛藏於陰」,這也是古今很多名醫治失眠多用半夏的緣故。雖然如此,但是半夏秫米湯的原方,卻在後世流傳並不廣泛,對此張錫純也是痛心疾首,並表示感慨,「後世因其藥簡單平淡,鮮有用者,則良方竟埋沒矣」!張錫純也很無奈,一聲嘆息!但是,他在創立安魂湯時,也宗「半夏秫米湯意」,不僅取其通陰陽之功,更取其化痰飲之力。

再來看看龍骨和牡蠣,醫聖張仲景所創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要發揮「調和陰陽、潛鎮攝納」的作用,其中龍骨牡蠣主要起到潛鎮攝納的作用,以使陽能固攝,陰能內守,從而達陰平陽秘、精不外泄的作用。根據對張錫純運用龍骨牡蠣藥對的經驗,認為二藥組成主要有「扶正不斂邪,開痰亦補虛,鎮肝息風,安魂強魄,降氣止血」等作用[2]。其實二藥配伍的作用不僅如此,陳修園曾說,龍骨「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可見這一解析,對於全方的「化痰飲」也是頗有助攻的。

也有醫者認為張錫純所用對藥中龍眼肉、龍骨、牡蠣三藥是一個對藥小組合,具有「補益心血、安神定志」的作用[3]。張錫純在定心湯的方後曾對這三藥做過一個解析,那就是「龍眼肉以補心血……龍骨入肝以安魂,牡蠣入肺以定魄」。為什麼要這麼用呢?因為「魂魄者,心神之左輔右弼也」。當然,在安魂湯中,我們既可以看做是龍骨、牡蠣二藥作為一個獨立的藥對運用,也可以看作是龍眼肉、龍骨、牡蠣的對藥小分隊。

那麼,張錫純為什麼要給這個安魂湯獨加一味赭石?張錫純認為,代赭石「能生血,能涼血」,還能「鎮逆氣,降痰涎,止嘔吐,通燥結」,並直言不諱地說,「用之得當能建奇效」。也有醫者對張錫純用代赭石的經驗做了相關總結,認為張錫純運用代赭石的作用主要可以歸納為六大類,即「降胃止沖,鎮肝息風,順肺納氣,攝元固脫,墜痰通結,寧心利腦」[4]。所以,代赭石這味中藥,在方中也是多方面的作用。

另外,對於茯苓這味中藥的運用,張錫純是這樣說的,茯苓除了「善理脾胃」之外,還有兩大特色,一個是「斂心氣之浮越而安魂定魄」,另一個是「瀉心下之水飲以除驚悸」。但是,張錫純在「茯苓、茯神解」中明確指出,茯神的「養心之力,較勝於茯苓」,因此,可能將茯苓換成茯神,效果會更好。不過,究竟是用茯苓與酸棗仁搭配宗酸棗仁湯意,還是換成茯神與龍眼肉、酸棗仁組合總歸脾湯意,這個還是得看臨床的具體情況。如果主要是痰飲較重,可以用茯苓;如果是睡眠深度不夠,可以用茯神。

縱觀張錫純的這個安魂湯,雖然只有簡簡單單的7味中藥,卻也是頗具滄桑感。人們時常感慨,「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而張錫純的這個安魂湯正是這樣的詮釋。它融合了千年古方,重新煥發生機,出道便是「風華正茂」,「同學少年」,既不是「身無牽掛膽氣粗」,也不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而是一種古義發皇與新知融匯,因此,「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但是實力卻大不一樣。總體來講,安魂湯就是張錫純送給大家的一個專治失眠的「特效方」,養心血、安精神、定魂魄、化痰飲,方藥對證,真的管用。

參考文獻

[1]張錫純.張錫純醫學全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9.

[2]張永玲,範文濤.張錫純應用龍骨、牡蠣藥對經驗[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5):869-871.

[3]劉建.張錫純對藥[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

[4]李欽勇.張錫純運用代赭石經驗探討[J].河北中醫,2005,27(8):601-602.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神希園(全球中醫人士的精神家園,中醫生命科學的博物圖鑑),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bd816965c5204e70e9ddfbc7dd8c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