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巨型低軌商業衛星星座加速建設,將提供全球網際網路服務

2024-10-16     上觀新聞

10月15日19時06分,「千帆星座」第二批組網衛星以一箭 18 星方式,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所有衛星狀態正常。目前,這個星座的36 顆在軌衛星均為平板式高通量寬頻通信衛星,結合地面測控站、信關站網絡和終端產品,構成衛星網際網路能力閉環,將開展業務性能測試試驗與服務功能應用示範。根據計劃,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將從明年起,為全球用戶提供衛星網際網路商業服務。

「千帆星座」是我國首個進入正式組網階段的巨型低軌商業衛星星座,將由超過1.5萬顆低軌道衛星組成。其首批組網衛星今年8月6日成功發射,兩批衛星的發射間隔僅為70天,顯示中國衛星網際網路在快速建設,引領中國商業航天產業加速發展。

「千帆星座」第二批組網衛星以一箭 18 星方式,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

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多琳·波格丹-馬丁表示,目前,地面網絡只覆蓋了全球約 10%的面積,全球仍有26億人無法使用網際網路。衛星平台的天基優勢,可以對地面網絡無法覆蓋或覆蓋成本較高的區域形成有效補充,解決網際網路在全球範圍內無縫覆蓋的問題。這不僅能滿足一些國家和地區對網絡通信的商業需求,更將構建全球數字經濟底座,成為未來6G 網絡架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衛星網際網路近年來受到各國政府、資本市場高度關注。今年9月 ,加拿大衛星運營商Telesat宣布其低軌衛星星座項目獲得摺合人民幣約180.2 億元的融資。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鏈」星座低軌衛星,已超過6600顆。

據了解,「千帆星座」在低軌相控陣寬頻通信、衛星自主安全管理、多星自主變軌組網、波束資源調度等方面實現了創新技術應用,能實時、精準、快捷分配通信資源。根據建設計劃,這個星座一期部署 648 顆衛星,提供區域網絡覆蓋;二期部署 1296 顆衛星,提供全球網絡覆蓋;三期規劃超過 1.5 萬顆衛星,提供多元業務融合服務。

衛星網際網路示意圖(人工智慧生成圖片)

依託我國航天技術領域的積累,垣信衛星2018年成立後,開展了「千帆星座」建設運營的行業調研及關鍵技術論證。公司將自主研發與產業集群垂直管控相結合,既保證了低軌衛星產業鏈全自主可控,又充分利用產業集群的資源優勢,快速驅動創新,並直接轉化應用於「千帆星座」的建設和運營。公司的核心技術研發覆蓋晶片、相控陣、衛星載荷和衛星終端,集技術要求、詳細設計、驗證於一體,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整星製造方面,這家上海企業開展了系統級設計、仿真、驗證環節的研發工作,牽引衛星廠商進行能力和技術的雙重升級。如今,「千帆星座」組網衛星已實現整星標準化、模塊化的批量生產,不僅降低了衛星製造成本,而且提升了衛星製造效能及系統可靠性。

在應用落地方面,垣信衛星與多個國家相關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積極推動硬體白盒化,通過開放接口,實現軟體可定義,並與產業夥伴聯合研製新型載荷,共同開發基於衛星網際網路的新場景、新應用和新服務。

10月15日19時0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2組衛星發射升空。新華社發

「千帆星座」兩批組網衛星的發射,證明我國平板式衛星堆疊「一箭多星」發射技術已經成熟。這項技術將衛星設計成平板式構型,使多顆衛星可以像平板電腦一樣一層層堆疊起來,從而大幅節約運載火箭的內部空間,支撐大批量衛星的高頻發射。

這個星座建設完成後,將集低軌寬頻、手機直連、VDES(甚高頻數據交換系統)等應用功能於一體,為全球用戶提供低延時、高速率、高可靠性的衛星寬頻網際網路服務,解決沙漠、海洋、戈壁、高空、山區等地面通信網絡無法覆蓋或斷續覆蓋的網際網路接入問題,為交通運輸、新能源、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應急救災、低空經濟等領域賦能,推動全球 6G 通信技術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98195d8633125cbcf061c11fe4cc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