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哭鬧?3步方法,讓孩子改掉「熊」習慣

2019-07-24     藍青櫻

前段時間,貴州貴陽有個小女孩,因為很乖巧懂事,在網絡上走紅了。視頻里,爸爸和她討論買玩具的事,

爸爸:如果剛剛不給你買,你咋辦嘞?

小女孩:算了嘛,越哭越會把這件事情搞得越糟糕,因為我還記得我有一次你們給我買東西,我哭,最後哪樣都沒得到。然後現在我剛剛我沒得得到這個東西,我就算哦,還是不要惹你們生氣了。

爸爸:嘿嘿,聰明啊。

小女孩:呵呵,以前著過一次。

小女孩的回答,讓人有點心疼,也讓我們看到了小孩子們機靈的一面。他們並非天生是「熊孩子」,如果家長教育得當,每個孩子都會成長得懂事有禮、活潑可愛。

孩子們小的時候總會有這樣那樣的要求,在得不到滿足時便會用哭鬧或者就地打滾解決,如果家長因為心疼或者不耐煩而妥協,孩子便知道他的行為是有效的,屢試不爽後,他們可能會變本加厲。

好好的孩子也會被養「熊」了。

要改掉孩子無理取鬧的毛病,下面3步方法會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1.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時,先耐心勸解

孩子們因為年齡小,對周圍充滿好奇,做事情也比較任性,想要買玩具,想要買零食。

有時候孩子提的要求有些不合理,家長拒絕後,孩子就會苦著一張臉,或者乾脆滿地打滾、大哭起來。

這也是最容易令人心煩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們一定要按下自己的脾氣耐心對孩子勸解。可以從對身體不健康、手裡拿不下、花錢過於浪費等方面著手。

例如,

「寶寶這個飲料不可以喝哦,小朋友們喝這個會影響長高高的,就不能長成大孩子了,而且喝這個飲料會變胖,臉上會長痘痘,就不漂亮了哦。」

「這個玩具不可以再買了,家裡已經有類似的可以玩了,買多了就浪費了,浪費是不對的,是不是?」

「今天咱們買的東西已經很多了,拿不下了,那個也不是必須要買的,媽媽拿這些已經很辛苦了。」

諸如此類的話,家長們溫柔地講給孩子聽。

耐心的勸解總好過大吼大叫,如果孩子能聽的進去,那家長們就省心了許多。

那麼,親愛的家長,恭喜你,你有一個善解人意的孩子。

但很多正在哭鬧的孩子,他們專心在哭時,根本聽不到周圍的話,只一心想通過這種不講理的方式讓家長讓步。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強硬點兒,採用第2步方法了。

2.冷眼旁觀,讓孩子繼續哭

孩子們想要讓家長妥協時,除了哭鬧,是沒有別的辦法的。

這個時候很讓人煩,家長們一定要給自己做好心理建設:不打他,不罵他。

勸解無用後,家長們就不要再繼續了,讓他自己在那兒哭,不要理或者再嚴肅一點對孩子說,

「你還要在這兒哭嗎?那好吧,你繼續哭,我先走了。」

「你想哭的話,就自己在這兒哭吧,哭完了冷靜冷靜。」

然後就向前走幾步。一般情況下,孩子看著家長走了會馬上跟上去,繼續哭鬧,但動靜會小很多,家長再嚴厲一些,瞪幾眼,凶著說,

「你還要繼續哭的話就別跟著我。」

如果孩子看著家長走了,仍然在原地哭鬧不肯罷休,家長可以快走幾步,到最近的隱蔽位置躲起來,觀察孩子的表現。

很多時候孩子看到可以倚仗的家長走了,就不會再繼續哭鬧,而是會小聲抽噎,順著家長離開的地方跟過去。在孩子走近時,家長適時出現,繼續裝作很生氣的樣子,不能和善,然後帶著孩子離開。

不管是上面的哪種情況,家長們的教育工作還沒有結束,回家還有很重要的一步,也就是下面要說的第3種方法。

3.讓孩子面壁思過,冷靜一些後,再講道理

帶著孩子回家後,家長仍要裝作不開心的樣子,讓孩子去面壁思過冷靜一下,回想自己的錯誤。

半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後,把孩子叫到面前,站直了,手背過去,讓他自己說一下犯的錯誤。

小孩子可能會抽抽嗒嗒,先說自己的委屈,把責任推到家長身上,埋怨家長不理自己。

家長要忽略他說的話,嚴厲要求他承認自己的錯誤,孩子就會慢慢地說自己哪裡犯的錯,也會答應說以後不再犯了。

家長這時候就要再次講道理了,最好是語重心長一些,

「寶寶,不是所有的東西,只要你想要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你哭鬧,爸爸媽媽就該滿足你的要求。你需要的,我們會買給你,你不需要的,我們就沒有必要浪費。你不能都想要,要有舍有得。」

「而且,無論如何,你不該哭鬧。這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你在那裡大喊大叫,打擾到了別人,不僅沒辦法達到自己的願望,反而會讓人覺得這個小朋友不懂事、無理取鬧,讓人不喜歡。」

孩子們聽了話,大都會點頭答應,至於以後能不能做到,以後再說。

家長看到孩子答應後,也要給他們愛的抱抱。小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不能因為一次哭鬧,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覺得自己不被家長關愛。

在抱孩子時,還可以再趁機給他講講道理。讓他答應,去慢慢養成不亂哭亂叫的好習慣。

但好的習慣並不是一兩天就能養成的,需要持之以恆,也需要家長們有「鐵石心腸」。

在面對孩子哭鬧時,方法要適當,要硬起心腸,不能妥協,讓孩子以後不會再犯。

但也不能太過強硬,孩子們很多時候需要溫柔以待。只是他們太過無理取鬧時,才需要強硬一些。

「養不教,父之過。」

沒有天生就「熊」的孩子,只有後天不作為的家長。每一個孩子都是璞玉,只要用心打磨,都能光彩照人。

雖然視頻中小女孩那句「以前著過一次」,讓人莫名心疼。但如果自家孩子也能如此,家長們更多的該是欣慰吧。

孩子從小就可以從挫折和失敗中提取經驗,讓自己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能力。

他們長大後,在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時,也會有更好的適應能力,讓自己未來的路走得更順暢一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_y4K2wBmyVoG_1Ztu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