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如水,就想起一碗熱乎乎的燴爛蒜肚絲。
去菜市,買一個豬肚,兜翻過來,摘去多餘的油脂,用醋和麵粉捻抓去黏液,再水洗的乾淨,添香料料酒,在鍋中煮滷的爛熟通透,案板上,揮利刃,片的飛薄再切細細的絲兒。在沸水中再汆燙一遍,絲絲縷縷的就如同菊花瓣兒般的美。
蒜,要用當年的新蒜,雖然過了新蒜的季節了,沒有了紫皮兒的嫵媚,但剝去蒜皮,還是白白嫩嫩的瓣兒,玉體橫陳。要至少剝兩頭蒜,這道菜呀,蒜要多,要的就是這迷人的蒜香。以前呢,所謂爛蒜,不是說蒜爛,而是要把蒜搗爛或拍爛切爛,有些胡亂弄碎的意思,現在講究一點的呢,就把蒜瓣拍一下,然後剁成米粒樣的的蒜米,對,蒜米這個詞兒好,一聽就有顆粒感,蒜蓉呢,就太過於細密,而蒜末這詞兒老是讓人覺得有些粗糙。
然後,開一罐好的干黃醬,用料酒和水澥開,濃淡稠薄總相宜的才對,再備一枚八角,就夠了。
起灶坐鍋,油熱,下這枚八角炸香,添一縷香而已,所以並不要別的香料來染味兒,抓一半剁好的蒜米下鍋,炒的蒜米金黃燦燦,蒜香迷人,再下澥好的黃醬,烹沸出醬香,趁熱添料酒一小勺去異,秋油一小勺添色增香,然後有好湯呢,就加一大碗進入,沒有呢,就加一碗清水,中火煮沸,讓醬香八角香融沁湯中,用鹽找找咸口兒,定定味兒。
然後撈出八角粒兒,把切的細細的肚絲兒推入鍋中,改小火,煨燉到肚絲軟爛香嫩,用水澱粉勾一個薄薄的芡,玻璃芡兒,講究勾的輕薄不澥,微濃不稠,通明透徹才夠好,然後把剩下的一半蒜米兜頭撒上,略略攪拌,白嫩嫩的蒜米和先前炸的黃燦燦的蒜米,這叫金銀蒜,這爛蒜肚絲的蒜香必須是這兩種蒜香相融相合才對味兒。
盛在碗中,湯色微黃泛紅,金蒜銀蒜黃白相稱,肚絲潛伏其中,嘗一口,肚絲細嫩,蒜香濃郁,燙一壺酒,喝兩口,這個秋夜,就不再寂寞。喝完了,盛一碗飯,舀上幾勺,胡亂一拌,大口吃下,就又飽了。
秋涼如水,若無這碗熱乎乎爛乎乎的爛蒜肚絲的夜,就像沈宏非沈爺說的那樣,最難將息。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搜狐吃貨自媒體聯盟執行秘書長,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