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嫌棄的羅非魚,為什麼出口到歐美反而深受喜愛?

2020-04-05   SME科技故事

沒有什麼食物能像羅非魚一樣能引起諸多非議。

我們知道,引進外來物種,無非就幾種結局。一是適應當地生活,為當地帶來經濟收益;二是無法適應當地環境,宣告引種失敗;三是適應能力過強,反過來給當地環境帶了危害和經濟損失。此時,該引進物種也就成了我們所說的入侵物種。

但羅非魚的情況卻非常特殊。

一方面,羅非魚是中國引進得最成功的養殖良種之一,每年能創造極其誘人的經濟價值。


多年來,中國都穩居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及出口國。

近20年來我國羅非魚養殖產量(單位萬噸)

然而另一面,羅非魚又是在我國最具入侵性的物種之一,泛濫的羅非魚嚴重危害著當地生態環境。


在南方的許多水體中,羅非魚都是絕對的優勢種,占比很高。如果有人說能靠吃解決生物入侵問題,那麼在各大水域泛濫的羅非魚便是最有力的反駁證據。

中國出口的羅非魚片,但受貿易戰影響,中國銷往美國的羅非魚關稅已由10%增加至25%

儘管羅非魚有諸多優點,但因各種偏見,羅非魚還經常被稱為非洲來的「垃圾魚」、幾乎與廉價、低端划上了等號。而這也導致羅非魚在中國一直存在著內銷不足的問題。


還是近段時間,羅非魚出口受貿易戰影響嚴重(美國是羅非魚最大的進口國),「為國吃羅非魚」的口號喊響後,不少人才開始重新審視這種值得一嘗的美味。



羅非魚原產於非洲,是一種中小型熱帶魚,其大小和外型都與鯽魚相似,所以又有「非洲鯽」這一別名。


不過,羅非魚並非鯽魚,最開始指的是非洲坦噶尼喀湖的一種魚類——莫三比克羅非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屬鱸形目,慈鯛科,口孵非鯽屬。

莫三比克羅非魚(Oreochromis mossambicus),圖源:維基百科

但這種魚走出非洲後,便被人類盯上用於各種雜交選育,並培養出了無數種羅飛魚。


所以,現在一般語境下的羅非魚,指的是慈鯛科下兩個屬——非鯽屬(Tilapia)和口孵非鯽屬(Oreochromis)下的多種魚類及其雜交的後代。

始建於公元前1500年的納赫特之墓,在中央人物的頭部正上有關於羅非魚的象形文字,可能是最早的羅非水產養殖

最早在1957年,羅非魚從越南傳入我國廣東,所以早期也有人把羅飛魚稱作「越南魚」。同時,羅飛這一叫法也源於越南的譯名「Cá rô phi」,其中「Cá 」意為魚,而「rô phi」則是鱸非,合起來便是非洲來的鱸形目魚類,也算是個較為貼切的命名了。


而在這之後,我國還分幾次引進了數種羅非魚,並通過雜交育種等試驗獲得大批養殖良種。

羅非魚養殖的主要種類


事實上,我國很早就開始嘗試引進各種養殖良種了。只是早期,我們對引進的認識是粗淺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再加上沒有完善的引進手段和設施,能不能成基本聽老天爺的。


所以,我國早期很多新品種,基本上引進一個丟棄一個,能存活的並不多。然而,生命力旺盛的羅非魚,不但活了下來,還成了我國引進得最成功的養殖品種之一。

首先,羅非魚食性很雜,水中的植物、藻類以及各種小的無脊椎動物、底層動物、碎屑它們都能消滅。而能吃就能長肉,羅非魚只需6個月便性成熟,進入下一代的繁殖。


儘管與其他魚類相比,羅非魚每次的產卵量不算大。大概每100克體重的雌魚,每次能產大約100顆卵。一條成年雌魚大概能產1000到1500顆卵。但憑藉雌魚特殊的技能——口孵魚卵,其魚卵的孵化率則出奇的高。

在受精完成後,雌魚便會將魚卵全含在嘴裡,並完成整個孵化過程。這有效地避免了魚卵被吃掉或受環境影響無法孵化。此外,羅非魚還能在含氧量較低的水中存活,不太挑水質易養活。

不過,說出來有點耐人尋味,在羅非魚養殖中,唯一讓人感到煩惱的竟還是它們旺盛的繁殖和生存能力。


因繁殖周期短,它們一年就能生好幾次,這也很容易造成同一魚塘內住著幾代魚的情況。所以,想要給「幾代同塘」的羅非魚出塘起水就成了一件麻煩事。再加上羅飛魚雄魚比雌魚生長速度快2至3倍,也導致了成品魚規格參差不齊。

成年雄魚和雌魚對比

不過,經過全雄控制和單性養殖的技術,這種缺陷已得到完美解決。通過,雜交和用性激素處理等方法,我們便能獲得後代基本都是雄性的羅非魚。


與人類不同,不同種類羅非魚存在ZW(雌魚)-ZZ(雄魚)和XX(雌魚)-XY(雄魚)兩種性染色體類型。所以,科學家在其性別控制上也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


例如奧利亞羅非魚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而尼羅羅非魚的性別決定方式則為XY型。將奧利亞羅非雄魚(ZZ)與尼羅羅非雌魚(XX)雜交,那麼便可以獲得性染色體型為(XZ)的雄性羅非魚。

由於是奧利亞羅非魚和尼羅羅非魚的後代,所以這種魚也叫奧尼羅非魚。又因為這種魚基本全都是雄性,也被稱為全雄羅非魚。而近年來,科學技術還培育出了一種性染色體為YY的尼羅羅非魚,則被稱為超雄羅非魚


養殖全雄魚,避免了性成熟個體互相雜交產生小魚的問題,既提高了餌料的利用率又能保證成品魚規格統一。因此,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養殖羅非魚,基本上都是公的,很難找到一條母魚。

「全員公魚」



除了易於養殖、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等,羅飛魚肉質也具有很多優點。羅飛魚肉質鮮美、口感細嫩,是典型的高蛋白質低脂肪食物。又因為生長快速且只以素食為主,羅非魚還是汞含量最底的一類魚。

羅非魚塊

種種優點加身,羅非魚也獲得了「白肉三文魚」「水裡的雞肉」「21世紀之魚」等各種美譽。而美國FDA甚至把羅非魚作為「哺乳期女性首選水產品」推薦,評分比三文魚都要靠前。

當然,在一眾食用魚中,沒有肌間刺才是羅非最大的優勢之一。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羅非魚才有機會徹底打開美國市場。

鯽魚,團頭魴,鰱魚,鱅魚的肌間刺

肌間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撐肌肉和協助肌肉傳導力量,一般多存在於鯡科和鯉科。很不幸,東亞最常見的淡水食用魚如青草鰱鱅鯉鯽都屬於鯉科,光是吐刺就已經夠費勁了。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四大家魚的陪伴,吐刺這項技能已經爐火純青。但美國人並不接受這種繁瑣的吃法,更少有吃河鮮的習慣。


要知道,美國人對五大湖泛濫成災的亞洲鯉魚,是不買帳的。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鯉魚的刺太多了。

亞洲鯉魚襲擊了一位美國人

但與亞洲鯉魚命運截然相反,肉多刺少的羅非魚則被去頭去尾,加工成魚排走進美國千家萬戶。


二十一世紀之前,美國人基本還不知道這種魚。但用不到10年時間,羅非魚就成了美國第四大海鮮,僅次於蝦、鮭魚和金槍魚。現在隨便走進一家美國超市,都能看到貨架上的雪白的羅非魚肉。

全球最大的羅非魚進口國這個名號,美國已經占據了多年。但作為羅非魚最大的生產國,中國人對羅非魚的喜愛程度是遠不及美國人的。我國養殖羅非魚也非常依賴出口,存在著嚴重內銷不足的問題。

在中國,草魚、鰱魚、鱅魚、鯉魚和鯽魚這五大類基本穩居前五,占淡水魚消費量的70%以上。而這每一種魚在我國的年消費量都超過200萬噸,且基本都銷往國內,有著悠久的消費傳統和成熟穩定的消費群體。

羅非魚即便是集各種優勢於一身,但大眾似乎都不怎麼看好這個外來媳婦,其銷量和口碑在中國都表現得很一般。要知道,羅非魚的價格已遠低於四大家魚,但它依然是邊緣產品。而近些年來,羅非魚的價值還在一跌再跌。



總有人說要將入侵物種吃到滅絕。但當看到滿江滿河的入侵羅非魚,很多人反而沒有了胃口。

羅非魚能成為一個養殖良種,主要得益於其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它們在中國的銷路不佳,也能從其超強的環境適應性中找到原因。


自從引進羅非魚後,不規範的養殖就導致了大量的羅非魚外逃到周圍水域。前面提到過的口孵魚卵、生長周期短等特點,都讓羅非魚很快建立自己的自然種群,並成了水中一霸,擠壓著其他水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此外,羅非魚在水底築巢的特點,也讓人十分頭疼。雄性羅非魚在繁殖期間會有營窩的習性。它們會游到沿岸地帶的淤泥黏土處,利用胸鰭在泥底挖出一個泥坑以供繁殖。而這種習性不但會破壞了水底植被,還會影響到其他水生動物的棲息。


在南方的各大水系中,羅非魚都是優勢品種,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泛濫。珠江水產研究所的調查就顯示,在某些河流中羅非魚數量竟達到漁獲物總數的60%。也就是說,漁民撈起的10件水產品中,其中有6件都是經濟價值最低的羅非魚。而很多南方的釣友,也都經歷過被羅非魚支配的恐懼,因為釣上來的基本都是羅非魚。

不過幸好羅非魚怕冷,它們才剎住了腳步,沒能繼續北上。


只是在南方各大水體泛濫,羅非魚也從此與一些負面詞掛鉤,名氣越來越差。很多時候,那些被撈上來的羅非魚最後都不是落入人類的肚子,而是直接被扔在河岸。

對於個人而言,不愛吃羅非魚的理由也是千奇百怪的。有的人聽信了謠言,覺得羅非魚能在各種髒水活下來,自身肯定也不幹凈。有的人則純粹不喜歡羅非魚的土腥味。

但其實,淡水魚的泥腥味多由其生長環境決定,與魚的品種關係不大。池塘、河流和湖泊等含有較多腐殖質,是許多微生物和藻類的樂園。


而魚身上土腥味的真正來源,便是這些微生物產生的各種化學物質。只是更不挑水質生長且又雜食的野生羅非魚,也更容易產生土腥味罷了。


但這都是野生羅非魚的事了。現階段的養殖羅非魚,已經能做到祛除土腥味,而且沒有土腥味更成了養殖羅非的一大賣點。

香煎羅非魚

然而,普通百姓只要吃過一次有土腥味的羅非魚,就很容易對所有羅非魚產生強烈的負面情緒,以至於那些從養殖場出來、沒什麼土腥味的羅非魚也被一同拒之門外。


由此可見,吃不但解決不了生物入侵,有時候泛濫的野生種還會反過來影響到養殖種的銷量。這便是現下羅非魚陷入的怪圈。


拋開種種偏見吧,即便不想「為國吃魚」,羅非魚的種種優點也依然值得你我的喜愛。​


Tilapia.Wikipedia

https://www.fda.gov/food/metals-and-your-food/mercury-levels-commercial-fish-and-shellfish-1990-2012

http://www.fao.org/tempref/FI/DOCUMENT/aquaculture/CulturedSpecies/file/zh/zh_niletilapia.htm

薩爾茨堡的魚.羅非魚,好吃量又足,沒有萬惡的肌間刺.2016

呂華當.羅非魚入侵隱患[J].海洋與漁業.2013,218:27-29

林學欽.羅非魚——外來入侵物種?優良養殖品質?[J]. 廈門科技, 2003( 4): 60- 62.

我國羅非魚出口現狀及對策[J].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5,06(12):5100-5106

顧黨恩,牟希東,羅 渡,李瑩瑩,汪學傑,宋紅梅,羅建仁,胡隱昌.廣東省主要水系外來水生動物初步調查[J].生物安全學報 2012,21( 4) : 272 -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