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專員兩個多月連軸轉 錦江綠道伏龍橋順利合龍

2020-04-30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伏龍橋項目順利合龍

「左側、左側,注意安全!」盯著最後一段鋼箱梁緩緩吊裝到橋樑上,都江堰市住建局綠道和園林保護中心負責人胡蓉長舒一口氣,等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攥緊的手心裡全是汗。自從復工復產工作全面恢復以來,為了搶抓受疫情影響而耽誤的錦江綠道都江堰段伏龍橋項目工期,作為項目「一對一」定點服務專員,胡蓉和組裡的同事已經接連忙碌了兩個多月。「伏龍橋終於順利合龍,項目整體呈現就在眼前,相信再過一個多月,又一個新的網紅打卡地將在錦江綠道一躍而起。」

一增一減

力求「伏龍」造型完美呈現

一條焊縫也不放過,一處接點都是關鍵。記者在項目建設現場看到,橋樑上部結構的鋼箱梁目前已經全部完成吊裝作業,目前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橋樑焊縫焊接以及其他建設施工工作。全長248米的伏龍橋,是一座鋼結構橋樑,整座大橋用鋼達708噸,橋樑上部結構採用鋼箱梁,下部結構為柱式橋台,在永安大道兩側分別設置支線匝道連接主線橋樑,整體呈現出流暢的曲線造型。大橋由一段一段的鋼板拼接起來,構成異型鋼樑的200多塊鋼板,每一個截面、橋面的高度、寬度、角度都在變化。作為錦江綠道都江堰段的重點項目,伏龍橋也是都江堰在建的第一座大型城市過街天橋,隨著項目的成功合龍,天橋目前已經初具雛形。

然而,說起項目的建設,胡蓉卻覺得並沒有那麼容易。「光是方案,前前後後都反覆討論修改了不下10次,才最終在保證整體完整安全的前提下,又兼顧造型完美呈現。」胡蓉告訴記者,開工的頭兩個月便遇上一件棘手的難事。事先規劃的伏龍橋有兩處原定樁基深度,與同一區域稍晚規劃的都江堰-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項目隧道發生衝突。「我們的樁基原設計是15米,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施工,勢必就會影響隧道施工。雖然橋樑項目規劃在前,如果讓隧道為橋樑讓步,可能就要加深或者遷移,這樣會造成更大的工程量和成本投入。」

同一區域,兩項工程,在與都江堰-四姑娘山山地軌道交通項目施工方溝通後,胡蓉再次找到了建設單位成都文旅集團旗下的成都錦江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現場代表陳菓。「在大體按照原有設計的前提下,還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衝突?」愛摳細節的胡蓉自小就是別人眼中的「完美主義」,看著效果圖里那條活靈活現的伏龍,她實在不捨得放棄方案。「幾乎沒辦法避免吧,勢必要在這個地方設置承重,除非……」胡蓉的難題問住了陳菓。

「除非什麼?」抓住一線希望,胡蓉趕緊追問下去。「減小深度就能避免衝突,但同時要保證承重的需要,就要適當擴大基礎平面支撐。」聽到陳菓的點子,胡蓉趕緊撥通了成都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師的電話。最終,經過設計師的精密測算,伏龍橋的橋樑施工方案再次改變,在對兩處橋樑地下深度減少5米的同時,又放大了相應體量的基礎承重面。「這樣既能滿足橋樑結構技術安全,又避免了與山地軌道交通項目發生衝突。」指著遠處另外兩條樁基,胡蓉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確保橋樑安全,我們還在山地軌道交通項目施工範圍鄰近處將樁基加深了10米,用以減少軌道交通對橋樑結構的擾動,增加後期使用的安全性。」

八方取材

尋找一段流暢線條

橋樑順利合龍,標誌著主體結構的基本完工,但這幾天胡蓉和陳菓卻並沒有閒下來。接連兩個多月來,胡蓉已經記不清楚自己利用工作之餘,和建設單位的代表陳菓一起去找過多少家城市景觀亮化工程生產廠家了。「八方取材,我們只想尋找一段流暢線條。」

原來,按照初步方案,在橋身定製鋁合金型材外立面安裝四色LED線條燈後,因線條燈長為0.5m的硬質材料,會致外立面的燈具與另一段燈具銜接出現連接不順暢,外凸並暴露在外,影響白天與夜晚的整體景觀效果。

經過與施工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多次召開四方會議,討論方案,反覆研究並修改方案,到專業廠家考察,試驗多種方案,最終確定將原來在鋁合金型材正面安裝的LED線條燈調整到型材兩側,並增加「U形透明燈罩」,使燈具安裝完成後更能體現線條及圓潤性,優美的弧形得以保持。

「預計6月底,伏龍橋就能與廣大市民和遊客見面啦!」胡蓉告訴記者,建成後的伏龍橋將串聯起柏條河綠道,在滿足人行、騎行功能的同時,走出家門就能享受暢通完善的綠色公共空間。

本報記者 李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