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思在工作中
新藥研發是一個風險極高的產業,數億元的投入,極有可能化為泡影,但正是這種勇氣和擔當,人類在抵禦疾病的道路上,才會擁有更多的辦法和希望。
見習記者 程唯珈
開發癌症藥物,一直是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湯朝暉心中的目標。最近,望著正遭受癌症化療煎熬的岳父,他更加堅定了實現這個目標的信念。
多年來,湯朝暉參與了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學思領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抗腫瘤藥物高分子納米載體的多功能性和協同作用」,同科學家們並肩與癌症作戰。
如今,他們如願設計出一種新型納米抗癌藥物,有望提高癌症的化療效果,減輕患者治療過程的痛苦。
改變命運的一大步
「岳父是個和藹的人,化療後脾氣大變,而且喉嚨痛,沒有食慾導致消瘦得厲害,有時吃完東西就嘔吐,行動也不便。」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湯朝暉談起他的親身經歷,「化療對患者來說副作用太大了」。
中國科學家認識到,想要在一種藥物上同時獲得減輕副作用、提高療效兩方面效果,需要從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的機理上開展深入研究。
201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啟動重大項目「抗腫瘤藥物高分子納米載體的多功能性和協同作用」,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學思帶領的團隊承擔該項目工作。
我們與抗癌藥的距離
有了好藥之後,癌症患者最關切的莫過於,什麼時候能用上這種藥、費用能不能負擔得起的問題。對此,科學家帶來了好消息。
湯朝暉介紹,聚谷氨酸接枝聚乙二醇復合順鉑納米藥物的製備已進入臨床前評價。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和瀋陽東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合作開展臨床前研究,目前已實現了聚谷氨酸接枝聚乙二醇輔料的公斤級製備和注射級聚谷氨酸順鉑製劑的千瓶級量產。
電影《我不是藥神》反映了「天價」抗癌藥問題。對此,湯朝暉表示這一狀況正在逐步改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下,他們正在努力推進抗癌藥「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們研發的非小細胞肺癌藥物將來費用大概為1000元/月,患者可以較為輕鬆地負擔。」湯朝暉說。
「只有真正提升國內藥企的創新能力,從研發發力,才能擠掉進口抗癌藥的價格水分,從根本上降低藥價。」
陳學思表示,新藥研發是一個風險極高的產業,數億元的投入,極有可能化為泡影,但正是這種勇氣和擔當,人類在抵禦疾病的道路上,才會擁有更多的辦法和希望。
陳學思團隊一刻也沒有休息。如今,他們將目光轉向血管阻斷劑納米藥物,立志解決晚期肝癌缺少有效治療藥物的問題。人類和腫瘤之間的較量會一直持續,中國醫藥創新仍然任重道遠,這需要更多研究團隊共同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