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觀、建築或規劃專業的項目學習中,我們在畫分析圖之時常常會涉及天氣、氣象方面的因素,並以此作為設計的考量或者依據。分析氣象數據是設計必不可少的一環。
大家也都了解地理環境的重要性,需要分析風、溫度、光照、降雨等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從何得知呢,尤其是氣候數據很有限的情況下,衛星雲圖一類的專業圖像則更難找。如果有這麼一個氣象網站參考,可以通過可視化的三維模型,直觀而酷炫地模擬全球任意地區的氣候狀況,是不是很棒,克瑞斯本篇文章推薦兩個實用性較強的氣候分析神器。
No.1
網址:https://earth.nullschool.net/zh-cn/
這個網站將全球的海洋流動、天氣變化和風向、風速模擬可視化的展現出來。這些炫酷的動態圖、一束束絲光,風流和風向全都肉眼可見,這些專業可靠的數據讓數據分析變的更加有趣、直觀。
打開網頁,呈現的便是類似google earth的三維地球模型:
地球上的綠色粒子效果,由數據模型生成的全球風環境動向,不同粒子濃度和動向則代表不同的風速和流向:
點任意一處,介面左下角會顯示
點擊地點當前的經緯度和實時風速
點擊左下角的earth,
彈出控制菜單,顯示查找更多氣象信息
具體功能
該網站數據來自GFS(全球預報系統) / NCEP (國家環境預測中心)/ US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美國國家氣象局)等機構平台。
可查不同日期的氣象
大氣數據每3小時更新一次,海洋數據每5小時更新一次。
可查看不同氣象指標
除默認的風環境外,網站還可查看大氣、海洋、化學污染物、顆粒物、太空五項數據指標:
大氣模式
大氣模式是五項數據指標中最複雜的一項。大氣模式在風環境的粒子效果基礎上,又分溫度、相對濕度、體感溫度、水汽含量、雲中總水量、MSLP(平均海平面壓力)、3HPA(3小時累計降水量)、CAPE(對流可用位能)等8種覆蓋模式,這就代表又能查看8種不同氣象數據和對應可視化效果:
不同的顏色條進行區分
代表不同的數值或程度
顯示當地的溫度值
查看不同高度的垂直氣象狀況
關閉粒子效果,精緻的渲染效果可以直接用作分析圖底圖之用:
海洋模式
海洋模式分洋流和波浪兩種動畫粒子效果和覆蓋模式:
洋流粒子效果
浪高粒子效果
通過點擊可查看當前地點的對應的海浪流速和波浪高度:
化學污染物模式
化學污染物模式有COsc(一氧化碳濃度)、CO2sc(二氧化碳濃度)、SO2sm(地表二氧化硫總質量)三種模式:
點擊可查看相應地區的污染物指標。
顆粒物模式
顆粒物模式共含塵埃消光(550納米氣溶膠光學厚度)、PM1、PM2.5、PM10、SO4ex(鹽酸鹽550納米氣溶膠光學厚度)五項覆蓋模式:
點擊可查看相應地區的顆粒污染物指標,如今天京津冀地區的PM2.5:
space太空模式
太空模式比較簡單,主要用於觀察地球當前的極光分布,每30分鐘刷新一次:
查看8個不同投影方式,將不同數據模式與不同投影模式結合,可得到不同的精美可視化氣象效果,輕鬆解決分析圖難題。
No.2
網站:https://www.ventusky.com/
第二個網站的介面長這樣,紫紅紫紅的
和上面的工具一樣,同樣是動態可視化地圖。
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數據的種類,有溫度、波浪、降水量、天氣雷達、氣壓、雷暴、積雲層等數據。
風速
雷暴
天氣雷達
總雲量
這個工具啥都好,就是慢!反應速度比樹懶快那麼點,可能它需要點時間反應吧~
在地圖上點擊某地,右邊會出現詳細信息窗口,天氣溫度、降水量、陣風等數據。
模擬日月位置。顯示日出日落時間、日照部分等數據。
拋開上面這些功利的目的,其實哪怕只是作為氣象愛好者,偶爾逛一逛這個地圖,也不失為一種樂趣。以上推薦兩個工具相信在你的前期分析中一定會發揮作用,讓你的氣候分析再也不愁!趕快去嘗試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CifXMBnkjnB-0z_G_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