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以下簡稱《馬力歐》)點燃全球大銀幕。
《馬力歐》改編自任天堂經典遊戲,由亞倫·霍瓦斯和麥可·傑勒尼克聯合執導,配音陣容囊括克里斯·帕拉特、安雅·泰勒-喬伊、查理·戴、傑克·布萊克和科甘-麥可·凱等演員,講述在企鵝冰雪王國遭到入侵後,馬力歐和他的兄弟路易吉聯手逆襲、拯救世界的故事。
憑藉任天堂經典遊戲跨時代的號召力,《馬力歐》北美首周便突破2億美元,並在逾60個國家和地區登頂票房榜,改寫動畫和游改電影的多項歷史紀錄。
在吸取30年前真人版慘敗的教訓後,任天堂和照明娛樂在電影製作過程中精誠合作,雙方的主創團隊實現全流程的無縫銜接,業已成為好萊塢改編遊戲的標杆性案例。
開畫票房橫掃紀錄,口碑分化無礙掘金
自公映伊始,《馬力歐》就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大銀幕,將院線熱度瞬間提升至暑期檔級別。
《馬力歐》率先進駐4025家影院,在5日便進帳3170萬美元,在周三開畫總榜上位居第8名;隨後《馬力歐》再拿下2657萬美元,為周四次日的歷年第二高成績。進入周末,《馬力歐》旋即擴映至4343家影院,僅比《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少2家。
《馬力歐》在7日斬獲5480萬美元,創下非首映周五的影史紀錄;《馬力歐》於8日提升至5699萬美元,再加上周日攬入的3457萬美元,推動首周末票房達到1.46億美元,單館收益更迫近3.4萬美元。
在「復活節」假期亮相的影片中,《馬力歐》的成績僅次於《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1.66億美元)和《速度與激情7》(1.47億美元),但後兩者均循周五公映的模式。而在動畫電影的陣營中,《馬力歐》的首周末數字同樣高居次席,只排在《超人總動員2》(1.83億美元)之後。若計入工作日的收成,《馬力歐》在前五天累計至逾2.04億美元,一舉闖進今年單片榜單前三甲。
至於在遊戲改編的範疇內,《馬力歐》更是打破所有現存紀錄,不僅首周末就比《刺蝟索尼克2》(7202萬美元)高出一倍以上,後者的總票房(1.91億美元)也被輕鬆碾過,不到一周《馬力歐》已成為北美最賣座的游改電影。
不過《馬力歐》的口碑呈兩極分化態勢,彙集主流媒體意見的爛番茄新鮮度低至58%,影評人對其單薄的劇情設定頗有微詞;但這並未影響觀眾高漲的熱情,爆米花指數飆升到96%,在近期新片中與《奎迪3》持平。結合CinemaScore上的A和IMDb用戶打出的7.4分,可見《馬力歐》在粉絲中的看法相當正面,在一定程度上對沖了負評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馬力歐》也受益於當前市場中相近類型影片的稀缺:自去年「聖誕檔」的《穿靴子的貓2》以來,針對家庭觀眾的大銀幕內容已空缺了三個月。在展現出巨大的開畫勢能後,《馬力歐》於首個周一繼續拿到2011萬美元,環比跌幅尚不到42%;由此看來,《馬力歐》的掘金速度並未放緩,後續北美總票房將上看5億美元。
在《馬力歐》大殺四方之際,另一部新片《氣墊傳奇》首周末拿到1446萬美元,公映前五天共進帳逾2千萬美元,創下亞馬遜影業發行作品的最佳成績;由此《氣墊傳奇》也超過由Netflix出品的《利刃出鞘2》(1500萬美元),再度印證流媒體電影的院線潛力。在老片方面,《疾速追殺4》以1447萬美元堅守榜單次席,累計票房即將突破1.5億美元;相比之下,不論是由遊戲改編的《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抑或源自漫畫的《雷霆沙贊!眾神之怒》,都爆出60%以上的跌幅,顯示在與《馬力歐》的競爭中受到更多擠壓。
《氣墊傳奇》
憑藉《馬力歐》的強勢拉動,北美周末大盤急升近110%至2.05億美元,為今年首度收於2億線以上;截至9日,4月份院線產出已累計至3.68億美元,可望在本周趕超去年全月的5.71億美元。在這個過程中,北美年度總票房正式突破20億關口,而2022年直到5月初才達標。
據Comscore統計,《馬力歐》共登陸71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首周票房沖高至3.77億美元,超越《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2.25億美元)創今年新高,更打破由《冰雪奇緣2》保持的動畫電影紀錄。其中,墨西哥(2740萬美元)、英國/愛爾蘭(1960萬美元)和德國(1400萬美元)位居前三名。值得一提的是,《馬力歐》共在11個市場刷新動畫長片在當地的最佳開畫,在42個市場則改寫遊戲改編電影的首映極值。而《馬力歐》單從IMAX銀幕上便拿到2160萬美元,共在22個市場創下該格式的最高動畫首周數字。
當然《馬力歐》的國際擴映之旅還在繼續,本月將登陸土耳其、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國,最受矚目的日本則在28日才亮相。以此觀之,《馬力歐》將起碼在《魔獸》(4.39億美元)的基礎上翻番,大幅提高游改電影的票房天花板,並向10億美元的目標發起衝鋒。
任天堂攜手好萊塢,開創遊戲改編典範
自《馬力歐》遊戲誕生以來,這一知名角色曾兩次被改編為電影,分別是1986年的《超級馬里奧兄弟:拯救碧琪公主大作戰》和1993年的《超級馬里奧兄弟》,但後一部由好萊塢製作的真人版尤其被視為失敗之作,首要原因便是彼時電影主創與任天堂完全脫節。此番《馬力歐》取得的巨大成功,離不開任天堂和照明娛樂的通力合作。
早在2014年11月,在索尼影業遭黑客攻擊事件後,關於《馬力歐》動畫電影的傳聞就開始出現。在當時泄露的郵件中,索尼高層曾表示旗下動畫工作室在努力爭取《馬力歐》的電影改編權,但未能達成任何協議。直到2018年初,任天堂正式宣布《馬力歐》電影立項,並將與照明娛樂聯合製作。這也是除蘇斯博士的書籍外,照明娛樂首度基於已有品牌進行動畫開發。
在其後的採訪中,「馬力歐之父」宮本茂進一步披露了項目達成的細節:在與多個導演和製片人會面後,宮本茂通過「環球公園和度假村」與照明娛樂開始接觸,前者與任天堂當時正在合作建造主題樂園。
宮本茂和照明創始人克里斯·梅勒丹德里一拍即合,雙方對內容創意的生產方式抱持相近的觀點,並理解製作電影和遊戲遵循完全不同的流程。同時梅勒丹德里也吸取1993年真人版電影的教訓,讓照明娛樂在《馬力歐》製作期間「擁抱」宮本茂,確保他時時處於「中心位置」。
同時,在不損害《馬力歐》遊戲原初魅力的前提下,構建一個符合電影邏輯的三幕式結構便成為關鍵,這被梅勒丹德里形容為「一項艱巨的任務」。
在《綜藝》雜誌的長篇封面報道中,《馬力歐》製作過程中的更多面向得到展現。從項目伊始,宮本茂就堅持電影必須反映「玩家在遊戲中體驗到的痛苦和狂喜」,這種克服困難堅持戰鬥、一遍又一遍重刷關卡的方式正是《馬力歐》的核心樂趣。
為此,電影團隊著力重現玩家體驗中最激動人心的方面:在失誤後重生的令人上癮的挫敗感、在大獎賽前對馬里奧賽車的精心定製、完美調試彈頭殺手時掌心出汗的興奮感,以及一種毫不掩飾的玩樂精神。
與此同時,為《馬力歐》的主角打造背景故事也被視為優先任務之一。在遊戲中,馬里奧是一個有超大紅帽子、藍制服、棕色大鬍子、操著濃重義大利口音的管道工,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多信息。
這樣模糊的設定有利於任天堂以其為基礎開發新遊戲,但在以角色為重的電影製作中顯然遠不夠飽滿。經過任天堂和照明娛樂團隊的討論,馬力歐被設計為一個在紐約工作的藍領工人,與路易吉和其義大利移民大家庭一起生活;在開設一家管道疏通公司後,為了拯救布魯克林免受洪水的侵襲,他們被意外捲入充滿奇幻生物的「蘑菇王國」中,從而開啟一場驚心動魄的冒險之旅。
另一個極受宮本茂看重的方面是在《馬力歐》中儘可能準確地呈現遊戲中的視覺元素,以在大銀幕上復刻玩遊戲時的感覺。從馬力歐的原始2D模型開始,照明娛樂的動畫師便著手進行三維設計,並在巴黎和洛杉磯之間來回傳遞。
在其間的每一步,任天堂的藝術家都會參與微調視覺效果,有時候宮本茂甚至親自介入。作為原版遊戲的忠實粉絲,《馬力歐》背後的團隊痴迷於呈現「蘑菇王國」的獨特紋理,以及從主角的靴子到頭髮等各種細節。
除角色形象外,宮本茂也向照明娛樂強調對動作邏輯的捕捉,包括馬力歐奔跑、跳躍、用伸出的拳—而非他的頭—從下方打碎磚塊等。「這似乎是隨機的,但所有這些小事都會轉化為粉絲的直接記憶,」宮本茂說道。
從電影的角度出發,照明娛樂也為《馬力歐》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專業輸出。對玩家來說,讓主角變大的魔法蘑菇、太空中的彩虹色賽道,以及一隻駕駛海盜船肆虐王國的噴火爬行動物,這些遊戲中的奇幻設定早已深入人心,但照明的任務是確保這些概念在電影邏輯中是可信的。
譬如,《馬力歐》的導演設想存在一種名為「浮力合金」的礦物質,用以證明「蘑菇王國」中漂浮方塊的合理性,儘管這一解釋並未在片中直接出現。此外,蘑菇的來源以及讓人物顆粒變大的機理等,都涵蓋在《馬力歐》事無巨細的電影設定之中。
此外,《馬力歐》在先期宣發上也頗具創意,為其屢創票房紀錄添柴加火。今年2月,以片中馬力歐和路易吉兄弟經營的「管道公司」為原型的虛擬網站上線。通過點擊不同菜單,用戶可以了解業務背景、觀看病毒視頻、撥打維修電話,或者收聽路易吉的語音消息等;同時網站在多個位置嵌入遊戲中的經典音效,令玩家感受到滿滿的情懷。
而位於頁面上端的「預約」按鈕將導向《馬力歐》的購票連結。除了英語版,這個網站還陸續推出日語、韓語、法語、德語和漢語繁體字等不同版本。為了激發目標受眾的觀影期待,《馬力歐》也和眾多品牌展開聯名推廣活動。從去年10月開始,《馬力歐》與麥當勞合作推出主題套餐和玩具系列,並由蘭登書屋出版官方授權的故事書和活動集等周邊產品。
通過任天堂和照明娛樂貫穿整個製作流程的緊密合作,《馬力歐》業已成為好萊塢改編遊戲的標杆性案例。正如梅勒丹德里所言,這是一次「日本創作者和美國製片廠之間絕無先例的合作」。經此一役,《馬力歐》的續集籌備也浮上檯面,任天堂和好萊塢的「蜜月期」可望產出更多成果。